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三七优质高产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02287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七优质高产种植方法,能有效地提高三七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三七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包括选地整地、选种、种子繁殖、施肥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方法、采收期及采收办法、加工和贮藏方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为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制药企业提供优质原料药材,对保证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的安全、高效、稳定、质量可控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的种植方法,尤其是三七的种植。
技术介绍
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干燥块根,别名田七、田三七、参七、参三七、金不换、滇七等。性温,味甘、微苦,为“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生品具止血、散瘀、消肿、定痛的功效;熟品补血活血。花也药用。最近,我国医药学家还发现三七具抗疲劳、耐缺氧、壮阳、抗衰老、降血糖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滋补强壮作用。三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60公分。主根肉质,多呈短圆锥形。根茎短粗,俗称“羊肠头”。地上茎直立,光滑无毛,单生,不分枝,有纵条纹。掌状复叶3-6片轮生茎顶,具长柄;小叶3-7片,长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5公分,边缘具细锯齿,两面脉上有刚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花多数,两性,初开时黄绿色,盛开时白色;花萼、花冠各为5枚。浆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内有白色种子1-3粒,多为2粒,扁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1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七高产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括以下方法步骤:(一)、选地、整地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或砂壤上,地块选好,休闲一至半年,3?4次翻耕深15-20公分;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公斤;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海藻有机肥2000公斤或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公斤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公分,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公分,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土流坍,畦面呈瓦背形;(二)、种子繁殖(I)选种及种子处理: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拌种剂50倍液或海藻精1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2)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X5公分进行点播,然后每亩均匀撒一层有机无机海藻复混肥与菌土,播种后用菌土覆盖,畦面盖一层稻草,每亩用种7-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公斤;(3)苗期管理和移栽:苗期追肥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每次每亩随水追施膏状海藻肥8公斤加海藻生根剂500克;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在12月至翌年I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公斤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1.5-2公斤的为二级;1.5公斤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X15-18公分;三级的为15X15公分。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用海藻生根剂600倍液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三)田间管理(I)除草和培土:不采用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进行培土; (2)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喷洒,不能泼淋,;在雨季及时除去积水;(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棚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棚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春季透光度为60-70 %,夏季透光度为45-50 %,秋季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 ; (4)追肥: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用50-100公斤;4-5月施一次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每亩用100-120公斤加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公斤,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20公斤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5)打薹: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可提高三七产量;打薹选晴天进行;(四)病虫害防治(I)立枯病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用杂草进行烧土或每亩用I公斤氯硝基苯作土壤消毒处理;②施用海藻微生物菌肥、海藻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以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③用拌种剂50倍液,或海藻精100倍液严格进行种子处理;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石灰消毒处理病穴,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5-7天喷I次,连喷2-3次;(2)疫病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后用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畦面,消灭越冬病菌;②发病后用乙膦铝锰锌700-8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I次,连喷2_4次;(3)蚜虫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4)短须螨防治方法:①清洁三七园;②3月下旬以后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7天,连喷2_3次;③6-7月发病盛期,喷20%三氯杀螨砜800-1000倍液;(五)采收加工(I)采收:三七种植3年以上即可收获;收获前I周,在离畦面7-10厘米高处剪去茎杆,收获时,用铁耙挖出全根;⑵加工:将挖回根摘除地上茎,洗净泥土,剪去芦头、支根和须根,剩下部分称“头子”;将“头子”暴晒I天,进行第一次揉搓,使其紧实,直到全干,即为“毛货”;将“毛货”置麻袋中加粗糠或稻谷往返冲撞,使外表呈棕黑色光亮,即为成品;如遇阴雨,可在50°C以下烘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利用本专利技术三七栽培方法,能够实现优质高产,有效提高种植三七的经济效益和药用价值,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为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制药企业提供优质原料药材,保证中药提取物和中成药的安全、高效、稳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括以下方法步骤:1、选地、整地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或砂壤上。农田地前作以玉米、花生或豆类为宜,切忌茄科作前作。地块选好,要休闲一至半年,多次翻耕,深15-20公分,促使土壤风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公斤,作土壤消毒。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海藻有机肥2000公斤或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公斤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公分,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公分,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土流坍,畦面呈瓦背形。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I)选种及种子处理: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拌种剂50倍液或海藻精1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三七种子干燥后易丧失生命力,因此,应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2)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X5公分进行点播,然后亩均匀撒一层有机无机海藻复混肥与菌土,播种后用菌土覆盖,(菌土的制作:使用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或海藻重茬剂10-40公斤与干细土 50-60公斤混合均匀而成),畦面盖一层稻草,以保持畦面湿润和抑制杂草生长,每亩用种7-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公斤。如播种浇水后采取覆盖银灰色地膜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增产和良好的保水节肥等效果。(3)苗期管理和移栽:天气干旱时,应经常浇水,雨后及时排去积水,定期除草。苗期追肥通常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每次每亩随水追施膏状海藻肥8公斤加海藻生根剂500克。苗期天棚透光度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光照度变化加以调节。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一般在12月至翌年I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起根时,严防损伤根条和芽胞。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七优质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法步骤:(一)、选地、整地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或砂壤上,地块选好,休闲一至半年,3~4次翻耕深15‑20公分;在翻地前铺草烧土或每亩施石灰100公斤;最后一次翻地每亩施海藻有机肥2000公斤或充分腐熟的厩肥5000公斤整平耕细,作畦,畦向南,畦宽1.2‑1.5米,畦间距50‑150公分,畦长依地形而定,畦高30‑40公分,畦周用竹竿或木棍拦挡,以防畦土流坍,畦面呈瓦背形;(二)、种子繁殖(1)选种及种子处理:每年10‑11月,选3‑4年生植株所结的饱满成熟变红果实,摘下,放入竹筛,搓去果皮,洗净,晾干表面水分;拌种剂50倍液或海藻精100倍液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随采随播或采用层积处理保存;(2)播种:用工具划印行,以行株距6×5公分进行点播,然后每亩均匀撒一层有机无机海藻复混肥与菌土,播种后用菌土覆盖,畦面盖一层稻草,每亩用种7‑10万粒,折合果实10‑12公斤;(3)苗期管理和移栽:苗期追肥追施3次,第一次在3月份苗出齐后进行,后2次分别在5月、7月进行,每次每亩随水追施膏状海藻肥8公斤加海藻生根剂500克;三七育苗一年后移栽,在12月至翌年1月移栽;要求边起苗、边选苗、边移栽;选苗时要剔除病、伤、弱苗,并分级栽培;三七苗根据根的大小和重量分三级:千条根重2公斤以上的为一级;千条根重l.5‑2公斤的为二级;1.5公斤以下的为三级;移栽行株距:一、二级为18×15‑18公分;三级的为15×15公分。种苗在栽前要进行消毒,用海藻生根剂600倍液浸蘸根部,浸蘸后立即捞出晾干并及时栽种;(三)田间管理(1)除草和培土:不采用中耕,以免伤及根系;幼苗出土后,畦面杂草应及时除去,在除草的同时,如发现根茎及根部露出地面时进行培土;(2)淋水、排水:在干旱季节,保持畦面湿润,淋水时喷洒,不能泼淋,;在雨季及时除去积水;(3)搭棚与调节透光度:棚高1.5‑1.8米,棚四周搭设边棚;棚料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棚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春季透光度为60‑70%,夏季透光度为45‑50%,秋季透光度逐渐扩大为50‑60%;(4)追肥:幼苗萌动出土后,撒施2‑3次草木灰,每亩用50‑100公斤;4‑5月施一次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每亩用100‑120公斤加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留种地块加施过磷酸钙15公斤,冬季清园后,每亩再施海藻有机无机复混肥120公斤海藻微生物菌肥20‑40公斤;(5)打薹:于7月出现花薹时,摘除全部花薹,打薹选晴天进行;(四)病虫害防治(l)立枯病防治方法:①结合整地用杂草进行烧土或每亩用1公斤氯硝基苯作土壤消毒处理;②施用海藻微生物菌肥、海藻有机肥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以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③用拌种剂50倍液,或海藻精100倍液严格进行种子处理;④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石灰消毒处理病穴,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5‑7天喷1次,连喷2‑3次;(2)疫病防治方法:①冬季清园后用2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洒畦面,消灭越冬病菌;②发病后用乙膦铝锰锌700‑8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4次;(3)蚜虫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800‑1500倍液喷杀;(4)短须螨防治方法:①清洁三七园;②3月下旬以后喷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7天,连喷2‑3次;③6‑7月发病盛期,喷20%三氯杀螨砜800‑1000倍液;(五)采收加工(1)采收:三七种植3年以上收获,收获前1周,在离畦面7‑10厘米高处剪去茎秆,收获时,用铁耙挖出全根;(2)加工:将挖回根摘除地上茎,洗净泥土,剪去芦头、支根和须根,剩下部分称“头子”;将“头子”暴晒1天,进行第一次揉搓,使其紧实,直到全干,即为“毛货”;将“毛货”置麻袋中加粗糠或稻谷往返冲撞,使外表呈棕黑色光亮,即为成品;如遇阴雨,可在50℃以下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芳瑜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