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驱动轮锤上模锻模具及其锤上模锻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989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7:21
一种大型驱动轮锤上模锻模具及其驱动轮锤上模锻工艺,锤上模锻模具包括:上模、下模、设备锤头、设备夹持器;上模通过楔子和键紧固在设备锤头上,下模通过楔子和键紧固在设备夹持器上;上模中的上模锁扣、上模仓部、上模外圈桥部、上模型腔、上模内圈桥部、上模连皮储料仓、上模承击面直接在上模上加工出来;下模中的下模锁扣、下模仓部、下模外圈桥部、下模型腔、下模内圈桥部、下模连皮储料仓、下模承击面,也直接在下模上对应加工出来;上模和下模由锁扣导向。锤上模锻工艺,包括四个步骤,操作方便,加工质量稳定,有效提高了驱动轮强度和使用寿命。便于实现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锻造工艺领域,涉及一种大型驱动轮锤上模锻模具及其锤上模锻工-H- O
技术介绍
驱动轮,又叫链轮,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行业,大型驱动轮重量30~100千克,直径500~900毫米,其结构示意见图1。两个驱动轮形成一组,履带式工程机械依靠驱动轮的齿A和链轨节的销轴啮合传递运动行走。驱动轮生产作业工况复杂恶劣,在工作中会承受较大及不均匀的冲击载荷。且由于除内孔外其它部位不进行机加工,所以顾客对驱动轮的强度、尺寸精度和形状都有较高的要求:所有齿A轮廓公差±3毫米,切边后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残留飞边及毛刺,外轮廓切边带形状规整且宽度为25±5毫米,为了能让工程机械行驶平稳,驱动轮整体平面度不大于3毫米。目前国内制造大型驱动轮的制造工艺是铸造或分段锻造工艺:铸造工艺生产驱动轮不足之处是强度相对较差,使用寿命低,制造周期相对较长,质量相对较差;分段锻造工艺生产驱动轮不足之处是制造成本较高,由于各段采用螺栓、焊接等连接方式造成工序复杂且可靠性差,使用寿命低,质量不稳定,材料利用率低,不适合批量生产。为了保证大型驱动轮强度及使用寿命,我们研发出了大型驱动轮整体锻造工艺,因需要在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驱动轮锤上模锻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设备锤头(C)、设备夹持器(D);其特征在于:上模(1)通过楔子和键紧固在设备锤头(C)上,下模(2)通过楔子和键紧固在设备夹持器(D)上;上模(1)中的上模锁扣(3)、上模仓部(4)、上模外圈桥部(5)、上模型腔(6)、上模内圈桥部(7)、上模连皮储料仓(8)、上模承击面(9)直接在上模(1)上加工出来;下模(2)中的下模锁扣(10)、下模仓部(11)、下模外圈桥部(12)、下模型腔(13)、下模内圈桥部(14)、下模连皮储料仓(15)、下模承击面(16),也直接在下模(2)上对应加工出来;上模(1)和下模(2)由锁扣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娜娜于宜洛白孝俊王阔军阮艳静陆长青杨钊李军迎刘亚丽陈学富张国宏陈闯尹松森李威吴傲宗
申请(专利权)人:第一拖拉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