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17889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9 1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属于减震装置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基座、减震机构和冲击块,冲击块滑动连接到基座上;减震机构主要由缸体和压缩机构组成,缸体被对称设置的缸体内壁分为主活塞腔和反冲活塞腔,反冲活塞腔分布在主活塞腔两侧;压缩机构中的顶帽上设置的主活塞杆与主活塞腔外壁间隙配合;反冲活塞杆反冲活塞腔外壁间隙配合,在反冲活塞杆中上部开设有沿反冲活塞杆长度方向的圆孔,反冲弹簧一端插入该圆孔中,反冲弹簧另一端套装在弹簧压杆上;基座通过缸体外壁与缸体固定连接,冲击块通过顶帽与压缩机构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冲击力返回抵消,软性吸能对抗冲击力,减小了对缸体的冲击,减震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不同领域会遇到不同种类的冲击力,在处理这些冲击力时,通常是采用弹性材料阻挡或者利用缓冲吸能装置将冲击力消耗,以减小冲击力对物体造成的损害,然而目前冲击力对物体的危害依然较大。在科技人员的研究课题中,反冲击力减震逐渐被重视。所谓反冲击力减震是指将冲击力转化为反冲击力,进而来对抗冲击力,减少冲击力对物体的危害,但该技术尚不成熟,未被广泛应用,因此,如何减少冲击力或者将冲击力转化为反冲击力软性吸能,减少冲击力对物体的危害,是长时期内需要解决的问题。现有的减震装置中,液压减震效果比较好,应用也比较广泛。通常的液压减震器多是由弹簧和连接弹簧两端的缸体、活塞杆、活塞头组成。当弹簧受力时,活塞杆、活塞头下压使缸体内的液压油产生压力,然后再从活塞和缸体之间的缝隙把油挤到活塞头上面,从而起到减缓冲击的作用。由于活塞杆油封效果不好,很容易漏油,当液压油泄漏过多时,减震器的减震功能只能由弹簧来完成,弹簧弹力过大时,减震效果差,如果弹簧的弹力过小,就会因活塞行程过大而损坏。而且有些减震器都是一次焊接而成,一旦损坏就无法维修。通过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99127589.6,申请日:1999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两级液压阻尼式减震器,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两级液压阻尼式减展器,具有活塞杆、一级活塞、液压油、一级缸体、活塞顶帽、二级缸体、二级活塞、固定于二级缸体上的二级缸体顶相、一级缸体顶帽、弹黄底座支架、套装于弹戈底座支架上的弹拼、弹赞顶幅支架。当震动通过活塞顶帽传至活塞杆使一级活塞受力时,就将一级活塞缸内的液压油压人二级活塞缸内,实现一级减震,然后二级活塞缸内的液压油推动二级活塞向上移动,弹黄被压缩,实现第二级减震。该方案中所谓的具有二级减震作用的弹簧更多的只起到复位作用,而且结构复杂,很难满足各领域减震需求。中国专利号:ZL200510017341.0,授权公告日:2008年6月4日,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液压双回程阻尼减振器,主要由振动缸、压缩缸、伸张缸三种作用不同的液压缸组成,振动缸里有活塞和活塞杆,压缩缸和伸张缸里都有活塞和弹性元件,振动缸与压缩缸之间都由连接管连通,连接管里都有单向阀。当车轮受到向上的冲击振动时,单向阀开通,油液迅速由振动缸流入压缩缸,当车轮停止上升时,单向阀关闭,油液只能通过小通孔慢慢流回振动缸。该减振器对缸体冲击较大,只能靠液压阻尼减振,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减震装置减震缓冲效果差、抗冲击能力低、缸体受冲击较大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主活塞杆与反冲活塞杆配合使冲击力返回,减震效果好,减小了对缸体的冲击,延长了减震装置的使用寿命。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包括基座、减震机构和冲击块,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滑槽,冲击块上设置有对应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与滑槽配合使冲击块滑动连接到基座上;所述减震机构主要由缸体和压缩机构组成,缸体与基座固定连接,压缩机构与冲击块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缸体被对称设置的缸体内壁分为主活塞腔和反冲活塞腔,反冲活塞腔分布在主活塞腔两侧,在缸体内壁底部设置有阻尼孔,所述主活塞腔和反冲活塞腔通过阻尼孔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压缩机构包括顶帽、弹簧压杆、反冲弹簧、主活塞杆和反冲活塞杆,所述主活塞杆固定在顶帽中心位置,该主活塞杆与主活塞腔外壁间隙配合;所述弹簧压杆关于主活塞杆对称分布,所述反冲活塞杆安装在反冲活塞腔内并与反冲活塞腔外壁间隙配合,在反冲活塞杆中上部开设有沿反冲活塞杆长度方向的圆孔,所述反冲弹簧一端插入该圆孔中,反冲弹簧另一端套装在弹簧压杆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缸体还包括缸体外壁、上端盖和下端盖,所述缸体外壁和缸体内壁为一体结构,所述上端盖和下端盖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外壁两端。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反冲活塞杆和主活塞杆下端均设置有密封圈。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端盖上开设有主活塞杆圆孔和反冲弹簧圆孔,所述主活塞杆圆孔与主活塞杆之间装有轴瓦;所述反冲弹簧圆孔关于主活塞杆圆孔中心对称设置,反冲弹簧从该反冲弹簧圆孔中穿过。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基座与缸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冲击块与顶帽固定连接。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在主活塞腔两侧设置有反冲活塞腔,并通过反冲活塞杆所连接的反冲弹簧将冲击力反作用到顶帽上,减小了冲击力对缸体的冲击,而且起到减震耗能的作用,对大负载冲击力减震效果明显;(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冲击块与基座滑动连接,该冲击块与顶帽固定连接,当冲击块受到冲击时,通过减震机构将冲击力消耗,减小对基座的冲击,且通过滑槽对冲击块形成限位作用,当冲击块收到外部冲击力后可沿滑槽滑动,保证作用力方向一致性;(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通过阻尼孔形成阻尼减震,反冲弹簧一方面反冲击减震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使反冲活塞杆和主活塞杆快速复位,提高了整体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减震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矩形缸体外壁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具有椭圆形缸体外壁的减震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基座;101、固定耳座;2、减震机构;201、顶帽;202、弹簧压杆;203、上端盖;204、缸体外壁;205、反冲弹簧;206、反冲活塞杆;207、主活塞杆;208、缸体内壁;209、反冲活塞腔;210、主活塞腔;211、下端盖;212、阻尼孔;3、冲击块。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包括基座1、减震机构2和冲击块3,基座1为安装基体,可在基座1两侧设置固定耳座101,用于安装基座1,具体到实际应用中该基座1可为单独设置的固定底座或者其他设备本体。在基座1上设置有滑槽,本实施例中该滑槽为燕尾形滑槽,冲击块3上设置有对应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与燕尾形滑槽配合使冲击块3滑动连接到基座1上,冲击块3可沿滑槽上下滑动。本实施例中的减震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减震机构(2)和冲击块(3),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滑槽,冲击块(3)上设置有对应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与滑槽配合使冲击块(3)滑动连接到基座(1)上;所述减震机构(2)主要由缸体和压缩机构组成,缸体与基座(1)固定连接,压缩机构与冲击块(3)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减震机构(2)和冲击块(3),
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滑槽,冲击块(3)上设置有对应的凸起结构,该凸起结构与滑槽配
合使冲击块(3)滑动连接到基座(1)上;所述减震机构(2)主要由缸体和压缩机构组成,
缸体与基座(1)固定连接,压缩机构与冲击块(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被对称设
置的缸体内壁(208)分为主活塞腔(210)和反冲活塞腔(209),反冲活塞腔(209)分布在
主活塞腔(210)两侧,在缸体内壁(208)底部设置有阻尼孔(212),所述主活塞腔(210)
和反冲活塞腔(209)通过阻尼孔(21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腔体反冲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包括顶
帽(201)、弹簧压杆(202)、反冲弹簧(205)、主活塞杆(207)和反冲活塞杆(206),所述
主活塞杆(207)固定在顶帽(201)中心位置,该主活塞杆(207)与主活塞腔(210)外壁
间隙配合;所述弹簧压杆(202)关于主活塞杆(207)对称分布,所述反冲活塞杆(206)安
装在反冲活塞腔(2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士泉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秋枫工程塑料异型材料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