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节梭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365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调节梭槽,包括上下表面均为弧面的外扇叶和内扇叶,外扇叶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凸起的卡槽,内扇叶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与外扇叶的卡槽相匹配的凸块,内扇叶通过凸块卡入外扇叶的卡槽内,内扇叶至少一端面设有螺孔,外扇叶的端面设有与螺孔匹配的滑槽,滑槽嵌插固定螺钉,固定螺钉固定在螺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设内、外扇叶,使浇筑混凝土的梭槽可调节大小,以适应不同预留孔,避面混凝土洒落造成的落灰现象,免去后期对落灰的清理,间接降低了施工成本,直接加快了施工的速度;制作简单,材料成本较低,最重要的是可以方便重复使用,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调节梭槽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是指一种新型可调节梭槽。
技术介绍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得知,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在浇筑竖向构件尤其是构造柱的过程中,一般的做法是在构造柱的上端开洞,通过这个留设的洞直接通过串筒或者现场定做的梭槽在洞口上直接向里面倾倒混凝土,在此过程中容易洒落混凝土,造成落地灰,工人施工任务繁重,一般不会在浇筑完成后对洒落的混凝土进行清理,以致产生较多落地灰,只有后期对落地灰进行清理,增加了人工成本,延迟了施工效率,同时严重影响了楼地面的美观,也增大材料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满足不同大小的预留洞口的浇筑,尤其是竖向构件二次结构等的混凝土浇筑,避免混凝土浪费和落地灰形成的新型可调节梭槽。 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可调节梭槽,包括上下表面均为弧面的外扇叶和内扇叶,所述外扇叶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凸起的卡槽,所述内扇叶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与外扇叶的卡槽相匹配的凸块,内扇叶通过凸块卡入外扇叶的卡槽内,所述内扇叶至少一端面设有螺孔,所述外扇叶的端面设有与螺孔匹配的滑槽,滑槽嵌插固定螺钉,固定螺钉固定在螺孔内。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竖向构件在构造柱上端开洞,通过这个预留的孔洞,向内浇筑混凝土,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具体使用本实施例方式,将内扇叶前后两端设有土块,卡入外扇叶的前后端面设有的卡槽中,将螺钉插入滑槽并旋入螺孔内,这时先不要旋紧,使用螺钉滑动内扇叶,使两个扇面的开口满足预留孔洞的大小,接着旋紧螺钉,是内扇叶和外扇叶之间的保持固定,然后通过由内扇叶和外扇叶构成的梭槽,将混凝土导入构造柱上端的孔洞,并浇筑构造柱。 浇筑完成后,对内扇叶和外扇叶进行简单清洗,扭松螺钉,将内扇叶滑入外扇叶下部,扭紧螺钉,使内扇叶和外扇叶固定,进行安置,或者直接将螺钉旋出,使内扇叶和外扇叶分呙,然后安置。 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内扇叶的两个端面均设有螺孔,所述外扇叶的两个端面均设有与螺孔匹配的滑槽,滑槽均嵌插固定螺钉,固定螺钉均固定在螺孔内。 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外扇叶和内扇叶的弧面弧度为70° -120°。要保证外扇叶和内扇叶在打开时有开口较好大小的变化,所以其弧面的弧度优选为70° ~120°。 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外扇叶和内扇叶的弧面弧度为90°。 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螺钉的螺头设有摩擦纹。方便直接使用手即能将螺钉进行固定,无需其他工具,方便操作使用。 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内扇叶和外扇叶的材质均为扁钢。为了能够使本技术具有长期重复使用的能力,较长的使用寿命,必须具备其在浇筑混凝土时形变小,不易磨损,不易生锈等特点,综合考虑优选扁钢作为内扇叶和外扇叶的材质。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I)本技术通过增设内外扇叶,使浇筑混凝土的梭槽可调节大小,以适应不同预留孔的大小,避面混凝土洒落造成的落灰现象,免去后期对落灰的清理,间接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加快了工期的速度; (2)本技术使用可调节大小的梭槽,避免落灰的产生,降低了对混凝土的浪费和工人的劳动量; (3)本技术制作简单,材料成本较低,最重要的是可以方便重复使用,适宜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一外扇叶,2—内扇叶,3—滑槽,4一固定螺钉,5—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上下表面均为弧面的外扇叶I和内扇叶2,所述外扇叶I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凸起的卡槽,所述内扇叶2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与外扇叶I的卡槽相匹配的凸块,内扇叶2通过凸块卡入外扇叶I的卡槽内,所述内扇叶2至少一端面设有螺孔5,所述外扇叶I的端面设有与螺孔5匹配的滑槽3,滑槽3嵌插固定螺钉4,固定螺钉4固定在螺孔5内。 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竖向构件在构造柱上端开洞,通过这个预留的孔洞,向内浇筑混凝土,根据实际施工状况,具体使用本实施例方式,如图2所示,将内扇叶2前后两端设有土块,卡入外扇叶I的前后端面设有的卡槽中,将螺钉4插入滑槽3并旋入螺孔5内,这时先不要旋紧,使用螺钉4滑动内扇叶2,使两个扇面的开口满足预留孔洞的大小,接着旋紧螺钉4,是内扇叶2和外扇叶I之间的保持固定,然后通过由内扇叶2和外扇叶I构成的梭槽,将混凝土导入构造柱上端的孔洞,并浇筑构造柱。 浇筑完成后,对内扇叶2和外扇叶I进行简单清洗,扭松螺钉4,将内扇叶2滑入外扇叶I下部,扭紧螺钉4,使内扇叶2和外扇叶I固定,进行安置,或者直接将螺钉4旋出,使内扇叶2和外扇叶I分离,然后安置。 其中,所述外扇叶I和内扇叶2的弧面弧度为90°,所述螺钉4的螺头设有摩擦纹,所述内扇叶2和外扇叶I的材质均为扁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内扇叶2和外扇叶I的固定方式,所述内扇叶2的两个端面均设有螺孔5,所述外扇叶I的两个端面均设有与螺孔5匹配的滑槽3,滑槽3均嵌插固定螺钉4,固定螺钉4均固定在螺孔5内。通过前后两根螺钉4固定内扇叶2和外扇叶1,使之可以固定的更为牢固。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梭槽结构,例如滑槽3和固定螺钉4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都是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可调节梭槽,其特征在于: 包括上下表面均为弧面的外扇叶(1)和内扇叶(2),所述外扇叶(1)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凸起的卡槽,所述内扇叶(2)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与外扇叶(1)的卡槽相匹配的凸块,内扇叶(2)通过凸块卡入外扇叶(1)的卡槽内,所述内扇叶(2)至少一端面设有螺孔(5),所述外扇叶(1)的端面设有与螺孔(5)匹配的滑槽(3),滑槽(3)嵌插固定螺钉(4),固定螺钉(4)固定在螺孔(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调节梭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表面均为弧面的外扇叶(I)和内扇叶(2),所述外扇叶(I)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向下凸起的卡槽,所述内扇叶(2)凸面的前后两端设有与外扇叶(I)的卡槽相匹配的凸块,内扇叶(2)通过凸块卡入外扇叶(I)的卡槽内,所述内扇叶(2)至少一端面设有螺孔(5),所述外扇叶(I)的端面设有与螺孔(5)匹配的滑槽(3),滑槽(3)嵌插固定螺钉(4),固定螺钉(4)固定在螺孔(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调节梭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扇叶(2)的两个端面均设有螺孔(5),所述外扇叶(I)的两个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刚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