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腐蚀电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13278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腐蚀电磁阀,包括阀体、上阀盖、电磁组件、阀杆及膜片,该上阀盖将电磁组件固装于阀体上方且电磁组件与阀杆驱动配合,膜片安装于阀杆下端并位于上阀盖与阀体之间,阀体内设有供流体通过的流道,该流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阀体与上阀盖之间设置有汇流腔,膜片将汇流腔隔为上腔和下腔,流道包括将汇流腔与进液口联通的进液流道和将下腔与出液口联通的出液流道,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均呈L形设置并且朝向相反,进液流道与下腔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一过渡口,所述的出液流道与下腔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二过渡口,第一过渡口与第二过渡口均与膜片对应设置并在阀杆下降时同时与膜片贴合构成密封。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耐腐蚀电磁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腐蚀电磁阀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电磁阀。
技术介绍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最常用的是单向阀、安全阀、方向控制阀、速度调节阀等。 耐腐蚀电磁阀包括阀体、上阀盖、电磁组件、阀杆及膜片,上阀盖将电磁组件固装于阀体上方并与阀杆驱动配合,膜片装设于阀体内,阀杆下端穿过阀体与膜片连接,阀体内设有供流体通过的流道,该流道中部设置有一个与膜片密封配合的切断口控制流道开启或切断,耐腐蚀电磁阀的耐腐蚀功能主要通过膜片采用耐腐蚀材料实现,单纯设置一个切断口使膜片一端一旦出现一丝被长期腐蚀所出现的缝隙时该电磁阀即为失效状态,给企业的生产及设备安全带来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效果好的耐腐蚀电磁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阀体、上阀盖、电磁组件、阀杆及膜片,该上阀盖将电磁组件固装于阀体上方且电磁组件与阀杆驱动配合,所述的膜片安装于阀杆下端并位于上阀盖与阀体之间,所述的阀体内设有供流体通过的流道,该流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与上阀盖之间设置有汇流腔,所述的膜片将汇流腔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流道包括将下腔与进液口联通的进液流道和将下腔与出液口联通的出液流道,所述的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均呈L形设置并且朝向相反,所述的进液流道与下腔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一过渡口,所述的出液流道与下腔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二过渡口,所述的第一过渡口与第二过渡口均与膜片相对应并在阀杆下降时同时与膜片贴合构成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个流道和两个过渡口并采用膜片同时密封,这样即使膜片一侧因长期受到腐蚀出现变形或缝隙,另一侧的过渡口与膜片之间仍为密封配合,保证耐腐蚀电磁阀的正常工作,而泄露的液体则会聚集于上腔。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体与膜片外侧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摆动密封腔,该摆动密封腔在膜片相对第一过渡口及第二过渡口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与膜片抵配构成密封的二次密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膜片外侧受到初始受到较大流体冲击时向摆动密封腔的二次密封面贴合,流体不会从膜片外侧端部泄露,保证即使大压力流体下仍能保持密封,进一步优化密封效果。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膜片与第一过渡口及第二过渡口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开口分别朝向第一过渡口及第二过渡口的弧形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段增加第一过渡口及第二过渡口的流体与膜片的接触面积,减少单位接触面积所受压力,即减少膜片的形变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密封效果。 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阀体位于第一过渡口与第二过渡口之间设置有与膜片密封配合的集流腔,所述的膜片与集流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可挤压打开的泄压板,所述的集流腔在泄压板打开时与上腔联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由于压力过大,流体从膜片内侧与阀体之间的缝隙进行渗漏时,则会聚集于集流腔,而集流腔内的被流体充满则会打开泄压板使液体流至上腔,保证不会由于压力使流体沿缝隙继续爬行至另一端的流道,保证整体的密封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耐腐蚀电磁阀,包括阀体1、上阀盖2、电磁组件3、阀杆4及膜片5,该上阀盖2将电磁组件3固装于阀体I上方且电磁组件3与阀杆4驱动配合,膜片5安装于阀杆4下端并位于上阀盖2与阀体I之间,阀体I内设有供流体通过的流道,流道上设置有进液口 12和出液口 13,阀体I与上阀盖2之间设置有汇流腔11,膜片5将汇流腔11隔为上腔111和下腔112,流道包括将下腔112与进液口 12联通的进液流道14和将下腔112与出液口 13联通的出液流道15,进液流道14与出液流道15均呈L形设置并且朝向相反,进液流道14与下腔112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一过渡口 141,出液流道15与下腔112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二过渡口 151,第一过渡口 151与第二过渡口 151均与膜片5相对应并在阀杆4下降时同时与膜片5贴合构成密封,设置两个流道和两个过渡口并采用膜片同时密封,这样即使膜片一侧因长期受到腐蚀出现变形或缝隙,另一侧的过渡口与膜片之间仍为密封配合,保证耐腐蚀电磁阀的正常工作,在日常检修时可进行更换,而泄露的液体则会聚集于上腔111。 阀体I与膜片5外侧端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摆动密封腔16,该摆动密封腔16在膜片5相对第一过渡口 141及第二过渡口 151的另一侧分别设置有与膜片5抵配构成密封的二次密封面161,膜片5外侧受到初始受到较大流体冲击时向摆动密封腔16的二次密封面161贴合,流体不会从膜片5外侧端部泄露或少量流至上腔,保证即使大压力流体下仍能保持密封,进一步优化密封效果。 膜片5与第一过渡口 141及第二过渡口 151对应的位置各设置有开口分别朝向第一过渡口 141及第二过渡口 151的弧形段51,弧形段51增加第一过渡口 141及第二过渡口 151的流体与膜片的接触面积,减少单位接触面积所受压力,即减少膜片5的形变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同时保证密封效果。 阀体I位于第一过渡口 141与第二过渡口 151之间设置有与膜片密封5配合的集流腔17,膜片5与集流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可挤压打开的泄压板52,集流腔17在泄压板52打开时与上腔111联通,当由于压力过大,流体从膜片5内侧与阀体I之间的缝隙进行渗漏时,则会聚集于集流腔17,而集流腔17内的被流体充满则会打开泄压板52使液体流至上腔111,保证不会由于压力使流体沿缝隙继续爬行至另一端的流道,保证整体的密封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腐蚀电磁阀,包括阀体、上阀盖、电磁组件、阀杆及膜片,该上阀盖将电磁组件固装于阀体上方且电磁组件与阀杆驱动配合,所述的膜片安装于阀杆下端并位于上阀盖与阀体之间,所述的阀体内设有供流体通过的流道,该流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与上阀盖之间设置有汇流腔,所述的膜片将汇流腔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流道包括将下腔与进液口联通的进液流道和将下腔与出液口联通的出液流道,所述的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均呈L形设置并且朝向相反,所述的进液流道与下腔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一过渡口,所述的出液流道与下腔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二过渡口,所述的第一过渡口与第二过渡口均与膜片相对应并在阀杆下降时同时与膜片贴合构成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腐蚀电磁阀,包括阀体、上阀盖、电磁组件、阀杆及膜片,该上阀盖将电磁组件固装于阀体上方且电磁组件与阀杆驱动配合,所述的膜片安装于阀杆下端并位于上阀盖与阀体之间,所述的阀体内设有供流体通过的流道,该流道上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阀体与上阀盖之间设置有汇流腔,所述的膜片将汇流腔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流道包括将下腔与进液口联通的进液流道和将下腔与出液口联通的出液流道,所述的进液流道与出液流道均呈L形设置并且朝向相反,所述的进液流道与下腔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一过渡口,所述的出液流道与下腔联通的位置作为第二过渡口,所述的第一过渡口与第二过渡口均与膜片相对应并在阀杆下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光丰张曙东张凌康范依可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东方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