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805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5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药物制成:熟地黄,山茱萸,茯苓,豆蔻,细辛,僵蚕,甘草,南沙参,玄参,三七花。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组方合理,易于制备,具有温补肝肾,润燥化湿,益气养阴的显著疗效,是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特别是阴虚内燥型干燥综合症的有效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干燥综合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口腔和眼部干燥,关节疼痛,并伴有唾液腺或泪腺肿大、分泌减少,形成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和口腔干燥症。同时又可累及肝、肾、胃肠道、淋巴等其他脏器和组织而产生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本病多发于40-60岁的女性,发病初期常被其它症状所掩盖,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可单独存在,称为原发性干燥综合症,也可继发于其他自身免疫病,称为继发性干燥综合症。目前干燥综合征仍属世界性难治性疾病,难以完全治愈,仅能针对其临床的不同阶段对症治疗,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发展,尽量将病情控制在没有出现多系统损害的早期。西医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免疫调节剂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激素治疗,不但作用有限,且疗效不稳定、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多,由于该病病程长,致使病情发展或出现脏器受损,加重了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中医将该病归属为“燥搏”、“燥症”和“燥毒”等范畴,病因是燥邪侵袭,燥邪伤阴耗津至燥象乃成。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虽变化多端,错综复杂,但中医一般认为本病的致病因素是气虚失运,血瘀津亏,阴虚燥热等,故虚、瘀、毒相互交结是本病的病机关键。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为主,中药治疗“燥证”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毒副作用小,作用靶点多,可以长期给药治疗,在治疗干燥综合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普遍存在起效慢,口感差,服用不方便的问题,因此结合现代中医理论,利用先进生产工艺和研究方法,研制更加优质的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其药效成分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熟地黄13-17份,山茱萸11-15份,茯苓10-12份,豆蔻6-8份,细辛4-7份,僵蚕10-12份,甘草10-12份,南沙参8-10份,玄参7-9份,三七花9-11份。本专利技术优选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得:熟地黄15份,山茱萸13份,茯苓11份,豆蔻7份,细辛5份,僵蚕11份,甘草11份,南沙参9份,玄参8份,三七花10份。本专利技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还可以含有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备成常规制剂,如片剂、胶囊或颗粒剂,优选为颗粒剂。本专利技术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按照前述的重量称取以上中药组份分别粉碎成粗粉;加药材总重量6倍量的水,浸泡1.5h,煎煮时间为3h,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50目筛;再按常规方法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制剂。本专利技术相对与现有技术,有如下明显优势:首先,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组方主要是依据干燥综合症的病机特点研制而成,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益肝肾,滋阴润燥;茯苓,豆蔻,细辛,健脾开胃,化湿利水;僵蚕,甘草,南沙参,养阴润肺,补脾益气,化痰散结;玄参,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三七花,清热生津;平肝降压。诸药合用,全方共奏温补肝肾,润燥化湿,益气养阴的奇效,对干燥综合症特别是阴虚内燥型干燥综合症有极强的针对性疗效,起效迅速,标本兼治。其次,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采用先进设备及工艺制备,剂型先进,服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强。第三,临床观察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5.35%,对照组86.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具有更加明显的临床疗效,具有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的价值。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中药制剂中各原料药的功能主治:熟地黄,甘,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山茱萸,酸、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豆蔻,辛,温。归肺、脾、胃经。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细辛,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僵蚕,咸、辛,平。归肝、肺、胃经。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南沙参,甘,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三七花,味甘;性凉。清热生津;平肝降压。主津伤口渴;咽痛音哑;高血压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实施例1片剂按以下重量份称取本专利技术各原料药:熟地黄15份,山茱萸13份,茯苓11份,豆蔻7份,细辛5份,僵蚕11份,甘草11份,南沙参9份,玄参8份,三七花10份。制备工艺如下:按照前述的重量称取以上中药组份分别粉碎成粗粉;加药材总重量6倍量的水,浸泡1.5h,煎煮时间为3h,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滤过;滤液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5~1.20的浸膏,干燥,粉碎成细粉,过150目筛;加入1%的硬脂酸镁,混匀得缓释层颗粒。压片硬度控制在5.7kg/mm2,包衣即得本专利技术片剂。使用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治疗干燥综合症时,服用所制备的片剂,每片含生药量0.15g,每次3-4片,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实施例2胶囊剂按以下重量份称取本专利技术各原料药:熟地黄15份,山茱萸13份,茯苓11份,豆蔻7份,细辛5份,僵蚕11份,甘草11份,南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熟地黄13‑17份,山茱萸11‑15份,茯苓10‑12份,豆蔻6‑8份,细辛4‑7份,僵蚕10‑12份,甘草10‑12份,南沙参8‑10份,玄参7‑9份,三七花9‑11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干燥综合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熟
地黄13-17份,山茱萸11-15份,茯苓10-12份,豆蔻6-8份,细辛4-7份,僵蚕10-12份,
甘草10-12份,南沙参8-10份,玄参7-9份,三七花9-11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得:熟地
黄15份,山茱萸13份,茯苓11份,豆蔻7份,细辛5份,僵蚕11份,甘草11份,南沙
参9份,玄参8份,三七花10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项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片剂、胶囊剂
或颗粒剂。
4.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辰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