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倪莉琳专利>正文

推拉驱动车的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00521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推拉驱动车的转向装置,目的在于提供任何以推拉驱动车辆,扎实快速反应如一般自行车般的转向,能以左右旋转控制转向,同时又能用前推后拉来驱动车辆。由一把手在一推拉杆上端,下端具有一万向节连接转向机构,并由车架枢轴支撑的摇摆臂带动棘轮、齿轮或连杆,将把手前推后拉的动力间接输出使车前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推拉驱动车的转向装置是关于一种用推拉驱动的车类,推拉驱动包括单推、单拉或两者,使用手、脚或体重来产生动力;可应用于如滑板车、 自行车和四轮车、残障轮椅车等车类。用一具有杠杆作用的推拉杆,以把手 前后摆动来使车前,进移动,同时以把手左右旋转来控制前轮转向,如一般自 行车转向方式。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6764089、 7195264和Rowbike在www.rowbike.com有一划式双 轮车,其仅使用拉力驱动车辆,并用两条缆线互拉前轮转向机构来控制转向。 缆线一般皆会有弹性而产生间隙,而不能有如自行车般结实的转向感觉,尤 其在慢到快停时的速度,尤为明显,另外缆线用久会自然松驰需常调整。因把手一方面要做推拉动作来使车前进,同时又要左右转向且又要让使 用者保持重心,其有一定难度,因推拉杆在推拉动作时其每点角度都在变化, 而把手在推拉杆上其转向时每点角度也都在变化,必须能独立互不干扰,有 如直升机叶板需旋转又同时需改变叶板角度,其结构上有一定的困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推拉驱动车的转向装置,目的在提供一种以手脚推拉为动力同时 能操控转向的交通工具。由把手在一推拉杆上端,下端具有一万向节连接如 自行车的龙头叉等的转向机构,其动力方面透过由车架支撑的摇摆臂,连动 带动棘轮、齿轮或拉杆,将把手前推后拉的动力间接输出到后轮;用万向节 来配合旋转及摇摆各中心线,以达两者功能独立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缺陷1. 应用万向节的角度变化,可使推拉驱动车能配合推力或拉力或推拉且 又可转向。2. 使用万向节可使机构简化,不须调整,传动动作确实,减少转向间隙4感,使转向操控确实灵敏。3.摇摆臂结实支撑于车架上与转向分开,因而可承受重大的体重力产生 的动力,让使用者慢慢施力即可滑行一段很长的距离,其动作优雅,使用轻 松,操控方便。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其推拉驱动车的总成及机构示意图1-1为万向节在万向节轴承之上的推拉装置机构示意图l-2为万向节在万向节轴承之内的机构示意图1-3为万向节在万向节轴承之上的机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自行车上固锁装置应用实施形态图2-1为本专利技术在自行车上应用实施形态图侧示示意图2-2为本专利技术摇摆臂具有连接脚踩板示意图2-3为摇摆臂输出轮脚踩板驱动机构示意图2-4为本专利技术摇摆臂具有放大力矩的驱动方式示意图2-5为推拉杆及摇摆臂之间内有滑动块的驱动方式示意图2 - 6为本专利技术推拉杆内有滑动功能的驱动方式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摇摆臂低于前轮的应用示意图3-1为摇摆臂低于前轮的操控方式左转俯示图3-2为摇摆臂低于前轮的操控方式直行俯示图3-3为摇摆臂低于前轮的操控方式右转俯示图3-4为低摇摆臂的操控方式应用在滑板车示意图3-5为低摇摆臂的操控方式应用在大车轮自行车侧视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双轮转向实施形态的传动装置示意图4-1为本专利技术双轮转向残障车实施形态示意图4-2为应用一轮两边带动两单向轮的换向装置示意图4-3为双轮转向实施形态的传动装置及换向装置示意图4-4为双轮一内圏及一外圈的换向装置示意图4-5为链轮以内圏及外圈的换向装置的传动示意图;图4-6为两齿轮各带动其单向轮的换向装置传动示意图; 图4-7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实施形态的换向装置传动上示示意图; 图4-8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实施形态的换向装置传动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前轮转向兼驱动实施形态示意图; 图5-1为本专利技术自行车前轮转向兼驱动实施形态前示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推拉装置配合摇摆装置驱动示意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平行杆及双万向节侧示意图; 图7-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平行杆及双万向节示意图; 图标说明l:推拉杆,la:转轴,lb:摇摆臂,lbb:踩板,lbx:延长臂,lbl:摆动块,lb2:固定 块,lb3、 lb4:平行杆,lb5、 lb6、 lb7、 lb8:梢,3:前轮,4:球形接头,5:车架,5a: 连接板,5b:轴承板,5c:轴承,6:拉物,7:单向装置,8:后轮,9:回力弹簧,IO:万向节, 10a:上万向节,10b:下万向节,10c:连接轴,ll:转向输出齿轮,12:万向节轴承, 12a:万向节轴承内圈,12b:万向节轴承外圈,14:把手,16:转向支点,20:前挡块, 21:后挡块,22:输出轮,22a:单向链轮,22b:固定梢,22c:环块,23:惰轮,24:单向 轮,25:增速装置,25a:输入轮,25b:输出轮,26:座位,27:链条,27a、 27b:惰轮,28: 枢轴,29:踏钩板,30:长连杆,31:转向臂,32:连杆,33:单向轮,40a:套轴,41:滑动 装置,41a:滑块,41b:梢,41c:套轴管,43:叉,45、 45a:链轮,46、 46a:链条,47:—对 单向链轮,47a、 47b:单向链轮,47c:轴,48:惰轮,52:前轮叉,54:固锁装置,55:释 放把手,56:摩擦板,57:锁把手,58:发条弹簧,60:推拉驱动车,61:前轮总成,61a: 已知转向机构,62:连接机构,63:后轮总成,63a:换轨变速器,64:换向机构,65:推 拉装置,66:转向输出,67:推拉输出,68:摇摆装置,71:带动斜齿轮,72:自由斜惰 轮,73:环绕斜齿轮,81、 83:齿轮,82、 84:单向链轮,85:链条,85a、 85b:惰轮,86: 被动链轮,90:轴,91:移动座,92:座力臂,92a:弹簧,93:踩板,94:踩力臂,95:链条, 96:惰轮,97:缺齿齿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推拉驱动车60是人力动力车,用把手作推、及(或)拉力来驱动车辆前进。 本专利技术使上述车辆能转向操控如一般的自行车。如图l所示,推拉驱动车606包含有一底板或车架5;前端具有已知转向机构61a的前轮总成61;后端具 有一单向机构7的后轮总成63; —上端具有把手14的推拉装置65具有支点 于车架5上及一推拉输出67,其把手14经转向输出66连接到前述的转向机 构61a;并藉由一连接机构62连接推拉输出67和后轮总成63。其推拉装置 65底端以球头4和拉物6来带动后轮轴的单向装置7,以回力弹簧9使回位。车架5支撑前述的所有总成,并提供站立或坐位空间,让使用者站立或坐 下来推拉^fc手14。其包括各形式车架或底板,如自行车、滑板车、四轮驱动 车和残障车等,此后统称车架5。前轮总成61包含各形式的单前轮转向如自行车、三轮车等已知转向机构; 或双前轮转向如四轮车类等已知转向机构。后轮总成63包含单后轮式如自行车,并可使用比前轮大的后轮以配合使 用换轨变速器63a(derailer);或双后轮式如三轮车及四轮车类,其亦可包含增 速装置25来放大摇摆行程,使达到适当速度。连接机构62连接动力从推拉输出67到后轮8,其包含增速装置25,其由 一大一小的齿轮组,连续串接多次由一大齿轮带动另组小齿轮以达合适速度, 并且以输入位置的选择,可具变速功能;使推及拉力皆有动力作用的换向机 构64;换轨变速器或单向装置分离后轮动力,使车辆滑行至下次施力。其中 换向机构64使拉时令推的行程回位,反之亦同,使推拉均有效;亦可包含一 固锁装置,将连接机构中任一构件固锁于车架5上,使把手固定,并具有一 般自行车的踏板的话,因换向机构使分离,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拉驱动车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端设置有把手(14)的推拉杆(1)、一转轴(1a)、一操控方向的万向节(10)、一万向节轴承(12)和一摇摆臂(1b);推拉杆(1)下端由转轴(1a)把持后,连接于万向节(10)的一端,万向节的另一端连接使车转向的转向机构(61a),其还由固定在车架上的万向节轴承(12)所把持,转轴(1a)则固定于摇摆臂(1b)上;摇摆臂(1b)其枢轴于车架上,且,车架上摇摆臂枢轴中心线,同心于万向节内的传动中心点,以使得把手实现以摇摆臂枢轴为力臂支点,做前后推拉施力,带动车轮前进,并以摇摆臂(1b)上的转轴(1a)做左右旋转转向,或者摇摆臂枢轴中心线不同心于万向节的传动中心点,在推拉杆上设置一补偿其位移的滑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倪莉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