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安全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000380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23:45
三段式安全钩由钩体、锁杆、第一弹簧、控杆及第二弹簧组成。钩体于钩口一端缘设轴孔、第一槽,另端缘设限位部;锁杆一端缘设有能沿第一槽移动的第一栓,当第一栓移动至第一槽的第一位置时,锁杆另端定位于限位部而封闭钩口,当第一栓移动至第一槽的第二位置时则能使锁杆另端处于脱出限位部的位置;第一弹簧作动第一栓保持于第一位置及作动锁杆另端保持于限位部;控杆以一主轴枢接于轴孔,令控杆摆动至第三位置时能限制第一栓于第一位置,并以第二弹簧作动控杆保持于第三位置,以确保锁杆闭锁钩口。欲开启该钩口时,须先操作控杆脱离第三位置,方能拉动锁杆而使第一栓移动至第二位置,继之,促动锁杆朝钩孔旋转,用以构成三段开启钩口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三段式安全钩,尤指依序透过操作控杆释放锁杆一拉动锁杆脱出限位部一强制锁杆朝钩孔旋动,方能开启钩孔的新颖技术,借此种全新设计而进一步将脱钩顾虑降至最低。
技术介绍
在攀岩运动、登山运动、建筑施工等等须升降的环境中,皆须借由安全钩与安全带来确保人员的安全。按,美国第8117721号专利技术专利案揭示一种最先进的安全钩,惟,该专利前案仍有以下缺点有待改善:一、该专利前案单纯透过操作控杆而控制锁杆是否能旋转的开启钩孔,其仍属于二段式安全钩范畴,故而对于多变化的高空使用环境,会有误触控杆的脱钩顾虑,实难构成万无一失的保护作用。二、该专利前案锁杆在承受侧撞力时,只能单点的将侧撞力传递至钩体,容易应力集中,导致锁杆长度大大受限,所以钩口便无法相应加大,如此一来,吾人在从事挂钩或脱钩动作时,无法一次到位,进而增加操作的困扰。本设计人有鉴于该专利前案的上述缺点,乃精心加以研究改良,终开发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段式安全钩,进一步提升本技术使用安全性,同时具有应力分散的优点,以便能在符合结构安全要求下,使挂钩或脱钩操作更为顺畅及快速。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三段式安全钩,包括有:一钩体,其具有贯穿厚度的钩孔,钩孔另具有连通钩体一侧的钩口,该钩体于钩口一端缘间隔设有贯穿厚度的轴孔、第一槽,更于钩口另端缘设有限位部;一锁杆,其一端缘设有贯穿第一槽的第一栓,使锁杆能带动第一栓沿第一槽而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移动,当第一栓于第一位置时,锁杆自由端定位于限位部,当第一栓于第二位置时,锁杆自由端处于释放限位部位置;一第一弹簧,其安装于钩体与锁杆间,用以作动第一栓保持于第一位置,且作动锁杆自由端保持于限位部;一具有卡掣部的控杆,其以一主轴枢接于轴孔,用以在第三位置至第四位置间摆动,当控杆于第三位置时,令卡掣部限制第一栓于第一位置,但当控杆于第四位置时能释放第一栓;一第二弹簧,其安装于钩体与控杆间,以作动控杆保持于第三位置,确保锁杆闭锁钩口 ;如欲开启该钩口时,则须操作控杆摆动至第四位置,方能拉动锁杆而使第一栓移动至第二位置,继之,强制锁杆朝钩孔旋转,用以构成三段开启钩口模式。进一步,钩体于第一槽界定有接近钩口的第一位置、远离钩口的第二位置,且钩体更以第二位置为圆心的设有一连通钩孔的第二槽;锁杆另安装有第二栓,当第一栓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第二栓相对位于钩孔中,但,当第一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第二栓位于能切入第二槽的位置,在锁杆以第二位置为圆心的朝钩孔摆动时,令第二槽能限位第二栓。进一步,锁杆具有能封闭钩口的锁板,此锁板前、后两侧更对称折设有一侧板,两侧板一端缘则设有供第一栓安装的第一孔,且在适当位置设有供第二栓安装的第二孔。进一步,钩体以前面及后面之间界定出厚度,该前面及后面更对称的于钩口另端缘凹设有限位部,限位部由相交的卡槽及导引槽所组成,令卡槽与第一槽轴向相匹配,至于导引槽则是斜向连通卡槽与钩孔之间;锁杆具有能封闭钩口的锁板,此锁板前、后两侧更对称折设有一侧板,而两侧板一端缘则设有供第一栓安装的第一孔,此锁杆另端于两侧板相向的折设有一卡块,当第一栓位于第一位置时,能连动卡块经导引槽而定位于卡槽中,用以使锁杆闭锁钩口,但,当锁杆连动第一栓至第二位置时,卡块移动于导引槽,使锁杆自由端处于释放限位部位置。进一步,钩体以前面及后面之间界定一厚度,并在轴孔、第一槽间设有突出前面及后面的第一固定梢;第一弹簧圈绕于第一栓,且接出有一弹性抵接于第一固定梢的第一压脚,另接出有一能以预设弹力顶推锁板的第二压脚。进一步,控杆于钩体外侧设有端板,而端板前、后两侧更对称折设有一遮板,此两遮板在对应轴孔的位置设有供主轴安装的第三孔。进一步,两遮板对称贯设有心状槽的卡掣部,令第一栓两端插入卡掣部中,且当控杆位于第三位置时,能促动卡掣部一侧的穴槽限制第一栓于第一位置,当控杆于第四位置时,能促动该穴槽释放第一栓,使第一栓能沿卡掣部另侧的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移动。进一步,钩体以前面及后面之间界定一厚度,并在轴孔、第一槽间设有突出前面及后面的第二固定梢;第二弹簧圈绕于轴孔两端缘,且接出有一弹性抵接于第二固定梢的第三压脚,另接出有一能以预设弹力顶推端板的第四压脚。进一步,锁杆安装有一扳动部,据以提供拉动锁杆及旋动锁杆使用。是以,本技术三段开启钩口模式,确能进一步提升本技术使用安全性,足以因应多变化的高空使用环境,使之误触脱钩顾虑降至最低,此外,该锁杆在闭锁钩口而承受侧撞力时,能透过限位部、第一栓将该应力传递至钩体,故而本技术确具有应力分散的优点,以便在符合结构安全要求下,有效加大钩口及加长锁杆,用以使挂钩或脱钩操作更为顺畅及快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局部组合控杆至钩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后局部剖面锁杆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组合后局部剖面锁杆及控杆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按压控杆的第一段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拉动锁杆的第二段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旋动锁杆而开启钩孔的第三段动作示意图。【符号说明】10钩体1A前面1B后面1C厚度11 钩孔110 钩口12容槽13第一槽131第一位置132第二位置14轴孔15A第一固定梢15B第二固定梢16第二槽17挂孔18限位部181卡槽182导引槽20锁杆21锁板22侧板221第一孔222 卡块223 第二孔23第一栓24第二栓25组装槽26扳动部30第一弹簧31第一压脚32第二压脚40控杆41端板42遮板43第三孔44主轴45卡掣部451穴槽50第二弹簧51第三压脚52第四压脚。【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请参看图1至图8,本技术至少包括有:一钩体10,其于前面1A及后面1B之间界定一厚度10C,并具有一贯穿该厚度1C的钩孔11,而钩体10 —侧则具有连通钩孔11内外的钩110,至于钩体10另侧则凹设有一贯穿厚度1C的容槽12 ;该钩体10于钩口 110 —端缘间隔设有贯穿厚度1C的第一槽13、轴孔14,并在轴孔14、第一槽13间设有突出两面10AU0B的第一固定梢15A及第二固定梢15B,前述第一槽13界定有接近钩口 110的第一位置131、远离钩口 110的第二位置132,且钩体10前面1A及后面1B更以第二位置132为圆心的对称凹设有一连通钩孔11的第二槽16,再则,钩体10底缘则设有一贯穿厚度1C的挂孔17,此挂孔17可供安全带穿接;此外,钩体10两面10AU0B更更对称的于钩口 110另端缘各凹设有一限位部18,该限位部18由相交的卡槽181及导引槽182所组成,令卡槽181与第一槽13轴向相匹配,至于导引槽182则是斜向的连通卡槽181与钩孔11之间;一锁杆20,其具有能封闭钩口 110的锁板21,此锁板21前、后两侧更向上对称折设有一侧板22,用以构成一呈π型断面的框体,而两侧板22 —端缘则设有连通第一槽13的第一孔221,令第一孔221及第一槽13贯穿有第一栓23,使锁杆20能带动第一栓23沿第一槽13的在第一位置131至第二位置132间移动;此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段式安全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钩体,其具有贯穿厚度的钩孔,钩孔另具有连通钩体一侧的钩口,该钩体于钩口一端缘间隔设有贯穿厚度的轴孔、第一槽,更于钩口另端缘设有限位部;一锁杆,其一端缘设有贯穿第一槽的第一栓,使锁杆能带动第一栓沿第一槽而在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间移动,当第一栓于第一位置时,锁杆自由端定位于限位部,当第一栓于第二位置时,锁杆自由端处于释放限位部位置;一第一弹簧,其安装于钩体与锁杆间,用以作动第一栓保持于第一位置,且作动锁杆自由端保持于限位部;一具有卡掣部的控杆,其以一主轴枢接于轴孔,用以在第三位置至第四位置间摆动,当控杆于第三位置时,令卡掣部限制第一栓于第一位置,但当控杆于第四位置时能释放第一栓;一第二弹簧,其安装于钩体与控杆间,以作动控杆保持于第三位置,确保锁杆闭锁钩口;如欲开启该钩口时,则须操作控杆摆动至第四位置,方能拉动锁杆而使第一栓移动至第二位置,继之,强制锁杆朝钩孔旋转,用以构成三段开启钩口模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杰赖梓森
申请(专利权)人:绩懋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杨凯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