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942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3 2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包含基板、触控感测层、至少一对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电极、至少一对第二电极、至少一第二桥接电极与偏光片。触控感测层设置于基板上,而偏光片设置于触控感测层上,且此偏光片覆盖于基板之上。触控感测层具有数个电性连接的触控单元。每个触控单元包含至少一对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电极、至少一对第二电极与至少一第二桥接电极。第一桥接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之间且连接第一电极。且第一电极与第一桥接电极沿着第一方向排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不具有 保护盖板、基板或膜片的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演进,各种类型电子装置不断地翻新而突破旧有的框架。其中,由于触 控装置可W提供使用者更多与信息产品互动的方式,许多信息产品已逐渐地用触控模块取 代传统的键盘、滑鼠等输入装置。W目前的技术来说,触控面板可大致上分为电阻式触控面 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声波式触控面板、光学式触控面板或电磁式触控面板。其中,电容式触 控面板具有准确率高、使用寿命长且可知原多点触控功能等优点,使得电容式触控面板被 广泛地使用于手机、平板或电脑。 但是当电容式触控面板被用于多点触控时,由于人体手指在大部分时间均处于共 地性不佳的状态,使得手指触碰于触控面板时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分别产生大小不一的寄生 电容。当寄生电容值未达当初厂商开设的标准时,会影响触控面板上的电荷分布造成负向 电容效应,进而产生误报点(retransmission),降低了多点触控时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W上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面板,W解决触 控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用于多点触控时,因为负向电容效应产生误报点的问题。 根据本技术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一种触控面板,此触控面板包含基板、触控 感测层、至少一对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电极、至少一对第二电极、至少一第二桥接电 极与偏光片。触控感测层设置于基板上,而偏光片设置于触控感测层上,且此偏光片覆盖于 基板之上。其中,触控感测层具有数个电性连接的触控单元。每个触控单元包含至少一对 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电极、至少一对第二电极与至少一第二桥接电极。第一桥接电 极位于第一电极之间且连接第一电极。且第一电极与第一桥接电极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其 中,第一电极与第一桥接电极投影至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占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基板上的投 影面积的比例为小于20%且大于0%。第二桥接电极位于第二电极之间且连接第二电极。 且第二电极与第二桥接电极沿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第二电极与第二桥接电极投影至基 板上的投影面积占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小于10%且大于0%。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对第一电极与该第一桥接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 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小于20 %且大于3 %,该对第 二电极与该第二桥接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板上 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小于10%且大于3%。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每个触控单元更包含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极,该至少二 个第一延伸电极分别位于与连接于该对第一电极的其中一个电极的二侧,且该至少二个第 一延伸电极间隔设置,也与相邻的触控单元中的该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极间隔设置。[000引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每个触控单元更包含至少二个第二延伸电极,该至少二 个第二延伸电极分别位于与连接于该对第一电极的另一个电极的二侧,且该至少二个第二 延伸电极间隔设置,也与相邻的触控单元中的该至少二个第一及第二延伸电极间隔设置。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对第一电极、该第一桥接电极、该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 极与该至少二个第二延伸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 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18%至15%,该对第二电极与该第二桥接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 的投影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10%至8%。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对第一电极、该对第二电极、该第一桥接电极、该第二桥 接电极、该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极与该至少二个第二延伸电极其中至少一者具有银齿状边 缘。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极与该至少二个第二延伸电极其 中至少一者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每个触控单元更包含: 至少一对第S电极; 至少一第=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电极,而该对第= 电极与该第=桥接电极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对第一电极其中一者与该对第=电 极其中一者连接,该对第一电极、该第一桥接电极、该对第=电极与该第=桥接电极投影至 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小于20%,且 大于0% ; 至少一对第四电极;W及 至少一第四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四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四电极,而该对第四 电极与该第四桥接电极沿着该第二方向排列,其中,该对第二电极、该第二桥接电极、该对 第四电极与该第四桥接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板 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小于10%,且大于0%。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每个触控单元更包含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极,该至少二 个第一延伸电极分别位于与连接于该对第一电极的其中一个电极的二侧,且该至少二个第 一延伸电极间隔设置,也与相邻的触控单元中的该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极间隔设置。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每个触控单元更包含至少二个第二延伸电极,该至少二 个第二延伸电极分别位于与连接于该对第=电极的其中一个电极的二侧,且该至少二个第 二延伸电极间隔设置,也与相邻的触控单元中的该至少二个第一及第二延伸电极间隔设 置。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对第一电极、该第一桥接电极、该对第S电极、该第S桥 接电极、该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极与该至少二个第二延伸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 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5%至3%,该对第二电极、该第二 桥接电极、该对第四电极与该第四桥接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 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6%至3%。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对第一电极、该对第二电极、该第一桥接电极、该第二桥 接电极、该对第=电极、该对第四电极、该第=桥接电极、该第四桥接电极、该至少二个第一 延伸电极与该至少二个第二延伸电极其中至少一者具有银齿状边缘。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至少二个第一延伸电极与该至少二个第二延伸电极其 中至少一者沿着该第二方向延伸。 上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每个触控单元至少包含: 至少一对第S电极; 至少一第=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电极,而该对第= 电极与该第=桥接电极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对第一电极其中一者与该对第=电 极其中一者连接; 至少一对第四电极; 至少一第四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四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四电极,而该对第四 电极与该第四桥接电极沿着该第二方向排列; 至少一对第五电极;[002引至少一第五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五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五电极,而该对第五 电极与该第五桥接电极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 至少一对第六电极; 至少一第六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六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六电极,而该对第六 电极与该第六桥接电极沿着该第二方向排列,其中,该对第二电极其中一者与该对第六电 极其中一者连接; 至少一对第走电极; 至少一第走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走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走电极,而该对第走 电极与该第走桥接电极沿着该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对第五电极其中一者与该对第走电 极其中一者连接; 至少一对第八电极;W及 至少一第八桥接电极,位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感测层,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触控感测层具有数个电性连接的触控单元,其中,该每个触控单元包含:至少一对第一电极;至少一第一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一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一电极,且该对第一电极与该第一桥接电极沿着一第一方向排列,其中,该对第一电极与该第一桥接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小于20%且大于0%;至少一对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第二桥接电极,位于该对第二电极之间且连接该对第二电极,且该对第二电极与该第二桥接电极沿着一第二方向排列,其中,该对第二电极与该第二桥接电极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占该每个触控单元投影至该基板上的投影面积的比例为小于10%且大于0%;以及一偏光片,设置于该触控感测层上,且覆盖于该基板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宇简钰峰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