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敬中专利>正文

机动脚踏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9851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脚踏两用车,系用于机动兼脚踏行驶的有助力驱动装置的自行车。其驱动方式为中轴链条驱动式,它解决了已有的助力车或两用车及其传动装置显得笨重、累赘、平衡稳定性较差、不尚轻便灵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具有同轴输入输出的传动减速装置,如变速传动轴承,设置在中轴上,与车融合一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采用两套超越离合机构,并列在中轴上,具有随机转换性。整车轻便、稳定、适用。(*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脚踏两用车,系用于机动兼脚踏行驶的有助力驱动装置的自行车。已有的机动助力自行车或机踏两用自行车及其驱动装置,如中国专利90102216.0号,中国专利89219687.4号,美国、中国专利US595.817、91109707.4号,以上诸专利说明书中提出多种方案,方案一,将发动机及传动装置皆置于后轮一侧,突出部位太多,重心偏移,整车平衡性差;方案二、三,发动机及传动装置附加在车架中间偏上部位,不但显得笨重、累赘,稳定性也差,另外结构也趋繁杂,故此破坏了原有自行车的轻便灵活性,更缺乏外观造型整体性。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机动脚踏两用车,在保持原自行车轻便灵活,驱动装置体积小、速比大的前提下,解决了整车造型完整美观、平衡稳定、转换随机等课题,使它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安全可靠性及实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一种中轴链条驱动式机动脚踏两用车,它由原自行车除中轴部件外的所有部件、小型原动机、传动系统组成。上述小型原动机若是小型发动机包含起动机构,若是电动机包含蓄电瓶,原动机布置在车架中间或车架下方部位如[图5]所示;传动系统包含一传动减速装置,设置在中轴上,包含二套并列的棘轮式超越离合机构也设置在中轴上,还包含一离心式磨擦离合机构、一级传动付设置在传动箱内。该两用车传动系统中,传动减速装置设在中轴上,置于中轴筒内,如[图5-(a)、(b)、(c)],或置于传动减速箱内,如[图5-(d)],该减速装置具有同轴输入输出的特性,凡具有上述特性的减速装置,诸如变速传动轴承、密切圆、谐波等减速器,同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减速比大等特点。而对于两用车来说,上述特点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无法实现轻便灵活,和有一适用时速的目的,尤其对中轴链条驱动方式的两用车更显得突出,因为原自行车大链轮带动小飞轮是增速系,没有足够大的减速比是不行的。上述几种减速装置,以变速传动轴承制造成本最低,故首选变速传动轴承为该两用车的主减速装置,再辅以一级减速传动付,组成有两级的减速系,与原自行车链轮增速系匹配,优化一最佳速比,以保证该两用车有一理想时速(20~30公里)。选用变速传动轴承,它的高速输入端--内环连接件是与从传动轮相连接,固定外环,其低速输出端--中环连接件,还是一棘轮式超越离合机构的主动件,二位一体。凡是具有同轴输入输出的减速装置,如密切圆、谐波等减速器,其输入输出端的连接方式均如此。该两用车传动系统中,两套棘轮式超越离合机构,并列设在中轴上,其机构的两种形式,齿啮内接与磨擦内接式均适用本系统,但以选用齿啮内接式为佳、因为它制造工艺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廉。这种形式的两套机构主动件--棘爪支座,一个固定在中轴上,传递脚踏动力;另一个在中轴上转动,即是上述的中环连接件,传递机动动力。两套机构共有一个从动件,是一个环内有二付并列棘齿、外缘(端)固定有原自行车大链轮的环套。两个主动件,通过中间件--棘爪(弹簧),分别啮合推动共有的从动件。该两用车传动系统中,一离心式磨擦离合机构(磨擦盘)与主传动轮连为一体,设置在小型原动机输出轴第一级上,若是小型发动机以保证怠速工况,若是小型电动机保证有低速空转皆起过载保护作用。该两用车传动系统中,一级传动付设在传动箱中(或传动减速箱中),将小型原动机和传动减速装置连结起来(从传动轮固定在内环连接件上),传动付选择同步带轮付、链轮付或齿轮付,大小轮构成一级减速系。该两用车脚踏和机动的运行转换,主要是由两套并列的齿啮内接式超越离合机构承担,当脚踏行进时,脚蹬曲柄带动中轴,固定其上的一套机构的主动件通过中间件棘爪,瞬即啮合推动共有的从动件环套转动;而当机动行进时,动力经传递减速后,另一套机构主动件通过棘爪,同样啮合推动同一个从动件环套转动。无论脚踏或机动,从动件环套的转动,固定其上的原自行车大链轮也随之转动,通过链条驱动后轮轴上的小飞轮转动,小飞轮带动车轮滚动前进。然而,两套齿啮内接式超越离合机构,在脚踏或机动时,一套做功,另一套则处于超越状态,分别交替,从而随机地完成两种驱动和转换。该两用车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小型原动机如采用小型发动机须设防护罩,原自行车链传动付须设全封闭或半封闭链套。本技术与已有上述几种车型及其驱动装置相比,其优点是一、在传动系统中采用的一传动减速装置,如变速传动轴承、密切圆减速器或谐波减速器等,充分利用它们结构紧凑、减速比大、同轴输入输出、运动平稳、性能可靠的特点,将其装置置于中轴上,与原自行车融合一体,从而简化了传动系统的结构,缩小了体积,显现了整车协调性及外观整体性,不觉笨重感和累赘感;二、在传动系统中采用了两套并列的棘轮式超越离合机构,实现随机转换,勿须手柄控制;三、小型原动机按装位置在车架中间或下方部位,重心低、振幅最小、稳定性好;四、机动时遇崎岖路或大坡路,还可脚踏助力。现有的上述几种车型及其驱动装置,它们的不足之处在于一、装在后轴的驱动装置,从车的总体设计看重心偏后、稳定性欠缺、减震性较差,既便加装后减震器,也无助于驱动装置的减震;二、如前述方案二、三全套传动装置附加在车架中间,体积较大,重心也偏上、稳定性欠佳、不尚轻便灵活,两种驱动的转换须搬动手柄,不够方便自如,整车欠缺整体性及良好的外观造型。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一个实施例。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传动系统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变速传动轴承输入输出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中轴与一主动件固定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共有从动件--环套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驱动装置布置方式示意图本实施例[图1]中,小型原动机选用带有启动装置的小型发动机;传动减速装置选用一级变速传动轴承;两套并列的棘轮式超越离合机构选用齿啮内接式超越离合机构;一级传动付选用同步带轮付。一、静态结构关系为小型发动机(13)的曲轴(11)的右端装有启动机构(9)和磁电机(10),曲轴(11)的左端,即输出端装有离心式磨擦离合机构(14),及其与磨擦盘连为一体的主同步带轮(15)--小轮,同步带(16)将从同步带轮(18)--大轮、连结为一级减速系,上述零部件除小型发动机(13)外,全置于传动箱(17)内。从同步带轮(18)装于中轴(2)的左端,并与设在中轴(2)上,置于中轴筒(7)内的变速传动轴承(20)的高速输入端--内环连接件(19)相连接,同在中轴(2)上转动,变速传动轴承(20)的外环固定在中轴筒(7)的内壁上,中环连接件为低速输出端,即是一齿啮内接式超越离合机构的主动件--棘爪支座(21),其上装有中间件--棘爪(22),其结构形式见[图2],从而构成了二级减速系。固定在中轴(2)上的另一齿啮内接式超越离合机构的主动件--棘爪支座(3)及其中间件--棘爪(4),其结构形式见[图3],上述两机构的两个主动件并列在共有的一个从动件--环内并列二付棘齿、外缘固定有原自行车大链轮(6)的环套(5)内,其结构形式见[图4],大链轮(6)通过原自行车链条连结后轮轴上的小飞轮。在中轴(2)两端头装有原自行车左右脚蹬曲柄(1)。安全措施小发动机(13)汽缸体外设有防护罩(12);设有大链套(8)。二、动态结构关系为1、脚踏行驶与普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脚踏两用车,系用于机动兼脚踏行驶的有助力驱动装置的自行车,该两用车由原自行车除中轴部件外其他所有部件、布置在车架中间或车架下方部位的小型原动机、设在中轴上置于中轴筒内和传动箱或传动减速箱内的传动系统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上述中轴上设有一种同轴输入输出的传动减速装置,中轴上还设有超越离合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中
申请(专利权)人:刘敬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