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铟锡氧化物层和使用感应铟锡氧化物层的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9418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应铟锡氧化物层,它包括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多个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所述每个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均包括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空间电容平衡区和触控感应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大幅降低触控屏光学折射和干涉现象的产生概率,并且具有更好的触控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屏设计
,具体地指一种。
技术介绍
由于苹果公司的DITO(双侧镀铟锡氧化物电路)结构专利的保护原因,目前只可以进行SITO(铟锡氧化物)结构触控屏的设计。目前的SITO结构通常单纯的将玻璃基板分为两层,现有SITO结构的触控屏的各种SITO结构设计均是直线式条形设计,虽然由于ITO材料的特殊性质,印刷/蚀刻在玻璃上肉眼难以看到,但是跟随视角的变化由于光学折射/干涉现象会使触控电路在某些角度显现出来,导致用户在使用中肉眼接受到的画质受损,防眩光效果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能大幅降低触控屏光学折射和干涉现象的产生概率,并且具有更好的触控体验。为实现此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感应铟锡氧化物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多个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所述每个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均包括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空间电容平衡区和触控感应区。所述空间电容平衡区由呈正方形网格布置的铟锡氧化物导线构成。所述触控感应区的两侧均设有沿触控感应区长度方向布置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触控感应区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相互对应,所述触控感应区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之间的区域沿触控感应区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所述触控感应区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与多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之间的区域填充铟锡氧化物,所述触控感应区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的前端与前端之间通过感应铟锡氧化物导线连接;所述触控感应区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的后端与后端之间通过感应铟锡氧化物导线连接。一种使用上述感应铟锡氧化物层的触控屏,它包括玻璃层、OCA光学胶层(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用于胶结透明光学元件(如镜头等)的特种粘胶剂)、驱动层薄膜、感应层薄膜、驱动铟锡氧化物层和感应铟锡氧化物层,所述驱动层薄膜的顶面贴合驱动铟锡氧化物层,驱动铟锡氧化物层的顶面贴合OCA光学胶层,OCA光学胶层的顶面贴合感应层薄膜,感应层薄膜的顶面贴合感应铟锡氧化物层,感应铟锡氧化物层的顶面贴合玻璃层O一种上述触控屏的制作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制作驱动铟锡氧化物层和感应铟锡氧化物层对应的模具并开模;步骤2:将镀有铟锡氧化物的驱动层薄膜和感应层薄膜进行清洗,然后使用上述对应的模具对驱动层薄膜和感应层薄膜的铟锡氧化物镀层进行蚀刻或光刻处理,得到与驱动层薄膜贴合的驱动铟锡氧化物层和与感应层薄膜贴合的感应铟锡氧化物层;步骤3:通过OCA光学胶层将驱动铟锡氧化物层和与感应层薄膜贴合在一起,并在感应铟锡氧化物层上贴合玻璃层,形成触控模组;步骤4:对触控模组进行烘干并将其中气泡挤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以保证制造出来的触控屏的合格率。本专利技术为单层玻璃单侧镀膜,相比单层玻璃双侧镀膜的整体合格率大幅提高。2.本专利技术有效减轻了触控屏的光学折射和干涉现象,提高了用户体验感觉。本专利技术根据玻璃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在图形上进行了相应的角度处理,即上述感应铟锡氧化物层的结构设计。3.本专利技术有效的提升了触控屏的信噪比,有助于用户在实际操作中获取更好的触控体验。本专利技术通过镂空设计(即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减小了感应通道的阻抗,增强了每个节点空间耦合电容,不仅增强了整体信噪比,还减弱了悬空操作下感应量的衰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铟锡氧化物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感应铟锡氧化物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I一玻璃层、2 —OCA光学I父层、3—驱动层薄膜、4一感应层薄膜、5—驱动铟锡氧化物层、5.1—铟锡氧化物矩形块、6—感应铟锡氧化物层、6.1—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6.2—空间电容平衡区、6.3—触控感应区、6.4—呈正方形网格布置的铟锡氧化物导线、6.5—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6.6—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6.7—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的感应铟锡氧化物层,它包括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多个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6.1,所述每个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6.1均包括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空间电容平衡区6.2和触控感应区6.3。所述空间电容平衡区6.2由呈正方形网格布置的铟锡氧化物导线6.4构成。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触控感应区6.3的两侧均设有沿触控感应区6.3长度方向布置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6.5,触控感应区6.3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6.5相互对应,所述触控感应区6.3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6.5之间的区域沿触控感应区6.3长度方向设有多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6.6,所述触控感应区6.3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6.5与多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6.6之间的区域填充铟锡氧化物,所述触控感应区6.3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的前端与前端之间通过感应铟锡氧化物导线连接;所述触控感应区6.3两侧的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的后端与后端之间通过感应铟锡氧化物导线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6.6沿触控感应区6.3长度方向对齐设置,所述相邻两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6.6之间的间距相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6.6的外轮廓为铟锡氧化物导线,每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6.6外轮廓内部填充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6.7。根据电阻计算公式,减小整体横截面积,使阻抗降低。根据电容计算公式,镂空区形成多个跨桥电容,增强空间电容,从而对触控芯片而言更易于推动,并减小同一通道近端和远端的差异量,使触控校正更容易,达到更好的触控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空间电容增强及阻抗减小区6.6的外轮廓均包括第一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第二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第三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和第四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其中第一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短底边和第二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短底边连接,第二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长底边与第三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长底边连接,第三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短底边与第四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短底边连接;所述第一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短底边、第二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短底边、第三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短底边和第四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短底边长度均相等;所述第一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长底边、第二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长底边、第三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长底边和第四等腰梯形铟锡氧化物导线外轮廓的长底边长度均相等。该设计通过根据玻璃和空气的折射率不同改变视觉观察角度,更好的防止由于光学干涉导致图形显示异常。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锯齿形铟锡氧化物导线网格6.5中每个齿形顶点与触控感应区6.3对应的侧边之间设有垂直的铟锡氧化物导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6.1的宽度范围S2为3?6mm,所述触控感应区6.3的宽度S3与空间电容平衡区6.2的宽度S3相等,且宽度范围均为1.5?3_。本设计考虑人体生物学,由于人的食指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5/CN104881180.html" title="感应铟锡氧化物层和使用感应铟锡氧化物层的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感应铟锡氧化物层和使用感应铟锡氧化物层的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铟锡氧化物层,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的多个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6.1),所述每个感应铟锡氧化物子单元(6.1)均包括并排布置且相互连通的空间电容平衡区(6.2)和触控感应区(6.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健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精测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