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包括上下开口的圆筒形体渣料存储仓,存储仓架设在圆锥管形承料漏斗上;承料漏斗架设在圆锥管形乳液收集锥上,漏斗底面与收集锥顶面间设有夹层空腔,空腔上部设置有乳液溢流管;存储仓的外周面与漏斗的内锥面间设有喷淋水管,收集锥小口端设有轴套,螺旋输送机转轴下端通过轴套支承连接,转轴上端伸出存储仓顶端,电机与转轴上端传动连接,螺旋输送机的出口设在螺旋套管上部的管壁上,该出口设置有斜下向的出渣管,出渣管的末端伸出仓壁;螺旋套管的底端面设在承料漏斗的斗底口下端面与螺旋轴套上端面之间,伸出螺旋套管底部的叶片上设置有集料耙。利用率效率高、污染小、时间短且可控、便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选矿
,涉及选矿中的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选矿生产、污水处理等众多生产工艺中需要使用石灰乳液。目前较为常用的制备石灰乳工艺是通过石灰消化机等消化设备对生石灰进行消化后配制成石灰乳,该工艺基本上满足了石灰乳制备的要求,但是,由于受石灰石烧透程度以及石灰石中包裹杂质的影响,在较短时间内消化并制备石灰乳过程中,石灰渣中不可避免存在未消化完全的生石灰颗粒。现有技术的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就是将经石灰消化机等消化设备提取石灰乳后的剩余物料另行存放,待其自然反应完全后,作为弃物或用作建筑填料等。采用这样的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技术当然可以使用,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不足:这些生石灰颗粒离开生产线后仍然能够继续消化,根据实际经验,选矿生产工艺中的废弃石灰渣,废弃堆集后,其消化过程仍可持续十几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流失了相当部分的消石灰,更重要的是,这些石灰离开生产线后消化后形成的细颗粒消石灰,极易产生扬尘或溶于周边水体中,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现有技术的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消化处理的过程石灰石的利用率低、污染大、效率低、时间长且可控性不好、维护不便,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提高了石灰石的利用率、消化处理的过程污染小、效率高、时间短且可控、便于维护,使用效果更理想的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本技术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包括渣料存储仓,渣料存储仓是上下开口的圆筒形体,渣料存储仓架设在大口端朝上的圆锥管形承料漏斗上,渣料存储仓外径小于承料漏斗大口端内径;承料漏斗架设在大口端朝上的圆锥管形乳液收集锥上,乳液收集锥架设在脚架上,承料漏斗底面与乳液收集锥顶面间设置有封闭的夹层空腔,夹层空腔上部一侧设置有乳液溢流管;渣料存储仓下部的外周面与承料漏斗上部的内锥面间设置有圆环管形的喷淋水管,乳液收集锥小口端上设有螺旋轴套,圆管螺旋输送机的转轴下端通过螺旋轴套支承连接,转轴上端伸出渣料存储仓顶端,电机通过减速机与转轴上端传动连接,圆管螺旋输送机的出口设在螺旋套管上部的管壁上,该出口连通设置有斜下向设置的管状出渣管,出渣管的末端穿过并伸出渣料存储仓壁;螺旋套管的底端面设在承料漏斗的小口端即斗底口下端面与螺旋轴套上端面之间,向下伸出螺旋套管的底部的螺旋叶片上连接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集料耙。所述的集料耙是弧杆状集料耙,弧凹面朝内圆管螺旋输送机的转轴的旋进方向。所述的电机是通过变频器调速的电机。所述的喷淋水管上均布设置有开孔朝下的喷淋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A、由于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连续处理石灰消化的余渣,减少了石灰浮制备工艺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石灰石的利用率。B、由于是采用密闭空间连续堆集的方法进行处理,提高了消化的温度,消化反应所需时间缩短,提高了石灰渣消化处理的效率。C、由于是用可调速垂直提升螺旋控制渣物料的流动速度,保证了渣料回收过程时间的可控性。D、由于是采用喷淋水管的外置喷水,便于喷淋水管的维护,可防止乳液钙化后堵塞喷淋孔,生产过程易于观察维护。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提高了石灰石的利用率、消化处理的过程污染小、效率高、时间短且可控、便于维护的优点,使用效果更理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编号说明如下:电机1、减速机2、螺旋套管3、出渣管4、夹层空腔5、脚架6、集料耙7、螺旋轴套8、圆管螺旋输送机9、渣料存储仓10、喷淋水管11、乳液溢流管12、承料漏斗13、乳液收集锥14、斗底口 15、【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包括渣料存储仓10,渣料存储仓10是上下开口的圆筒形体,渣料存储仓10架设在大口端朝上的圆锥管形承料漏斗13上,渣料存储仓10外径小于承料漏斗13大口端内径;承料漏斗13架设在大口端朝上的圆锥管形乳液收集锥14上,乳液收集锥14架设在脚架6上,承料漏斗13底面与乳液收集锥14顶面间设置有封闭的夹层空腔5,夹层空腔5上部一侧设置有乳液溢流管12 ;渣料存储仓10下部的外周面与承料漏斗13上部的内锥面间设置有圆环管形的喷淋水管11,乳液收集锥14小口端上设有螺旋轴套8,圆管螺旋输送机9的转轴下端通过螺旋轴套8支承连接,转轴上端伸出渣料存储仓10顶端,电机I通过减速机2与转轴上端传动连接,圆管螺旋输送机9的出口设在螺旋套管3上部的管壁上,该出口连通设置有斜下向设置的管状出渣管4,出渣管4的末端穿过并伸出渣料存储仓10壁;螺旋套管3的底端面设在承料漏斗13的小口端即斗底口 15下端面与螺旋轴套8上端面之间,向下伸出螺旋套管3的底部的螺旋叶片上连接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集料耙7。所述的集料耙7是弧杆状集料耙7,弧凹面朝内圆管螺旋输送机9的转轴的旋进方向。所述的电机I是通过变频器调速的电机。所述的喷淋水管11上均布设置有开孔朝下的喷淋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从化灰机上输送出来的未完全消化的石灰渣从渣料存储仓10上部开口加入仓内,受承料漏斗13和乳液收集锥14的共同支撑,渣料积攒于受承料漏斗13底部并随着后续加料逐渐上升料位,储料空间积攒了消化产生的热量促进消化过程的进行。喷淋水管11注入清水,清水从环形喷淋水管11的下侧喷出,并渗入消化中的石灰渣,消化中熟石灰被溶出成乳液状沿漏斗壁从斗底口 15流入夹层空腔5,在压差的作用下沿夹层空腔5上升至乳液溢流管12导流出用于各种生产工艺。圆管螺旋输送机9在减速机2、电机1、变频器组成的驱动系统驱动下,以所需要的缓慢速度旋转,把被清水带走熟石灰后的底部尾渣提升至出渣管4排出,圆管螺旋输送机9底部周边形成空区,承料漏斗13底部的渣在水流与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连续补充入空区,形成了物料的连续流动和补充。为了防止石灰渣在圆管螺旋输送机9下端周边的聚集,影响流通的顺畅,在圆管螺旋输送机9下端的螺旋叶片上安装有集料耙7,集料耙7紧贴乳液收集锥14内壁与圆管螺旋输送机9转轴同步旋转,及时清理渣料聚集。最后,从出渣管4排出的尾渣已经是消化完全的稳定的杂质砂粒。本技术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石灰乳制备工艺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了石灰石的利用率。【主权项】1.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包括渣料存储仓,其特征在于:渣料存储仓是上下开口的圆筒形体,渣料存储仓架设在大口端朝上的圆锥管形承料漏斗上,渣料存储仓外径小于承料漏斗大口端内径;承料漏斗架设在大口端朝上的圆锥管形乳液收集锥上,乳液收集锥架设在脚架上,承料漏斗底面与乳液收集锥顶面间设置有封闭的夹层空腔,夹层空腔上部一侧设置有乳液溢流管;渣料存储仓下部的外周面与承料漏斗上部的内锥面间设置有圆环管形的喷淋水管,乳液收集锥小口端上设有螺旋轴套,圆管螺旋输送机的转轴下端通过螺旋轴套支承连接,转轴上端伸出渣料存储仓顶端,电机通过减速机与转轴上端传动连接,圆管螺旋输送机的出口设在螺旋套管上部的管壁上,该出口连通设置有斜下向设置的管状出渣管,出渣管的末端穿过并伸出渣料存储仓壁;螺旋套管的底端面设在承料漏斗的小口端即斗底口下端面与螺旋轴套上端面之间,向下伸出螺旋套管的底部的螺旋叶片上连接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集料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消化石灰渣回收装置,包括渣料存储仓,其特征在于:渣料存储仓是上下开口的圆筒形体,渣料存储仓架设在大口端朝上的圆锥管形承料漏斗上,渣料存储仓外径小于承料漏斗大口端内径;承料漏斗架设在大口端朝上的圆锥管形乳液收集锥上,乳液收集锥架设在脚架上,承料漏斗底面与乳液收集锥顶面间设置有封闭的夹层空腔,夹层空腔上部一侧设置有乳液溢流管;渣料存储仓下部的外周面与承料漏斗上部的内锥面间设置有圆环管形的喷淋水管,乳液收集锥小口端上设有螺旋轴套,圆管螺旋输送机的转轴下端通过螺旋轴套支承连接,转轴上端伸出渣料存储仓顶端,电机通过减速机与转轴上端传动连接,圆管螺旋输送机的出口设在螺旋套管上部的管壁上,该出口连通设置有斜下向设置的管状出渣管,出渣管的末端穿过并伸出渣料存储仓壁;螺旋套管的底端面设在承料漏斗的小口端即斗底口下端面与螺旋轴套上端面之间,向下伸出螺旋套管的底部的螺旋叶片上连接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集料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