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1358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包括壳体;中央驱动轴,设在壳体内,两端位于壳体的开口处且设有连接孔;定位轴,一端套装在中央驱动轴上,另一端穿过壳体上的周向槽延伸至壳体的外侧;第一棘轮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上方的第一棘轮、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一棘爪以及置于第一棘爪和壳体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二棘轮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下方的第二棘轮、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棘爪以及置于第二棘爪和壳体之间的第二弹簧,第一棘轮与第二棘轮的轮齿朝向相反;传动机构,用于传动第一棘轮机构和第二棘轮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顺、逆方向摆动时,都能起到拧紧或拧松螺栓的作用,其工作效率相对于普通棘轮扳手提高一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涉及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在零部件之间有螺栓连接的部位,当需要快速连续拧紧或者拧松螺栓时,目前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若螺栓上部空间足够高,最常采用的工具是套筒加遥手杆,螺栓上部空间应大于套筒加遥手杆的高度,且应留有足够遥手杆工作连续旋转的空间。第二种情况是,若螺栓上部空间不够,但留有足够各类扳手手柄连续旋转的空间,显然摇手杆在此情况下发挥不了功效,但仍可实现各类扳手连续扭动螺栓的目的,只不过扭动螺栓的速度大不如前者。第三种情况是,若螺栓上部空间高度不够,且用于连续扭动螺栓的各类扳手旋转的空间也不够时,除棘轮扳手外,其他扳手都需要经过套住螺栓头部、旋转螺栓一个角度、将扳手从螺栓头部中取出、在扳手平面内,将扳手相对于螺栓头部旋转一个角度、再将扳手套入螺栓头部、再旋转螺栓一个角度、再将扳手从螺栓头部中取出的过程。此过程,因扭动螺栓不连续,又特别伴有将扳手从螺栓头部中反复取出、又反复套入的过程,故扭动螺栓的效率极低。如何提高第三种情况下的工作效率,目前常用的办法是采用棘轮扳手。棘轮扳手的优点是,扳手在扭动螺栓时,不需将扳手从螺栓头部中反复取出又反复套入,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但缺点是,在拧紧或拧松螺栓时,其手柄只有一个摆动方向起拧紧或拧松的作用,而另一摆动方向不起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之一在于棘轮扳手只有一个摆动方向起拧紧或拧松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包括:壳体;中央驱动轴,设在壳体内,两端位于壳体的开口处且设有连接孔;定位轴,一端套装在中央驱动轴上,另一端穿过壳体上的周向槽延伸至壳体的外侧;第一棘轮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上方的第一棘轮、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一棘爪以及置于第一棘爪和壳体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用于将第一棘爪压在第一棘轮上;第二棘轮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下方的第二棘轮、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棘爪以及置于第二棘爪和壳体之间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用于将第二棘爪压在第二棘轮上,第一棘轮与第二棘轮的轮齿朝向相反;传动机构,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锥齿轮、中间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套装在中央驱动轴上并固定在第一棘轮上,中间锥齿轮套装在定位轴上,第二锥齿轮固定在中央驱动轴和第二棘轮上。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连接有调整螺杆。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侧固定连接有手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上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位于壳体与中间锥齿轮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上安装有螺母,螺母位于壳体与中间锥齿轮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轴一端设有圆柱形孔或套筒,所述定位轴通过圆柱形孔或套筒套装在中央驱动轴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棘轮与第一锥齿轮是刚性连接或一体构造。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棘轮与第二锥齿轮是刚性连接或一体构造。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锥齿轮与中央驱动轴是刚性连接或一体构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两组可转动方向相反的棘轮并通过传动机构相互传动,达到了在扳手顺、逆方向摆动时,都能起到拧紧或拧松螺栓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相对于普通棘轮扳手在工作效率上提高一倍。【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的主视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图1中A-A的剖视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拧紧或拧松螺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A为顺摆,B为逆摆;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拧紧螺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A为顺摆,B为逆摆;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拧松螺栓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A为顺摆,B为逆摆。【具体实施方式】下文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应当注意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特征或者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应当被认为是孤立的,它们可以被相互组合从而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下面将结合图1-图6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如图1-图3所示,包括:壳体I,外表面为圆柱体,内部设有与外表面同轴线的圆柱形空腔,侧面设有与圆柱形空腔相通的周向槽12,所述壳体I外侧固定连接有手柄13,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焊接,手柄13连接的位置可根据使用的需要确定;中央驱动轴2,设在壳体I内,两端位于壳体I的开口 11处且设有连接孔21,所述连接孔21可以是方形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孔,所述连接孔21可以是贯穿中央驱动轴2的通孔,也可以是盲孔,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1采用方形盲孔,方形盲孔可用来连接方形接头,也可以直接连接可更换扳手头;定位轴3,一端设有圆柱形孔(图中未示出)或套筒31,定位轴3通过圆柱形孔或套筒31套装在中央驱动轴2上,中央驱动轴2可在圆柱形孔或套筒31内转动,定位轴3另一端穿过壳体I上的周向槽12延伸至壳体I的外侧,位于壳体I外侧的一端设有螺纹孔32,所述螺纹孔32连接有调整螺杆33 ;第一棘轮机构,包括位于壳体I内部上方的第一棘轮41、固定在壳体I上的第一棘爪42以及置于第一棘爪42和壳体I之间的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用于将第一棘爪42压在第一棘轮41上,所述第一弹簧43可以是S形弹簧;第二棘轮机构,包括位于壳体I内部下方的第二棘轮51、固定在壳体I上的第二棘爪52以及置于第二棘爪52和壳体I之间的第二弹簧53,第二弹簧53用于将第二棘爪52压在第二棘轮51上,第一棘轮41和第二棘轮51均为单向齿棘轮,第一棘轮41与第二棘轮51的轮齿朝向相反,所述第二弹簧53可以是S形弹簧;传动机构,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锥齿轮61、中间锥齿轮62和第二锥齿轮63,第一锥齿轮61套装在中央驱动轴2上并固定在第一棘轮41上,中间锥齿轮62套装在定位轴3上,第二锥齿轮63固定在中央驱动轴2和第二棘轮51上,中央驱动轴2可在第二锥齿轮63中转动,第二锥齿轮63可在中央驱动轴2转动,中间锥齿轮62可在定位轴3上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周向槽12应保证定位轴3在周向槽12中工作时转动的角度彡 60° 。在本实施例中,为防止中间锥齿轮62触碰壳体I内壁,本实施例至少可以采用两种方案或这两种方案的结合:方案一,在定位轴3上设有凸缘34,所述凸缘34位于壳体I与中间锥齿轮62之间;方案二,在定位轴3上安装有螺母(图中未示出),螺母位于壳体I与中间锥齿轮62之间。在本实施中,所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顺逆双向作用式棘轮扳手,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央驱动轴,设在壳体内,两端位于壳体的开口处且设有连接孔;定位轴,一端套装在中央驱动轴上,另一端穿过壳体上的周向槽延伸至壳体的外侧;第一棘轮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上方的第一棘轮、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一棘爪以及置于第一棘爪和壳体之间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用于将第一棘爪压在第一棘轮上;第二棘轮机构,包括位于壳体内部下方的第二棘轮、固定在壳体上的第二棘爪以及置于第二棘爪和壳体之间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用于将第二棘爪压在第二棘轮上,第一棘轮与第二棘轮的轮齿朝向相反;传动机构,包括依次啮合的第一锥齿轮、中间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套装在中央驱动轴上并固定在第一棘轮上,中间锥齿轮套装在定位轴上,第二锥齿轮固定在中央驱动轴和第二棘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勋程海涛李天洪李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