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伟专利>正文

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003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0: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该中药主要由人参、黄芪、石膏、知母、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半夏、陈皮、大黄、枳实、厚朴、金银花、连翘、虎杖、栀子、黄芩、蝉衣、僵蚕、升麻、石菖蒲、郁金、芦根、麦冬、玄参、炙甘草等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能够大幅度提高脓毒症治疗的有效率,延长患者生命,防止、逆转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属于中药生产领域。
技术介绍
脓毒症是感染病原体与宿主免疫系统、炎症反应、凝血反应之间相互作用,造成机体器官功能损害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多变,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宄,涉及炎症失控、免疫功能紊乱、凝血障碍、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脓毒症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脓毒症成为重症监护病房内非心脏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脓毒症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出现脏器器官衰竭、休克、多重感染、严重的潜在疾病的患者预后较差。脓毒症治疗花费高,医疗资源消耗大,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已经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如何有效防治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延长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减少住院费用,是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关键所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耐药率低及副作用少等特点,故中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加强中医药干预治疗,积极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的方法成为当前的研宄热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经反复研宄,并通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找到了有更好效果的治疗脓毒症、防治其并发症的内服中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并可防治其并发症。脓毒症患者常表现为正气虚损、热毒炽盛,本专利技术选用人参益气生津、黄芪大补元气、茯苓、白术补气健脾,扶助正气,共为君;石膏、知母清肺胃,木香、砂仁理气开胃,陈皮、半夏燥湿化痰,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金银花、连翘、虎杖、栀子、黄芩清热解毒,蝉衣、僵蚕、升麻、郁金组成升降散散郁火,石菖蒲、郁金开窍化痰,芦根、麦冬养阴利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本方标本兼治,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选用上述药物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功用主治。人参: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石膏:石膏药性大寒,善清气分实热,故适用于肺胃实热的症候,常与知母相须为用,以增强清里热的作用。石膏能清泄胃火,清泄肺热。知母: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用于脾虚诸证。木香: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砂仁:性温;味辛;归脾、胃经。行气调中,和胃,醒脾。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证。半夏:性温,有毒;味辛;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湾下攻积,清热湾火,止血,解毒,活血化瘀。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除痞,化痰消积。厚朴:性温;味辛、苦;归脾、肺、胃、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金银花:性寒、味甘;归肺、胃经;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苦、微寒。入心、小肠经。清心解热,消肿散结,利尿。虎杖: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蝉衣:性味:味甘;咸;性寒。归经:肺经;肝经。功效:宣散风热;透瘆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僵蚕:咸、辛,平。归肝、脾经。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瘆,清热解毒,升举阳气。郁金:辛、苦,寒。归肝、胆、心经。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利胆退黄,凉血。石菖蒲:归心、胃经。开窍,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芦根: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麦冬:性味甘、微苦、凉,能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玄参:性味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中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清热解毒。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分的用量也是经过专利技术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人参9~12份黄芪20~40份石膏30~60份 知母9~15份白术12~18份茯苓15~30份 木香6~12份砂仁6~12份半夏6~12份 陈皮9~15份大黄9~15份枳实12~20份 厚朴12~20份金银花15~30份连翘15~30份 虎杖12~18份栀子9~15份黄芩12~18份 蝉衣9~12份僵蚕3~6份升麻9~15份 石菖蒲9~15份郁金10~15份芦根12~20份 麦冬12~30份玄参12~30份炙甘草6~12份。各原料药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人参10份黄芪30份石膏45份 知母12份白术15份茯苓15份 木香9份砂仁9份半夏9份 陈皮12份大黄9份枳实20份 厚朴20份金银花30份连翘30份 虎杖15份栀子12份黄苳12份 蝉衣9份僵蚕9份升麻15份 石菖蒲12份郁金12份芦根15份 麦冬15份玄参20份炙甘草6份。本专利技术的内服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水煎液;研成粉末混合均匀制成散剂冲服。或者水提或醇提得有效成份后,有效成分与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辅料以常规的中成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片剂、胶囊剂等。但是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内服中药对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验证实,该药物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治疗脓毒症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该内服药物的有效部分:人参9~12份      黄芪20~40份         石膏30~60份知母9~15份      白术12~18份         茯苓15~30份木香6~12份      砂仁6~12份          半夏6~12份陈皮9~15份      大黄9~15份           枳实12~20份厚朴12~20份     金银花15~30份       连翘15~30份虎杖12~18份      栀子9~15份          黄芩12~18份蝉衣9~12份       僵蚕3~6份           升麻9~15份石菖蒲9~15份     郁金10~15份         芦根12~20份麦冬12~30份      玄参12~30份        炙甘草6~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霞高伟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高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