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戴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7902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戴显示装置。该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头戴显示主体、人脸贴合部件,所述头戴显示主体和所述人脸贴合部件之间设有遮光部件;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上沿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上沿的对应位置;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下沿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下沿的对应位置;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头戴显示主体两侧边沿的对应部位设有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相连接后,使得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两侧贴合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上;所述遮光部件收纳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头戴显示装置存在体积大、重量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头戴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视频体验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对于头戴显示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使用头戴显示装置观看视频时,为了达到较佳观看视觉效果,通常需要保证头戴显示器能有一定的遮光效果。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遮光的效果,通常将头戴显示装置设计成头盔型;或者在头戴显示设备的与人脸接触部位设计成弧形,并且在该接触部位上设置厚厚的遮光层,以减少贴合部与人脸之间的缝隙。然而,由于每个人的脸型不同,统一的弧形设计,不仅存在接触部位不能很好的满足不用脸型用户的缺陷,还会导致头戴显示装置的体积大、重量大。导致不方便携带的问题。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的头戴显示装置存在体积大、重量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头戴显示装置存在体积大、重量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头戴显示装置,所述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头戴显示主体、人脸贴合部件,所述头戴显示主体和所述人脸贴合部件之间设有遮光部件;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上沿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上沿的对应位置;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下沿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下沿的对应位置;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头戴显示主体两侧边沿的对应部位设有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相连接后,使得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两侧贴合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上;所述遮光部件收纳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内。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为磁性连接部件;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为卡扣连接部件;或者,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为粘合连接部件。可选的,所述头戴显示主体包括:前壳、中壳和后壳;其中,所述前壳和中壳配合形成放置仓,用于放置提供视频输出的智能设备;所述后壳上设有用于收纳所述遮光部件的容纳仓。可选的,所述遮光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后壳的容纳仓底部,所述遮光部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人脸贴合部件上;其中,所述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相贴合时,所述遮光部件折叠设置在所述后壳的容纳仓中;所述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相分离时,所述人脸贴合部件呈U型;所述遮光部件伸展,在所述人脸贴合部件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之间形成遮光通道。可选的,所述遮光部件由可折叠的惰性海绵制成;或者,所述遮光部件由可折叠的软胶制成;或者,所述遮光部件由可折叠的绒布制成。可选的,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由形状记忆材料制成;或者,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由硬质塑胶材料制成。可选的,所述后壳上设有用于固定绑带的凹槽。可选的,所述中壳上设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齿轮与所述中壳内的镜片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镜片与人眼之间的距离。可选的,所述后壳上设有鼻部支架;其中,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下沿分别固定在所述鼻部支架的两侧。可选的,所述前壳的厚度为18mm?24mm ;和/或,所述后壳的厚度为17mm?22mm ;和/或,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厚度为8mm?14mm。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通过在人脸贴合部件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件,头戴显示主体两侧边沿的对应部位设有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部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头戴显示装置将遮光通道设计成可折叠的,在不使用时,将人脸贴合部件与头戴显示主体贴合,使得遮光部件折叠收纳在后壳的容纳仓中;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不仅能够减少头戴显示状态的整体的体积和整体的重量;还能便于携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头戴显示设备存在不方便携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头戴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头戴显示装置的收纳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头戴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所示头戴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还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头戴显示装置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头戴显示装置的收纳状态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头戴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所示头戴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参见图1?图4所示: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头戴显示主体10、人脸贴合部件40。其中,所述头戴显示主体10和所述人脸贴合部件10之间设有遮光部件3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减少头戴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在本专利技术中,将人脸贴合部件40直接固定在头戴显示主体10上。参见图2所述,具体为:人脸贴合部件40上沿的中部固定在头戴显示主体10上沿的对应位置;人脸贴合部件40下沿的中部固定在头戴显示主体10下沿的对应位置。在本申请中,由于人脸贴合部件40是与头戴显示主体10配合使用的,其中,人脸贴合部件40的上沿是指与人脸贴合后,处于上方的边沿,即靠近额头一侧;同样的人脸贴合部件40的下沿是指与人脸贴合后,处于下方的边沿,即靠近鼻头一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头戴显示装置的厚度,便于在不使用头戴显示装置时的收纳;人脸贴合部件40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件201,头戴显示主体10两侧边沿的对应部位设有第二连接部件202。其中,第一连接部件201与第二连接部件202能够配合使用;即在第一连接部件201和第二连接部件202相连接后,使得人脸贴合部件40固定在头戴显示主体10上。参见图1所示。即将人脸贴合部件40的上沿的中部、下沿的中部分别固定在头戴显示主体10上,并通过人脸贴合部件40两侧的第一连接部件201与头戴显示主体10上的第二连接部件202配合,将人脸贴合部件40的两侧贴合在头戴显示主体10上,实现人脸贴合部件40与头戴显示主体10的贴合固定。从而减少头戴显示装置整体的所占的体积,便于收纳携带。遮光部件30收纳在头戴显示主体10内,不仅能够保护遮光部件30不会损坏,还能起到美观的作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201、第二连接部件202可以为卡扣连接部件;即,第一连接部件201为卡扣、第二连接部件202为卡槽;或者第一连接部件201为卡槽,第二连接部件202为卡扣。即能够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用实现人脸贴合部件40与头戴显示主体10之间的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第一连接部件201、第二连接部件202为磁性连接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件201、第二连接不仅202可以采用能够相互吸引的磁铁。或者,还可以是仅仅是第一连接部件201或第二连接部件202采用磁体,则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202或第一连接部件201采用铁片等材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头戴显示装置的重量,第一连接部件201、第二连接部件202为粘合连接部件,具体为粘扣带。其中,第一连接部件201可以为粘扣带的圆毛面,第二连接部件202为粘扣带的刺毛面;或者,第一连接部件201可以为粘扣带的刺毛面,第二连接部件202为粘扣带的圆毛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头戴显不主体10包括:前壳101、中壳102和后壳103。其中,前壳101和中壳102配合形成放置仓,用于放置提供视频输出的智能设备;由于智能设备本身具有一定的体积,因此前壳101和中壳102需要保证一定的厚度,用于兼容大多当前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戴显示装置,所述头戴显示装置包括:头戴显示主体、人脸贴合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戴显示主体和所述人脸贴合部件之间设有遮光部件;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上沿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上沿的对应位置;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下沿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的下沿的对应位置;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两侧边沿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头戴显示主体两侧边沿的对应部位设有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相连接后,所述人脸贴合部件的两侧贴合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上;所述遮光部件收纳在所述头戴显示主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成周小飞张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