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子设备的车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303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8 10:28
车载结构包括电子设备(5)、第一支架(12,13)、传动系统(2)以及第一隔振衬套(30,30a,30b)。电子设备(5)通过第一支架(12,13)固定在传动系统(2)上,且电子设备(5)和传动系统(2)限定在其间的间隙(Sp)。第一隔振衬套(30,30a,30b)设置在第一支架(12,13)和电子设备(5)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子设备的车载结构
由本公开描述的技术涉及一种在发动机室或电机室内的用于电子设备的车载结构。
技术介绍
车辆的发动机室或电机室安装有包含发动机或运转电动机的各种设备。特别在最近几年,包含混合动力车的电动车已经在普遍使用中,且这些车辆已经安装有各种电子设备。产生用于驱动运转电动机的交流电的逆变器为安装在车辆上的典型的电子设备。关于重要的电子设备特别是逆变器的安装已经提出各种构思。例如,在公开号为2004-328870(JP-2004-328870A)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逆变器固定在电动机上方且二者之间带有间隙的结构。此外,在公开号为2008-248936(JP-2008-248936A)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2011-115013(JP-2011-115013A)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通过橡胶隔振器来使逆变器固定至车身的结构。适于将电子设备固定至车身或另一部件的安装金属配件经常被称作支架。同样在本说明书中,适于固定电子设备的金属配件被称作支架。如在公开号为2008-248936(JP-2008-248936A)的日本专利申请和公开号为2011-115013(JP-2011-115013A)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支架和橡胶隔振器经常作为一套使用。此外,在公开号为8-290720(JP-8-290720A)的日本专利申请中,一套支架和橡胶隔振器被用来将电动机固定至车身。公开号为8-290720(JP-8-290720A)的日本专利申请的支架设有用于增加其强度的凸缘。
技术实现思路
在公开号为2004-328870(JP-2004-328870A)的日本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将逆变器(电子设备)固定在电动机上方且在其间带有间隙的技术。在这种结构中,电子设备由于电动机的振动或车辆的振动而振动。为了抑制振动,将隔振构件插在电动机和电子设备之间是可想得到的。橡胶隔振器或隔振衬套典型地用作隔振构件。附带地,振动源不限于电动机,而是可为发动机或传动装置。在此应该注意的是电动机、发动机以及传动装置中的一个或由它们中的一些构成的组合单元被称为“传动系统”。本说明书涉及一种用于将电子设备安装在传送系统上且在其间带有间隙的结构,改进隔振构件或其结构的插入点,以及提供一种比之前更优秀的车载结构。在本说明书公开的一种车载结构中,电子设备通过支架固定在传动系统上且在其间带有间隙,以及隔振衬套安装在所述支架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所述间隙设置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目的在于使所述传动系统的振动不太可能传送至所述电子设备,使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传动系统热隔离,以及通过所述间隙的使用增加电缆的布线(束线)的效率。由本说明书公开的用于电子设备的车载结构配置如下:所述车载结构包括电子设备、第一支架、传动系统以及第一隔振衬套。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传动系统上,且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传动系统限定在其间的间隙。所述第一隔振衬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而且,上述车载结构可配置如下:所述车载结构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第一隔振衬套来紧固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螺栓。所述第一隔振衬套包含第一内衬套、第一外衬套以及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内衬套配备有第一凸缘和具有管形形状的第一管部。所述第一外衬套配备有第二凸缘和具有管形形状的第二管部。所述第一管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部内,且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彼此重叠。所述第一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衬套和所述第一外衬套之间。所述第一支架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所述车辆向前定向的前面。所述第一隔振衬套被安装为使得所述第二凸缘抵靠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所述车辆向前定向的一面,且使得所述第二管部穿过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螺栓以所述第一螺栓的纵向基本上正交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前面定向的状态穿过所述第一管部。所述第一螺栓的尖端螺接于所述电子设备,且所述第一螺栓的头部抵靠所述第一隔振衬套的所述第一凸缘的相对所述车辆向前定向的一面。而且,上述车载结构可配置如下:所述车载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二支架、第二隔振衬套以及第二螺栓。所述第二支架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所述车辆向后定向的后面。所述第二隔振衬套包含第二内衬套、第二外衬套以及第二弹性构件。所述第二内衬套配备有第三凸缘和具有管形形状的第三管部。所述第二外衬套配备有第四凸缘和具有管形形状的第四管部。所述第四管部设置在所述第三管部内部,且所述第三凸缘和所述第四凸缘彼此重叠。所述第二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衬套和所述第二外衬套之间。所述第二螺栓通过所述第二隔振衬套来紧固所述第二支架和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第二隔振衬套被安装为使得所述第四凸缘抵靠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所述车辆向后定向的一面,且使得所述第四管部穿过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螺栓以所述第二螺栓的纵向基本上正交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后面定向的状态穿过所述第三管部。所述第二螺栓的尖端螺接于所述电子设备,且所述第二螺栓的头部抵靠所述第三凸缘的相对所述车辆向后定向的一面。附图说明参考附图,在下文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价值,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示出在发动机室内的设备配置实例的立体图;图2是传动系统和固定在其上部的逆变器的侧视图;图3是固定在传动系统上部的逆变器的正视图;图4是固定在传动系统上部的逆变器的后视图;图5是橡胶隔振器的剖视图;图6是图示出在逆变器重心和橡胶隔振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7A是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附加实施例的前支架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图7B是示出依照本专利技术附加实施例的后支架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传动系统和支架的示意平面图;以及图9A至图9C是图示出逆变器的安装过程的示意平面图,以图9A至图9C的顺序示出传动系统上的定位销如何导引前支架。具体实施方式将参考附图来描述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每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结构。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每一个实施例的车载结构涉及逆变器5在混合动力车100的发动机室94内的安装,该混合动力车100配备有用于驱动车轮的电动机和发动机。图1示出在混合动力车100的发动机室94内的设备布局。应该注意的是图1以简化的方式描述发动机室内的设备外形。此外,附图中的X轴方向相当于相对车辆向前的方向,附图中的Y轴方向相当于相对车辆横向的方向,以及附图中的Z轴方向相当于相对车辆向上的方向。附带地,X轴的反方向相当于相对车辆向后的方向。安装在发动机室94内的主要设备为发动机97、传动系统2、辅助蓄电池6、散热器96以及向电动机供给交流电的逆变器5。而且,继电器箱用附图标记92来表示,以及空调的压缩机用附图标记93来表示。驱动车轮的第一电动机3和第二电动机4、使电动机和发动机的输出转矩放大的传动装置以及差速齿轮被存入传动系统2中。发动机97和传动系统2被固定至构成底盘构架的侧构架95。侧构架也被称为侧构件。散热器96固定在构成一部分构架的前构架(未示出)上。前构架也被称为前保险杠加强件。车辆的车身90也由侧构架95和前构架所支撑。传动系统2为混合动力车辆驱动桥。传动系统2的上面为向前倾斜的。逆变器5固定在所述上面上。逆变器5通过前支架12和后支架13来固定,在逆变器5和传动系统2的上面之间留有间隙Sp(将稍后描述)。逆变器5的车载结构稍后将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电子设备的车载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车载结构,包括:第一支架;传动系统,所述电子设备以使得间隙限定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传动系统上;以及第一隔振衬套,其配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10 JP 2012-2691301.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车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12;13);传动系统(2),所述电子设备以使得间隙(Sp)限定在所述传动系统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的方式通过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传动系统上;以及第一隔振衬套(30a;30b),其配置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进一步包括:第一螺栓(25a;25b),其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隔振衬套来紧固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隔振衬套包含:第一内衬套(31),其配备有第一凸缘(31b)和具有管形形状的第一管部(31a);第一外衬套(33),其配备有第二凸缘(33b)和具有管形形状的第二管部(33a),所述第一管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部内部,且所述第一凸缘和所述第二凸缘彼此重叠;以及第一弹性构件(32),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衬套和所述第一外衬套之间,所述第一支架配置为连接至所述电子设备的相对车辆向前定向的前面,所述第一隔振衬套被安装为使得所述第二凸缘抵靠所述第一支架的相对所述车辆向前定向的一面,且使得所述第二管部穿过所述第一支架,并且所述第一螺栓以所述第一螺栓的纵向基本上正交于所述电子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优亮山中贤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