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2059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所述马鞍形油箱具有相互连通的左油箱和右油箱,所述通气结构包括:三通,所述三通连通主通气管、第一副通气管和第二副通气管;所述第一副通气管连接第一通气嘴,所述第二副通气管连接第二通气嘴,所述主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嘴连接所述左油箱,第二通气嘴连接所述右油箱,所述第一通气嘴与所述第二通气嘴位于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对角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通气嘴与大气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油箱领域,具体涉及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
技术介绍
油箱的通气结构对油箱整体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的油箱通气结构是在油箱的中间位置设置一个通气嘴,通气嘴连接一个通气管,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但是采用塑料的马鞍形油箱后,由于马鞍形油箱分为左、右两侧的主油箱和副油箱,因此油箱内的油位较高且车辆在复杂路况中行驶时,油箱内的燃油会左右、前后晃动,造成通气嘴被燃油浸没而无法与大气连通或者通气嘴窜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马鞍形油箱的通气嘴无法连通大气或窜油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所述马鞍形油箱具有相互连通的左油箱和右油箱,所述通气结构包括三通,所述三通连通主通气管、第一副通气管和第二副通气管;所述第一副通气管连接第一通气嘴,所述第二副通气管连接第二通气嘴,所述主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嘴连接所述左油箱,第二通气嘴连接所述右油箱,所述第一通气嘴与所述第二通气嘴位于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对角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通气嘴或所述第二通气嘴具有法兰部和伸入部、伸出部,所述伸入部与所述伸出部连通,所述法兰部抵靠在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外壁上。优选地,所述伸入部与所述伸出部之间存在夹角。优选地,所述夹角为90°。优选地,所述三通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通气嘴的高度和所述第二通气嘴的高度。本技术通过将第一通气嘴与第二通气嘴进行对角设置,因此在燃油前后、左右晃动时,能够保证至少有一个通气嘴是与大气连通的,从而保证油箱内部压力正常。进一步地,法兰部抵靠在油箱外壁,而伸入部伸入油箱,能够减小燃油与通气嘴入口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燃油窜入量。进一步地,伸入部与伸出部之间的夹角能够减少燃油进一步向着三通窜动。进一步地,三通高度高于第一通气嘴和第二通气嘴,进一步避免了燃油从三通窜出。【附图说明】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通气嘴、三通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通气嘴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三通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三通的剖视图。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通气嘴,11、法兰部,12、伸入部,13、伸出部,2、三通,21、第一支管,22、第二支管,23、第三支管,3、第二通气嘴,4、第一副通气管,5、第二副通气管,6、主通气管,7、马鞍形油箱,71、左油箱,72、右油箱。【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包括:第一通气嘴1、三通2、第二通气嘴3、第一副通气管4、第二副通气管5和主通气管6、马鞍形油箱7。马鞍形油箱7具有内部空间相互连通的左油箱71和右油箱72。三通4具有三个相互连通的支管,分别为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和第三支管23,其中第一支管21连通第一副通气管4,第二支管22连通第二副通气管5,第三支管23连通主通气管6。第一副通气管4连接第一通气嘴1,第二副通气管5连接第二通气嘴3,主通气管连通外界大气。第一通气嘴I连接左油箱71的前端位置,第二通气嘴3连接右油箱72的右端位置,也就是说,第一通气嘴I与第二通气嘴3位于马鞍形油箱7的对角位置,这样,在马鞍形油箱7内的燃油前后、左右晃动时,第一通气嘴I或第二通气嘴3两者至少有一个能够保证不被燃油浸没,而是通过主通气管6与外界大气相通。参考图3,第一通气嘴I具有法兰部11和伸入马鞍形油箱7内部的伸入部12、从马鞍形油箱7伸出的伸出部13,伸入部12与伸出部13连通,法兰部11抵靠在马鞍形油箱7的外壁上,这能够减小燃油与第一通气嘴I的入口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燃油窜入量。伸入部12与伸出部13并非直线贯通,而是存在夹角a,并且优选夹角a为90°,夹角a能够减少燃油进一步向着三通窜动。第二通气嘴3能够与第一通气嘴I采用相同或者不同的结构,本文不再详细描述。结合图1和图5,三通2的高度要高于第一通气嘴I的高度和第二通气嘴3的高度,换言之,三通2的第一支管21、第二支管22和第三支管23的相交位置的高度要高于第一通气嘴I的高度和第二通气嘴3的高度,这样,即使有燃油窜入第一通气嘴I或第二通气嘴3,也不容易再进到三通2,从而进一步避免了燃油从马鞍形油箱7内部窜出。【主权项】1.一种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所述马鞍形油箱具有相互连通的左油箱和右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包括: 三通,所述三通连通主通气管、第一副通气管和第二副通气管; 所述第一副通气管连接第一通气嘴,所述第二副通气管连接第二通气嘴,所述主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嘴连接所述左油箱,第二通气嘴连接所述右油箱,所述第一通气嘴与所述第二通气嘴位于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对角位置,所述第一通气嘴或所述第二通气嘴具有法兰部和伸入部、伸出部,所述伸入部与所述伸出部连通,所述法兰部抵靠在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外壁上,所述伸入部与所述伸出部之间存在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通气嘴的高度和所述第二通气嘴的高度。【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所述马鞍形油箱具有相互连通的左油箱和右油箱,所述通气结构包括:三通,所述三通连通主通气管、第一副通气管和第二副通气管;所述第一副通气管连接第一通气嘴,所述第二副通气管连接第二通气嘴,所述主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嘴连接所述左油箱,第二通气嘴连接所述右油箱,所述第一通气嘴与所述第二通气嘴位于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对角位置。本技术能够保证通气嘴与大气连通。【IPC分类】B60K15-077【公开号】CN204586500【申请号】CN201520145721【专利技术人】辛捍东, 陈玉鸿, 党菲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鞍形油箱的通气结构,所述马鞍形油箱具有相互连通的左油箱和右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结构包括:三通,所述三通连通主通气管、第一副通气管和第二副通气管;所述第一副通气管连接第一通气嘴,所述第二副通气管连接第二通气嘴,所述主通气管与外界大气相通,所述第一通气嘴连接所述左油箱,第二通气嘴连接所述右油箱,所述第一通气嘴与所述第二通气嘴位于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对角位置,所述第一通气嘴或所述第二通气嘴具有法兰部和伸入部、伸出部,所述伸入部与所述伸出部连通,所述法兰部抵靠在所述马鞍形油箱的外壁上,所述伸入部与所述伸出部之间存在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捍东陈玉鸿党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