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5202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20:21
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主要包括车架(1)、变速箱(13)、驱动后轮(11)、越离合器(37)以及安装在车架(1)和变速箱(13)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主要由脚踏板(2)、脚踏板驱动臂(4)和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组成,设有独立脚踏板驱动装置驱动系统,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号201420590209.3的脚踏车的驱动连杆是采用单边单条结构、驱动连杆拉动是单边受力,造成超越离合器受力不均匀、很容易断裂、非常不耐用等缺点;因此本脚踏车驱动装置的超越离合器受力均匀、不会断裂、非常耐用,且踩踏非常轻便和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脚踏车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让使用者以站立方式上下踩动踏板驱动车体前进、也就是用人自身的重力使脚下的轮子转动的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自身力代步的最好而实用的工具是自行车:在世界上被广泛地使用,而自行车的驱动装置是自行车中的重要的部分,通常的自行车的驱动装置是采取圆盘带动链条链轮结构,是靠两只脚作圆周运转驱动与飞轮相连的轮子转动前行的,为使两只脚能做圆周运动必须把臀部架起,身体处于非常态,不便于用力。还有一种类似滑板车的大多以一只脚蹬地来获取动力,这种传统获取动力的滑板车不仅消耗体力、还需要特殊的技巧,而且非常费力,因此不适合普通人使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号201210084957.X是一种自跑车。该种自跑车的车体是由增速箱构成,并在增速箱上装有脚踏式驱动机构。其脚踏式驱动机构主要包括驱动臂、脚踏板和复位弹性装置,该驱动轴的两端各与一根或两根驱动臂的前端连接,在两端的驱动臂的后部均设有脚踏板,在驱动臂与增速箱之间装有复位弹性装置。虽然该自跑车的前进的动力也是一种以站立方式用人自身的重力使脚下的轮子转动的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但该种脚踏式驱动机构是采用脚踏板直接带动驱动臂驱动,再通过驱动臂直接驱动增速箱上的驱动轴,最后通过设在左右两个增速箱上的一根输出轴来带动驱动轮转动,因此该自动跑车驱动不轻便,脚踏有点费力,而且非常不平稳,再由于最后通过设在左右两个增速箱上的一根输出轴来带动驱动轮转动,因此在行驶当中遇到道路不平就会造成输出轴的扭曲,使得其中一个轮子无法与地面接触,因而会造成双脚在踏动踏板时人的重心会左右摆动,非常不稳定,脚踏自跑也很危险,会危及人身安全,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输出轴的扭曲,增速箱就无法工作,而无法实现脚踏自跑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和自跑车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者以站立方式踩动踏板驱动车辆前进的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自动跑车驱动不轻便,脚踏有点费力,在行驶当中遇到道路不平就会造成输出轴的扭曲、使得其中一个轮子无法与地面接触,双脚在踏动踏板时人的重心会左右摆动非常不稳定,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输出轴的扭曲,增速箱就无法工作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主要包括车架1、变速箱13、安装在变速箱输出轴10上的驱动后轮11、安装在变速箱输入轴9上的超越离合器37以及安装在车架I和变速箱13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主要由脚踏板2、脚踏板驱动臂4和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组成,其之间的结构及安装连接为:脚踏板2连接安装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前端,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后端设有一个安装孔17,脚踏板驱动臂4后端通过安装孔17固定连接在变速箱13外的变速箱输入轴9上;所述的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有三种安装连接结构:第一种安装连接结构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 —端拉接在车架I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中部,此时的脚踏板驱动臂4设置成弯曲的形状;第二种安装连接结构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 —端拉接在车架I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前端的脚踏板活动连接轴14上;第三种安装连接结构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 —端拉接在车架I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后端的驱动臂支耳18连接件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主要由脚踏板2、脚踏板驱动臂4和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组成,其之间的结构及安装连接为:脚踏板2连接安装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前端,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后端设有一个安装孔17,脚踏板驱动臂4后端通过安装孔17固定连接在变速箱13外的变速箱输入轴9上,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和车架I之间;并且设有独立脚踏板驱动装置驱动系统,从而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号201210084957.X设在左右两个增速箱输出动力到一根轴上在行驶当中遇到道路不平就会造成输出轴的扭曲其中一个轮子无法与地面接触,会造成双脚在踏动踏板时人的重心会左右摆动,无法实现自动调整重心非常不稳定,脚踏自跑也很危险,会危及人身安全,甚至有可能会造成输出轴的扭曲、增速箱就无法工作,而无法实现脚踏自跑的功能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脚踏车是独立驱动,使用者站立在脚踏车的两只脚踏板踩踏时非常轻便,非常省力,遇到道路不平会自动调整人的重心,因此非常平稳和安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脚踏板驱动装置安装在脚踏车上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脚踏板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脚踏板驱动装置安装在脚踏车上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脚踏板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脚踏板驱动装置安装在脚踏车上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脚踏板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二和三的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的主视图。图8为沿图7的A-A方向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二和三的复位减振装置主视图。图10为沿图9的B-B方向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变速箱的主视图。图12为沿图11的C-C方向的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变速箱的主视图。图14为沿图13的D-D方向的剖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脚踏板的主视图。图16为沿图15的E-E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车架2脚踏板3脚踏板联动复位弹簧4脚踏板驱动臂5连接轴6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7连接轴8复位减振装置9变速箱输入轴10变速箱输出轴11驱动后轮12刹车装置13变速箱14连接轴15脚踏板支耳16限位片17安装孔18驱动臂支耳19连接轴孔20连接耳21安装螺孔22安装螺丝23弹簧24壳体25弹簧限位台阶26复位伸拉轴27连接轴孔28连接耳29壳体30弹簧31安装螺孔32弹簧拉伸轴安装凸块33弹簧限位台阶34伸拉轴35安装螺丝36输入轴齿轮37超越离合器38齿轮39输出轴齿轮40超越离合器41连接轴42连接轴43连接支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主要包括车架1、变速箱13、安装在变速箱输出轴10上的驱动后轮11、安装在变速箱输入轴9上的超越离合器37以及安装在车架I和变速箱13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主要由脚踏板2、脚踏板驱动臂4和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组成,其之间的结构及安装连接为:脚踏板2连接安装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前端,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后端设有一个安装孔17,脚踏板驱动臂4后端通过安装孔17固定连接在变速箱13外的变速箱输入轴9上;所述的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有三种安装连接结构:第一种安装连接结构为(如图1和图2所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 —端拉接在车架I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中部,此时的脚踏板驱动臂4设置成弯曲的形状;第二种安装连接结构为(如图3和图4所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 —端拉接在车架I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前端的脚踏板活动连接轴14上;第三种安装连接结构为(如图5和图6所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 —端拉接在车架I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后端的驱动臂支耳18连接件上。如图3和图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脚踏车驱动装置,主要包括车架(1)、变速箱(13)、安装在变速箱输出轴(10)上的驱动后轮(11)、安装在变速箱输入轴(9)上的超越离合器(37)以及安装在车架(1)和变速箱(13)上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主要由脚踏板(2)、脚踏板驱动臂(4)和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组成,其之间的结构及安装连接为:脚踏板(2)连接安装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前端,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后端设有一个安装孔(17),脚踏板驱动臂(4)后端通过安装孔(17)固定连接在变速箱(13)外的变速箱输入轴(9)上;所述的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有三种安装连接结构:第一种安装连接结构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一端拉接在车架(1)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中部,此时的脚踏板驱动臂(4)设置成弯曲的形状;第二种安装连接结构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一端拉接在车架(1)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前端的脚踏板活动连接轴(14)上;第三种安装连接结构为:脚踏板平衡复位拉簧(6)一端拉接在车架(1)上、另一端拉接在脚踏板驱动臂(4)的后端的驱动臂支耳(18)连接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安卓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卓达运动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