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稻茬小麦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5030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稻茬小麦的栽培方法,包括⑴稻草切碎全量还田;⑵施足底肥且增施磷钾肥;⑶选用大穗型春性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⑷旋耕抢墒深播;⑸播后适墒强力镇压;⑹开挖麦田内外沟系;⑺因苗因雨分次追施苗肥;⑻重施拔节孕穗肥;⑼及时开展病虫草害防治。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江苏省苏北总灌溉总渠以北的沙潮土地区,推迟到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实现“一播全苗壮苗”、进入抽穗期提早3天以上,达到穗数充足、穗型增大、单穗重提高,进而确保单产稳定在400公斤/亩之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耕种
,具体涉及江苏苏北总灌溉总渠以北的沙潮土地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稻茬小麦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江苏省苏北总灌溉总渠以北的沙潮土地区,总面积约400万亩,年平均温度14.2℃~14.8℃,1月(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温度1.3℃、常年日最低温度小于-5℃、-10℃的天数分别为21.9天、2.2天,常年降雨量850~980mm,但冬季(12月至翌年2月)降雨量仅有60~70mm,冬季地下水埋深1.0~2.0m,土层深厚且土壤毛细管向上输水能力较强。本地区稻茬小麦适宜播种期在10月10~20日(日平均气温16~18℃)、小麦主体品种是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如淮麦20、淮麦28、淮麦33、徐麦31等。本地区适期播种的稻茬小麦12月20日进入越冬期,这时麦苗主茎叶龄6~7叶、单株有2~4个分蘖,常年在越冬期(12月20至翌年2月20日)内麦苗主茎上能长出1~2张新叶。近年来,随着机插粳稻面积进一步扩大以及麦后直播粳稻面积居高难下,水稻成熟期越来越迟,加上当前不少新兴的、规模化种植稻麦的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因无烘干设备而不得不把水稻收割日期推迟到完全干枯以后,导致后茬小麦播种日期普遍推迟到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甚至推迟到冬至前后(12月15~31日,此时本地区常年日平均气温已经下降到0℃附近)。本地区冬至前后播种小麦现有技术是沿袭或改造适期播种的稻茬小麦生产技术而来,常常造成单产在250公斤/亩以下甚至失收。现有技术主要缺陷有:⑴品种应用不当。沿用本地区适期播种小麦的主体品种——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导致进入拔节期、抽穗期都非常迟,造成穗型小、灌浆时间短、单穗重低。⑵播种质量不过关。现有技术未加强播后保墒措施,不能适应冬至前后播种出苗时间长达25~35天、冬季干燥少雨、常年播后灌溉困难、旋耕播种土壤疏松、稻草全量还田加快跑墒的生产特点, 极易因表层土壤严重失墒而导致严重缺苗、弱苗、冻死苗,进而导致穗数严重不足、穗型较小。⑶肥料运筹不当。现有技术中底肥施量不足,特别是磷钾肥严重不足,苗肥施量过多且未分次,拔节孕穗肥施量不足,与冬至前后播种的小麦壮苗防冻、促大穗夺高产的营养需求以及促进还田稻草腐解的目标相背离,造成苗弱、穗型小、单穗重低,同时还造成还田稻草腐解与小麦中后期生长存在剧烈的夺氮矛盾。本地区稻茬小麦推迟到冬至前后播种的,多数是新兴的、规模化种植稻麦的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相比,种田大户和家庭农场还存在800~1200元/年的土地租赁成本,如果稻茬小麦单产在250公斤/亩以下,则造成全年不赚钱甚至亏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稻茬小麦的栽培方法,针对江苏省苏北总灌溉总渠以北的沙潮土地区,推迟到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实现 “一播全苗壮苗”、进入抽穗期提早3天以上,达到穗数充足、穗型增大、单穗重提高,进而确保单产稳定在400公斤/亩之上。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稻茬小麦的栽培方法,包括,(1)稻草切碎全量还田:稻草切碎至10cm以下碎段,均匀抛撒;(2)施足底肥且增施磷钾肥:底肥施量为45%复合肥40~50 kg/亩;(3)选用大穗型春性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播种量是22.5~25kg/亩、基本苗为32~35万株/亩;(4)旋耕抢墒深播:旋耕深度为10~12cm,播种深度为3~5cm,杜绝烂耕烂种;(5)播后适墒强力镇压:表土墒情适宜时,播种后立即强力镇压;表土相对持水量大于70%时,推迟2~3天在表土墒情适宜时强力镇压;镇压效果以人行完全不陷脚程度为宜;(6)开挖麦田内外沟系;及时开挖麦田内外沟系,防止中后期渍害;(7)因苗因雨分次追施苗肥:第一次苗肥是在2月5~20日、降雨降雪前追施尿素5~7.5公斤/亩,第二次苗肥在3月5~15日、降雨前追施尿素7.5~10公斤/亩;(8)重施拔节孕穗肥:拔节肥在4月5~15日、降雨前根据群体大小酌情追施尿素5~7.5kg/亩;孕穗肥在剑叶抽出一半以上时,追施尿素5kg公斤/亩;(9)及时开展病虫草害防治:在2月15日~3月15日、冷尾暖头时用喷雾化除禾本科杂草,在3月20日~4月15日用喷雾化除双子叶杂草;在3月15~20日预防1次治纹枯病,在4月25日~5月5日齐穗初扬花期预防1次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穗蚜虫。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大穗型春性品种为淮麦30、或宁麦13、或郑麦9023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齐穗初扬花期遇雨时再增喷1次药剂预防赤霉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1、将本地区沿用的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改用大穗型春性品种,实现江苏省苏北总灌溉总渠以北的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进入拔节期提早5天以上、进入抽穗期提早3天以上,同时穗型增大,进而增加灌浆时间、提高单穗重。2、通过“旋耕抢墒深播、播后适墒强力镇压”等确保土壤足墒措施,适应了本地区冬至前后播种小麦出苗时间长达25~35天、冬季干燥少雨、常年播后灌溉困难、旋耕播种小麦土壤疏松、稻草全量还田加快跑墒的生产特点,实现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仅利用土壤底墒和降雨就能“一播全苗”,进而确保穗数充足。3、通过“施足底肥且增施磷钾肥,因苗因雨分次施好苗肥,重施拔节孕穗肥”等措施,满足了本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的稻茬小麦壮苗防冻、大穗高产以及还田稻草腐解的营养需求,进而既能确保单产稳定在400公斤/亩之上,又能促进还田稻草腐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实施例只用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专利技术人依据2011-2015年在淮安市的清浦区、淮阴区和涟水县7点次试验、示范结果形成本专利技术,累计面积120多亩,冬至前后播种的沙潮土稻茬小麦单产提高到400公斤/亩以上。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⑴稻草切碎全量还田:应用配备了稻草切碎、匀抛装置的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同时把所有稻草切成长度10cm以下的碎段、均匀抛散在田间。收割机不带匀抛装置的,人工均匀散开切碎的稻草。⑵施足底肥且增施磷钾肥:具体施量是45%(15-15-15)复合肥40~50 kg/亩。⑶选用大穗型春性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稻茬小麦品种适宜采用淮麦30、宁麦13、郑麦9023等大穗型春性品种,适宜播种量是22.5~25kg/亩、适宜基本苗为32~35万株/亩;⑷旋耕抢墒深播:应用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械进行旋耕埋草作业,适宜旋耕深度为10~12cm,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杜绝烂耕烂种。⑸播后适墒强力镇压:表土墒情适宜时,播种后立即强力镇压;表土相对持水量大于70%时,推迟2~3天在表土墒情适宜时强力镇压;镇压效果以人行完全不陷脚程度为宜;⑹开挖麦田内外沟系:及时开挖好麦田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稻茬小麦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稻草切碎全量还田:稻草切碎至10cm以下碎段,均匀抛撒;(2)施足底肥且增施磷钾肥:底肥施量为45%复合肥40~50 kg/亩;(3)选用大穗型春性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播种量是22.5~25kg/亩、基本苗为32~35万株/亩;(4)旋耕抢墒深播:旋耕深度为10~12cm,播种深度为3~5cm,杜绝烂耕烂种;(5)播后适墒强力镇压:表土墒情适宜时,播种后立即强力镇压;表土相对持水量大于70%时,推迟2~3天在表土墒情适宜时强力镇压;镇压效果以人行完全不陷脚程度为宜;(6)开挖麦田内外沟系;及时开挖麦田内外沟系,防止中后期渍害;(7)因苗因雨分次追施苗肥:第一次苗肥是在2月5~20日、降雨降雪前追施尿素5~7.5公斤/亩,第二次苗肥在3月5~15日、降雨前追施尿素7.5~10公斤/亩;(8)重施拔节孕穗肥:拔节肥在4月5~15日、降雨前根据群体大小酌情追施尿素5~7.5kg/亩;孕穗肥在剑叶抽出一半以上时,追施尿素5kg公斤/亩;(9)及时开展病虫草害防治:在2月15日~3月15日、冷尾暖头时用喷雾化除禾本科杂草,在3月20日~4月15日用喷雾化除双子叶杂草;在3月15~20日预防1次治纹枯病,在4月25日~5月5日齐穗初扬花期预防1次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穗蚜虫。...

【技术特征摘要】
1.苏北沙潮土地区冬至前后播种稻茬小麦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稻草切碎全量还田:稻草切碎至10cm以下碎段,均匀抛撒;
(2)施足底肥且增施磷钾肥:底肥施量为45%复合肥40~50 kg/亩;
(3)选用大穗型春性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播种量是22.5~25kg/亩、基本苗为32~35万株/亩;
(4)旋耕抢墒深播:旋耕深度为10~12cm,播种深度为3~5cm,杜绝烂耕烂种;
(5)播后适墒强力镇压:表土墒情适宜时,播种后立即强力镇压;表土相对持水量大于70%时,推迟2~3天在表土墒情适宜时强力镇压;镇压效果以人行完全不陷脚程度为宜;
(6)开挖麦田内外沟系;及时开挖麦田内外沟系,防止中后期渍害;
(7)因苗因雨分次追施苗肥:第一次苗肥是在2月5~20日、降雨降雪前追施尿素5~7.5公斤/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广跃王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