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301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包括合理还田、适期移栽、优化水管、综合防控。基于发明专利技术人研究结论‑“颖壳畸形不闭合”病是水稻颖花分化前后受到土壤有机碳兼氧腐解所产生的化感物质毒害所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减土壤有机碳兼氧腐解所产生化感物质的积累量以及稻株的吸收量、增强稻株自身无害化利用化感物质的能力,从而控减化感物质对水稻生长发育、高产形成的众多负面影响,包括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进而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对推广秸秆合理还田、促进我国水稻单产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具体涉及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1、水稻“颖壳畸形不闭合”病,被命名为“青立病”或“旱青立病”,首例报道出现在1894年日本,我国相关报道最早出现在1960年,随后的30多年里也只是有零星报道。但是,近三十年来发生水稻“颖壳不闭合”病越来越普遍、对我国水稻单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轻病田一般减产10~30%,重病田则单产降至250kg/亩以下甚至绝收。据资料,安徽省2005-2008年发生水稻“颖壳畸形不闭合”病面积达180万亩,造成减收稻谷27.5万吨、经济损失4.05亿元;淮安市2017年、2020年发病面积分别达30万亩以上、55万亩以上,分别占该市当年水稻总面积的6.7%、11.9%,盱眙县黄花塘镇的一农户,曾经连续三年全因之近乎绝收。

2、水稻“颖壳畸形不闭合”病的症状与表现:⑴病粒症状。有的颖壳短平、扭曲畸形,部分外颖顶端弯曲,偏向内颖顶部一侧不闭合;有的内颖变成针状甚至仅存外颖;有的护颖明显延长甚至与内外颖等长;有的内外颖扭曲使米粒变成黑细小;有的内外颖壳融为一体但正常结实;有的内外颖壳形状、大小都正常但不闭合;有的是仅存两个外颖的孪生颖花。⑵病穗症状。轻病穗上仅有1~5个“颖壳畸形不闭合”病粒,其余皆为颖壳正常、开花结实正常的健粒;有的重病穗上枝梗及颖花大量退化,仅有少量颖壳畸形的颖花;有的重病穗上一次枝梗量、二次枝梗量及其颖花量与健穗都无明显区别,但全是“颖壳畸形不闭合”病粒;有的重病穗的形态呈现严重扭曲状;有的重病穗的分支穗又是无一病粒的健穗。⑶病株表现。外观上病株在孕穗末期以前与健株并无明显区别,之后叶色渐深于健株,有时还伴随抽穗困难和分枝穗;同一稻株的十多个稻穗之间,毗邻田埂一侧的,可能全是无一病粒的健穗,而远离田埂一侧的,可能全是“颖壳畸形不闭合”重病穗。⑷病田表现。目前,已经不局限于晚稻或早稻、单季晚籼稻,也不局限于白土田、澄白土田、砂姜黑土和旱改水田;有的田块凸处发病凹处正常、有的田块凹处发病凸处正常;有的田块仅田边发病、有的田块除田边以外都发病、有的田块呈不成规则状发病;从不发病田块内50cm深坑,用坑四周熟土填平后就会发病;经常发病的田块,移去≥10cm厚的熟土层后肯定不再发病;重病田块以后并不一定再发病。

3、关于水稻“颖壳畸形不闭合”病的病因,已经有很多假说:砷中毒假说、孕穗至抽穗期极端高温假说、土壤缺锌或缺硼假说、土壤障碍假说、颖花分化至抽穗开花期土壤水分供应急剧变化假说、多个种类除草剂的药害假说、重金属超标假说,┅┅,但尚无报道将其归因于土壤有机碳在兼氧条件下腐解所产生的化感物质的毒害作用。近三十年来,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炊火燃料改变和作物产量增长,我国各地直接还田的作物秸秆数量一直在不断增加,秸秆全量就地还田已经成为当前的新常态——越来越普及并且年年持续实施全量还田。即,当今时代,土壤有机碳的外部输入量增长迅猛,前所未有,打破了长期以来输入与腐解的原有平衡,例如在苏北地区小麦—水稻轮作田的耕层土壤中,水稻移栽时不仅有前茬小麦的根茬和秸秆500~750kg/亩,而且还有尚未腐解的前前茬水稻的秸秆残渣200~300kg/亩。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土壤有机碳腐解,包括作物秸秆还田后的腐解,是复杂的微生物学过程,腐解速度、腐解产物都受到温度、水分、土壤、栽培措施等众多因素制约,其中腐解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指数级增长,相关极显著;土壤有机碳腐解产物的种类和数量,受到供氧状况、土壤肥力水平及酸碱度等因素影响,在富氧条件下最终的腐解产物是水、co2等无机分子,任何中间的腐解产物都不会积累,但在兼氧和厌氧条件下腐解时,则会有多种多样的小分子腐解产物并且会出现大量积累;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之一——木质素,最难腐解,在厌氧条件下完全不能腐解,在33℃以上高温和兼氧的条件下腐解时会出现酚类物质大量积累;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土壤中,在单子叶植物根部的含量占根干重的2.1~4.4%,在耕层土壤中的含量最高可达2.6 g/kg;土壤中98%以上的酚类物质以被土壤胶体吸附的复合态存在,不溶于水,不能被植物吸收,能对植物产生毒害的是可被植物吸收的、可溶于水的自由态酚类物质,这是目前研究最多的、公认的、活性较强的一类化感物质,对植物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种子萌发、影响膜系统功能、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保护酶活性、影响内源激素功能、影响矿质离子吸收、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与活性,还能导致根尖畸形;溶于土壤水中的自由态酚类物质与矿质离子形成暂时复合体,极不稳定,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会发生降解、聚合、矿化以及被土壤颗粒吸附;当土壤中自由态总酚浓度较高时,多数会被土壤微生物迅速降解,也有被土壤腐殖质和矿物胶体吸附,成为复合态酚,因此耕层土壤中自由态总酚含量一般仅18~60mg/kg土,达不到对作物构成生理毒害的水平(水稻,≥200mg/kg土),只有泡田耕整作业及随后的10天内,土壤中自由态总酚含量才可能超过200mg/kg土;进入植物体的酚类物质,正常情况下会迅速合成为对原生质无毒害的糖苷,然后经转运、被植物利用,如果在植株受到干旱胁迫或者根系生长不良时,则无法及时合成为糖苷,进而对原生质产生毒害作用。在土壤有机碳兼氧腐解或厌氧腐解的产物中,除了酚类物质,还有很多种类也是公认的化感物质,并且在植物中也广泛存在。但是,关于酚类物质或者土壤有机碳兼氧腐解或厌氧腐解的其它产物,对水稻颖花分化发育有无负面影响,至今尚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4、专利技术人团队2016-2022年在多个地点开展了水稻“颖壳畸形不闭合”病专题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5、⑴2016年持续跟踪典型田块结果:盱眙县黄花塘镇杨庄村,麦茬杂交籼稻经常发生 “颖壳畸形不闭合”病,土质为黄棕壤,土壤有效的锌硼含量都正常,砷含量也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值。专利技术人从栽插当天(6月4日)持续跟踪观察到盛花期(8月10),在持续跟踪的17块稻田中,观察到有6块稻田发生了“颖壳畸形不闭合”病。⑴发病稻田的共同点是烤田过迟、复水过迟(幼穗2mm以上仍未复水),低洼田是除了田埂边以外的稻株都发病严重,高亢台田发病稻株则仅分布在紧临陡坡埂的50cm内;移栽后始终保持水层的稻田,颖花分化期时耕层土壤仍像黑色豆腐脑一样,却不发生“颖壳畸形不闭合”病;⑵出现清晰可辨的颖壳畸形颖花的最早日期(7月22日),在抽穗前15天、幼穗长度达1.3cm时;⑶水稻“颖壳畸形不闭合”病与前茬小麦秸秆还田与否、还秸量多少并不密切相关,前茬麦秸不还田的、休耕茬口田块也会发病。⑷拔节期叶面喷施过含锌硼钾叶面肥的,稻穗 “颖壳畸形不闭合”病发生程度明显减轻,结实率和产量明显提高。

6、⑵2017年稻株拔起重栽试验:①在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一块沙潮土杂交籼稻田,于颖花分化初期(7月23日)拔起两穴在高矮、叶色、茎蘖大小与数量等方面都相似的稻株,每穴稻株根系带黄泥2.0 kg左右,第一穴稻株拔起后先让根泥混合体的底部粘上5g麦秸细粉后再重新放入原位置的坑中,第二穴稻株拔起后直接重新放入原位置的坑中,随后20天内保持田间有水层,这两穴稻株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合理还田,具体地,当稻田日渗漏量≤5mm时,要求灌水耙平之前先旱耕旱整,作业质量达到“土壤细碎、田面平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合理还田,具体地,空白茬稻田、茬口衔接宽松的稻田,提倡耕翻晒垡一段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综合防控,具体地,发生过“颖壳畸形不闭合”病的田块,避免偏施氮肥和基蘖肥中化学氮肥过重,基面肥增施促进秸秆无害化腐解的菌肥,分蘖肥增施钾肥,拔节以后要求喷施含锌、硼、硅等成份的叶面肥;喷施除草剂的前后7天内,严禁喷施有机磷类杀虫剂;严禁超量使用茎叶处理型除草剂,拔节以后禁止化除;分蘖期出现僵苗的田块,立即脱水露田、喷施含磷、锌的叶面肥和生物刺激素;遭遇33℃以上高温天气,化学防治要求“药剂不超量、兑水充足、田内有水层、两次喷药间隔5天以上”。p>...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合理还田,具体地,当稻田日渗漏量≤5mm时,要求灌水耙平之前先旱耕旱整,作业质量达到“土壤细碎、田面平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颖壳畸形不闭合的水稻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合理还田,具体地,空白茬稻田、茬口衔接宽松的稻田,提倡耕翻晒垡一段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广跃汤洁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