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石河子大学专利>正文

底栖生物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877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底栖生物采集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底栖生物采集器。该底栖生物采集器包括采集箱、活塞、拉杆和中空的采集箱杆,活塞置于采集箱内,采集箱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并且采集箱的另一端与采集箱杆连接,采集箱杆套设于拉杆,拉杆设置有刻度,拉杆的一端连接至活塞并且拉杆的另一端置于采集箱杆远离采集箱的一端的外部。当使用该底栖生物采集器在中浅度水体中采集存活于该水体底部的泥中的底栖生物时,可以通过观察拉杆上的刻度来方便地读出活塞在采集箱内移动的距离,从而对采样深度进行控制。由于采集箱开口的截面面积是已知的,因此通过读出活塞在采集箱内移动的距离可以容易地获知当前的采集量,进而可以较准确地按需求量进行采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底栖生物采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栖生物采集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多种类型的底栖生物采集器,然而在对水体中底栖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在一些中浅水河道、浅水河道、水流较窄的河道或浅水湖泊采集生存于泥中的底栖生物,现有的底栖生物采集器可能并不适合于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采样,并且其不能准确地控制采集量。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的底栖生物采集器不便于在中浅度水体中较准确地按需求量采集底栖生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栖生物采集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的底栖生物采集器不便于在中浅度水体中较准确地按需求量采集底栖生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底栖生物采集器,包括采集箱、活塞、拉杆和中空的采集箱杆,所述活塞置于所述采集箱内,所述采集箱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采集箱的另一端与所述采集箱杆连接,所述采集箱杆套设于所述拉杆,所述拉杆设置有刻度,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活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采集箱杆远离所述采集箱的一端的外部。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箱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孔。利用上述多个孔,进入采集箱的水可以有效地流到采集箱外侧,以提高采集物的品质。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箱杆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采集箱。在采集箱杆以可拆卸的方式与采集箱连接的情况下,用户可以在携带整体尺寸较大的该底栖生物采集器时使采集箱杆与采集箱相分离,从而便于用户进行携带。进一步地,所述底栖生物采集器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置于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第一手柄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层。在使用该底栖生物采集器时,用户可以利用第一手柄来控制拉杆相对于采集箱杆的运动,即控制活塞在采集箱内的运动,使得可以对采集工作进行控制;此外,第一手柄上设置的第一防滑层可以防止用户的手打滑,便于用户较好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拉杆。第一手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拉杆同样可以有利于实现该底栖生物采集器的可拆卸装配,从而使用户可以容易地携带整体尺寸较大的该底栖生物采集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滑层为聚苯乙烯塑料层。聚苯乙烯塑料层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性并且尺寸稳定,此外其还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因而适合于用作第一手柄的防滑层。进一步地,所述底栖生物采集器还包括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置于所述采集箱杆远离所述采集箱的一端,所述第二手柄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滑层。在使用该底栖生物采集器时,用户可以持握第二手柄使采集箱和采集箱杆保持稳定,以利于进行采集工作;此外,第二手柄上设置的第二防滑层可以防止用户的手打滑,便于用户较好地进行操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滑层为聚苯乙烯塑料层。类似于第一手柄的第一防滑层,第二手柄的第二防滑层可以采用具有较小收缩变形性、较好尺寸稳定性以及较好耐水性的聚苯乙烯塑料层。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箱为圆柱状,所述活塞为圆形,所述活塞的外径等于所述采集箱的内径。由于活塞的尺寸与采集箱的尺寸相匹配,所以在活塞于采集箱内朝向与开口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可以在活塞与采集箱的开口之间采集底栖生物,防止采集物进入采集箱通过活塞分隔开的另一空间。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箱限定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锋利的边缘,由此可以在进行采集工作时容易将采集箱插入水体的底部,方便用户进行采集。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底栖生物采集器包括采集箱、活塞、拉杆和中空的采集箱杆,活塞置于采集箱内,采集箱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并且采集箱的另一端与采集箱杆连接,采集箱杆套设于拉杆,拉杆设置有刻度,拉杆的一端连接至活塞并且拉杆的另一端置于采集箱杆远离采集箱的一端的外部。当使用该底栖生物采集器在中浅度水体中采集存活于该水体底部的泥中的底栖生物时,可以将采集箱的开口朝向该水体的采集区域插入该水体底部的泥中进行采集,随着采集箱的开口不断向水体底部的泥中插入,通过观察拉杆上的刻度来方便地读出活塞在采集箱内移动的距离即读出采样深度,当活塞在采集箱内移动的距离满足预期距离时就可以停止在本次继续进行采集。由于采集箱开口的截面面积是已知的,因此通过读出活塞在采集箱内移动的距离可以容易地获知当前的采集量,进而可以较准确地按需求量进行采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栖生物采集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底栖生物采集器的示意性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汇总如下:采集箱101,活塞102,拉杆103,采集箱杆104,开口105,孔106,第一手柄107,第二手柄108。具体实施方式鉴于现有技术中的底栖生物采集器不便于在中浅度水体中较准确地按需求量采集底栖生物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人构思出一种底栖生物采集器。该底栖生物采集器包括采集箱、活塞、拉杆和中空的采集箱杆,活塞置于采集箱内,采集箱的一端设置有开口并且采集箱的另一端与采集箱杆连接,采集箱杆套设于拉杆,拉杆设置有刻度,拉杆的一端连接至活塞并且拉杆的另一端置于采集箱杆远离采集箱的一端的外部。当使用该底栖生物采集器在中浅度水体中采集存活于该水体底部的泥中的底栖生物时,可以将采集箱的开口朝向该水体的采集区域插入该水体底部的泥中进行采集,随着采集箱的开口不断向水体底部的泥中插入,通过观察拉杆上的刻度来方便地读出活塞在采集箱内移动的距离即读出采样深度,当活塞在采集箱内移动的距离满足预期距离时就可以停止在本次继续进行采集。由于采集箱开口的截面面积是已知的,因此通过读出活塞在采集箱内移动的距离可以容易地获知当前的采样量,进而可以较准确地按需求量进行采集。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栖生物采集器的示意性结构图。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底栖生物采集器包括采集箱101、活塞102、拉杆103和中空的采集箱杆104。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采集箱101可以为圆柱形,然而采集箱101还可以采用长方体或其他合适的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采集箱10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105,在用该底栖生物采集器采集存活于待采集水体底部的泥中的底栖生物时,可以使该开口105朝向该水体的采集区域插入该水体底部的泥中进行采集。采集箱101限定开口105的一端可以设置有锋利的边缘,使得可以容易地将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栖生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箱、活塞、拉杆和中空的采集箱杆,所述活塞置于所述采集箱内,所述采集箱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采集箱的另一端与所述采集箱杆连接,所述采集箱杆套设于所述拉杆,所述拉杆设置有刻度,所述拉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活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采集箱杆远离所述采集箱的一端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栖生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箱、活塞、拉
杆和中空的采集箱杆,所述活塞置于所述采集箱内,所述采集箱的
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采集箱的另一端与所述采集箱杆连接,所述
采集箱杆套设于所述拉杆,所述拉杆设置有刻度,所述拉杆的一端
连接至所述活塞,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置于所述采集箱杆远离所述采
集箱的一端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采集箱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采集箱杆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采集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栖生物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底栖生物采集器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置于所述拉杆远离
所述活塞的一端,所述第一手柄的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滑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关玲王岩吴越林霖
申请(专利权)人:石河子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