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自动脚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868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行车的自动脚蹬,其包括:脚蹬本体(1),该脚蹬本体设有前固定件(3),用来与固定在骑车人鞋底下方的钩形件配合,该脚蹬本体还设有后可动保持件(4)用来保持所述钩形件,后可动保持件(4)包括弹性件(7),该弹性件罩住脚蹬本体(1)而固定,并在松开钩形件的弯曲位置和钩形件顶住脚蹬本体(1)上的保持面(5、6)的保持位置之间弯曲工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的自动脚蹬,特别是全地形自行车(TAB)的脚蹬,但也可以应用在旅行自行车上。该自动脚蹬是本申请人在法国专利申请FR9900722中说明的那种具有两个保持面的脚蹬,当然并不仅限于此。脚蹬由脚蹬本体组成,脚蹬本体上设有横向槽,用来将脚蹬本体与连接在自行车脚蹬曲轴上的轴相固定。这个轴通常安装在设在脚蹬本体上的轴承内,允许脚蹬在脚踏过程中绕该轴旋转。脚蹬本体设有前配合件,该件呈钩状,为固定在骑车人鞋底下方的板而设,脚蹬本体还设有该板的后可动保持件。该后可动保持件由弹性件预张紧,弹性件通常由至少一个弹簧构成,弹簧可以是螺旋压缩簧、扭力簧、拉簧或板簧。脚蹬通常还包括凸轮或螺栓,用以调节弹性件的张力。在这类脚蹬中,脚蹬组件的构成如下后可动保持件,推动该保持件向其保持位置的弹性件和调节弹簧张力的装置,由于组成元件的数量相对较多,脚蹬本体的安装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还需要在脚蹬上设有凹槽来容纳所有这些元件,这使得生产过程复杂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脚蹬,结构十分简单,生产更容易,因为它由极少数量的元件构成,特别是后可动件。这样,脚蹬的组装得以简化,制造成本显著降低。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后可动件弹性回复装置的刚度调节装置,可以快速方便地调节刚度。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自动脚蹬包括脚蹬本体,该本体设有前固定件,用来与固定在骑车人鞋底下方的钩形件相配合,还设有该钩形件的后可动保持件,其特征在于,后可动保持件包括一弹性件,该弹性件固定在脚蹬本体上,并且在一弯曲位置和一保持位置之间呈弯曲状工作,弯曲位置时松开钩形件,而保持位置时钩形件顶在脚蹬本体的保持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弹性件包括沿自身宽度而弯曲的弹性片;——该片借助于设在片外围的板而与脚蹬本体卡紧,该板决定片的弯曲线;——该板在其上端设有凹槽,决定了片在脚蹬本体和板之间的弯曲空间,凹槽的上边缘限制片的弯曲,而其下边缘决定所述的弯曲线;——该板的高度可以调节,以便定位片的弯曲线,通过改变片的杆臂长度来调节片的刚度;——为了调节板的高度,板设有长孔,一固定螺栓穿过该孔到达脚蹬本体上,将片夹持在脚蹬本体和板之间;——整体呈C形的弹性件同时具有一前固定件,用来与具有两个保持面的脚蹬的保持件相配合;——板和脚蹬本体上具有刻度装置,指示片的刚度增减;——片的中部具有U形切槽,该切槽限定一个舌片,舌片上设有片的固定孔,从而使承受变形的片的杆臂部分的长度增加;——片的中部具有一细长槽,使片的变形均匀,在该部分处片是平整和倾斜的;——片的中部具有一三角形开口,下部紧邻螺栓孔的部分比上部的刚度更大;——片的中部具有两个相面对的对称布置的切槽,使片向上变窄;——片的中部具有两个相面对的对称布置的切槽,两个切槽彼此平行。下面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脚蹬实施例的几个非限定性实例以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脚蹬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脚蹬的后视图,示出刚度调节装置位于高刚度位置;图3是图1所示脚蹬的后视图,示出刚度调节装置位于较低刚度位置;图4是图1中的A-A断面图;图5A是本专利技术固定和调节板的平面图;图5B是图5A中板的纵截面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后可动保持件的固定件第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6B是图6A所示件的纵截面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后可动保持件的固定件第二实施例的平面图;图7B是图7A所示件的纵截面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后可动保持件的固定件第三实施例的平面图;图8B是图8A所示件的纵截面图;图9A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后可动保持件的固定件第四实施例的平面图;图9B是图9A所示件的纵截面图;图10A是本专利技术包括后可动保持件的固定件第五实施例的平面图;图10B是图10A所示件的纵截面图。图1到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的脚蹬,其包括脚蹬本体1,最好用塑料制成,其中脚蹬轴2设在轴承(未示出)中,以便脚蹬在脚踏过程中旋转。脚蹬轴2通过螺纹方式与脚蹬曲轴(未示出)连接。脚蹬本体1具有前固定件3,用来与一板状钩形件配合,该钩形件固定在骑车人鞋(未示出)底下方,脚蹬本体1还包括后可动保持件4,用来保持该钩形件。在示出的例子中,脚蹬具有两个钩形件保持面5,6。脚蹬具有两个相对的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位于一个保持面上的前固定件3和位于另一保持面上的后可动件4。单元7由伸出脚蹬本体1整个厚度并向两侧突出的弹性金属片组成。每个单元7的两端向内呈钩状,以便在所述两个保持面上正确构成配合部和保持件。每个片7借助于设在其外围的板8使脚蹬1嵌入其内并卡紧。板8利用螺栓9与脚蹬本体1固定,螺栓9从板8的孔10和设在片7上的孔11穿过,可以旋入预埋在脚蹬本体1内的螺母12内。螺栓头部13位于设在板8下部外侧的槽14中。板8决定了沿片7宽度的弯曲线,使得片7在松开和保持骑车人鞋子的钩状件的两个位置之间,以弯曲状态工作。相应杆臂的长度L示于图4中。为了避免片的意外变形,由板8上部设有的内部凹槽15决定的弯曲空间限制片的挠度。该凹槽从板的上端开始延伸,向下终止于决定片弯曲线的台阶16处。凹槽15的上边缘17构成限位部,在图4中用字母“B”表示的片的摆动过程中限制片7的弯曲。为了调节片7的刚度,可通过板8的高度位置来修改杆臂的长度L。这一高度位置的改变由于板的孔10是长圆的而成为可能。槽14也是长圆的,允许螺栓头15在内移动。如果由于上移板8而使杆臂长度减小,片的刚性就强些。杆臂长度的这些调节装置最好配有刻度装置,该刻度装置只需用刻在板8外表面上的参考标记18和加减号19就能构成,加减号19之间标记18与板一起移动,从而表示出片的刚度增减。弹性片7的钩状端必须具有一定刚度,也就是说必须具有至少2mm的厚度,而其中部必须具有足够的柔性以便起到弹簧的作用。图6到10示出弹性片7的五种变形,可以使其中部具有需要的柔性。图6A和6B示出片7.1,其中部包括一细长槽20,使片的变形均匀,该部分在斜面21内是平整的。图7A和7B示出片7.2,其中部具有三角形开口22,以使变形协调,片的下部紧邻通过螺栓9的孔11处比上部刚度要大。图8A和8B示出片7.3,其中部具有两个相面对并对称布置的切槽23,切槽使片向上变窄。图9A和9B示出片7.4,其中部具有两个相面对并且对称布置的彼此平行延伸的切槽24。最后,图10A和10B示出片7.5,其中部具有U形切槽25,该槽确定一个舌片26,舌片上设有固定孔11。这样的话,承受变形的片的杆臂长度L′比图4中的长度L要长。因为零件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本专利技术的脚蹬十分容易装配。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前提下其他实施形式也是可能的。例如,本专利技术的脚蹬可以只有一个保持面。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自动脚蹬,其包括脚蹬本体(1),该脚蹬本体设有前固定件(3),用来与固定在骑车人鞋底下方的钩形件配合,该脚蹬本体还设有后可动保持件(4)用来保持所述钩形件,其特征在于,后可动保持件(4)包括弹性件(7),该弹性件罩住脚蹬本体(1)而固定,并在松开钩形件的弯曲位置和钩形件顶住脚蹬本体(1)上的保持面(5、6)的保持位置之间弯曲工作。2.如权利要求1的自动脚蹬,其特征在于,弹性件(7)由沿其自身宽度弯曲变形的片组成。3.如权利要求2的自动脚蹬,其特征在于,片(7)借助于设在其外围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的自动脚蹬,其包括:脚蹬本体(1),该脚蹬本体设有前固定件(3),用来与固定在骑车人鞋底下方的钩形件配合,该脚蹬本体还设有后可动保持件(4)用来保持所述钩形件,其特征在于,后可动保持件(4)包括弹性件(7),该弹性件罩住脚蹬本体(1)而固定,并在松开钩形件的弯曲位置和钩形件顶住脚蹬本体(1)上的保持面(5、6)的保持位置之间弯曲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亨利佩尔
申请(专利权)人:洛克塞格尔国际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