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705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梯设备,其至少能够降低上升移动中的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产生的电梯轿厢的晃动,或者能够同时降低晃动和噪音。至少在对重的上方(行进方向的后侧)的侧面形成有用于在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从升降通道与对重之间的空间向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空间供应空气的空气供应开口。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在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通过空气供应开口将对重与升降通道之间的空间的空气供应到对重与电梯轿厢之间的空间,所以能够提高对重与电梯轿厢之间的空间的压力,由此能够降低电梯轿厢的晃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乘客或者货物运送到建筑物的不同楼层的电梯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通过主吊索与电梯轿厢连结的对重(平衡重)的电梯设备。
技术介绍
在电梯设备中,曳引式电梯非常普及。曳引式电梯构造成在建筑物内形成升降通道,在升降通道内设置电梯轿厢以及质量与电梯轿厢大致相等的对重,在通过主吊索悬吊该电梯轿厢和对重的状态下,利用曳引机对主吊索进行曳引,使电梯轿厢和对重在相反的方向上下升降。在上述电梯设备中,在电梯轿厢进行上升移动或者下降移动时,电梯轿厢前方的升降通道内的空气通过电梯轿厢的外周面与升降通道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向电梯轿厢后方的升降通道流通。由于该空气流向与电梯轿厢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所以其相对于电梯轿厢以相对较大的速度流通。已知在上述电梯设备中,在电梯轿厢和对重交会时,在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乱气流的作用下,电梯轿厢会发生晃动和噪音。为了降低电梯轿厢和对重交会时的电梯轿厢的晃动和噪音,例如在日本特开2004-19653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如下所述的结构。具体来说是,通过用平面状的罩覆盖对重的侧面侧的表面,使形成在对重的侧面侧的表面的凹凸变得平滑。一般来说,对重通过将构成对重的多块单元对重层叠而构成。此时,由于在单元对重之间的各个单元对重的端面存在有凹凸,所以在这些凹凸的影响下会产生乱气流,导致产生风噪声等噪音。为此,用平面状的罩覆盖对重,使凹凸变得平滑,由此来抑制噪音发生。此外,在对重的上方端面和下方端面设置向电梯轿厢的相反侧倾斜垂下的空气偏转板,使得空气流在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向电梯轿厢的相反侧偏转,以减少流入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空气流,由此来减小电梯轿厢因乱气流而产生的晃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04-1965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近年来,在超高层建筑物所使用的电梯设备中,为了缩短升降时间,要求电梯轿厢在升降通道内进行高速移动。此外,在超高层建筑物所使用的电梯设备中,电梯轿厢上升时的上升速度设定为比电梯轿厢下降时的下降速度快。例如,在某些电梯设备中,相对于600m/分钟的下降速度,上升速度被设定为非常高的1000m/分钟。因此,在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通过对重与电梯轿厢之间的空气的速度比以前更快。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电梯轿厢上升时的上升速度设定为比电梯轿厢下降时的下降速度快很多,所以电梯轿厢的外周面与对重的面向该外周面的侧面之间的空气的流速变得非常快,其结果,对重与电梯轿厢之间的压力发生急剧的变化,出现电梯轿厢大幅度晃动这一新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对重构造成在对重的行进方向上设置空气偏转板,以降低存在于对重的行进方向端面的空气进入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量。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对重是为了减少进入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空气量来降低对重与电梯轿厢之间的乱气流的影响,所以无法期待其对上述问题具有充分的效果。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电梯轿厢的上升速度的提高,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产生的晃动和噪音变得越来越显著。由于电梯轿厢的晃动和噪音会给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带来不愉快感,所以如何抑制电梯轿厢的晃动和噪音变得越来越重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梯设备,其至少能够降低上升移动中的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产生的晃动,或者能够同时降低晃动和噪音这两者。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至少在对重的上方(行进方向的后侧)的侧面形成用于在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从升降通道与对重之间的空间向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空间供应空气的空气供应开口。并且,更优选在对重的面向电梯轿厢的侧面侧设置平面状的罩。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在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通过空气供应开口将对重与升降通道之间的空间的空气向对重与电梯轿厢之间的空间供应,所以能够提高电梯轿厢与对重之间的空间的压力,由此能够降低电梯轿厢的晃动。并且,通过在对重的侧面侧设置平面状的罩,能够降低空气的风噪声。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的大致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上升中的电梯轿厢与对重交会时作用在电梯轿厢上的力的经时性变化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使用图4所示对重时对重与电梯轿厢交会时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使用图6所示对重时对重与电梯轿厢交会时的位置关系的截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重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受到下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概念中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首先说明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的一般结构。众所周知,升降通道设置在建筑物内,而电梯设备收纳在升降通道的内部。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设备尤其适用于在超高层建筑物中使用的高速电梯设备。在图1的电梯设备中,曳引机通常设置在升降通道10的顶部,通过螺栓等固定配件固定在地板面上。曳引机(图1中未示其详细结构)具有多根用于悬吊曳引绳11的绳轮12。曳引绳11的一端与电梯轿厢13的上端连结,另一端与对重14的上端连结。该对重14由多个单元对重层叠而成,通常呈细长的长方体形状。此外,电梯轿厢13的下端与对重14之间经由下部滑轮15由补偿绳索16连结。以下对电梯设备运行时的各个部分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曳引机运行时,绳轮12向箭头AR1所示的旋转方向旋转,通过此时的曳引绳11与绳轮12之间的摩擦,悬吊在绳轮12上的曳引绳11沿着箭头AR2所示的曳引绳行走方向进行上升移动。电梯轿厢13随着曳引绳11的移动进行上升移动。此时,对重14进行下降移动。另一方面,在电梯轿厢13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梯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设备,其具有电梯轿厢、曳引机以及对重,所述电梯轿厢沿着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一对导轨上升或者下降,以此来运送乘客,所述曳引机卷绕使所述电梯轿厢移动的主吊索,所述对重与所述电梯轿厢相对地设置,利用卷绕在所述曳引机上的所述主吊索向与所述电梯轿厢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对重至少包括:连结一对纵向框架的下部的下部连结用横向框架;连接所述一对纵向框架的上部的上部连结用横向框架;以及层叠在所述下部连结用横向框架与所述上部连结用横向框架之间的由多个单元对重构成的对重主体,至少在所述对重主体与所述上部连结用横向框架之间,形成有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交会时从所述升降通道与所述对重之间的空间向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之间的空间供应用于补偿压力下降的补偿用空气的空气供应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2.24 JP 2014-0325061.一种电梯设备,其具有电梯轿厢、曳引机以及对重,所述电梯
轿厢沿着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一对导轨上升或者下降,以此来运送乘
客,所述曳引机卷绕使所述电梯轿厢移动的主吊索,所述对重与所述
电梯轿厢相对地设置,利用卷绕在所述曳引机上的所述主吊索向与所
述电梯轿厢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电梯设备的特征在于,
所述对重至少包括:连结一对纵向框架的下部的下部连结用横向
框架;连接所述一对纵向框架的上部的上部连结用横向框架;以及层
叠在所述下部连结用横向框架与所述上部连结用横向框架之间的由多
个单元对重构成的对重主体,至少在所述对重主体与所述上部连结用
横向框架之间,形成有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交会时从所述
升降通道与所述对重之间的空间向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之间的空
间供应用于补偿压力下降的补偿用空气的空气供应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完全重合的状态下,所述空气供应开
口位于所述电梯轿厢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方设置有使空气流入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
重之间的整流罩,在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完全重合的状态下,所
述空气供应开口位于所述电梯轿厢和所述整流罩的连接部分的附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将形成在所述对重主体与所述上部连结用横向框架之间的所述空
气供应开口作为上部空气供应开口,并且在所述对重主体与所述下部
连结用横向框架之间形成有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交会时从
所述升降通道与所述对重之间的空间向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之间
的空间供应空气的下部空气供应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使空气流入所述电梯轿
厢与所述对重之间的上方整流罩和下方整流罩,在所述电梯轿厢与所
述对重完全重合的状态下,所述上部空气供应开口位于所述电梯轿厢
和所述上方整流罩的连接部分的附近,并且在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
重完全重合的状态下,所述下部空气供应开口位于所述电梯轿厢和所
述下方整流罩的连接部分的附近。
6.如权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空气供应开口在纵向上的长度比所述上部空气供应开口
在纵向上的长度长。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设备,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空气供应开口的通道向下侧倾斜。
8.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彻阿部行伸河村阳右三好宽宫田弘市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