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9229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它包括左右旋螺杆,左右旋螺杆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把手,左右旋螺杆的另一端到其中部依次设置有下螺纹段和上螺纹段,下螺纹段和上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旋转把手与上螺纹段间的那段左右旋螺杆上套有手抓环。所述上螺纹段上有上螺帽,下螺纹段上有下螺帽,上螺帽上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爪体,爪体的夹持端均与下螺纹段相对应,下螺帽上对应爪体的位置处均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下螺帽的那一端均与对应的爪体中部铰接在一起。使用该装置对自动变速箱内的卡环进行拆卸,工作过程较简单,需要的时间较短、消耗的人力较少,且在拆卸过程中不会划伤壳体,拆卸后的卡环可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拆卸装置,具体说是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
技术介绍
在变速箱生产行业内都知道,汽车等产品上的自动变速箱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时,需要将其内的卡环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检查。目前,行业内用于拆除自动变速箱内卡环的方法是用普通的一字螺丝刀,沿着自动变速箱壳体内壁上的槽口伸到卡环所在的外周,一点一点把卡环往外翘,直到将卡环完全翘出壳体为止;或者待卡环部分离开壳体后,用特制的钳子夹住该段卡环,直接将卡环全部拉出。但是无论是将卡环完全翘出,还是翘出一部分后用钳子拉出的工作过程均较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消耗的人力较多。同时,由于这两种方式都需要用一字螺丝刀翘卡环,所以会划伤壳体,且翘的过程中由于卡环各部分的受力不均匀,会使得卡环变形,无法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使用该装置对自动变速箱内的卡环进行拆卸,工作过程较简单,需要的时间较短、消耗的人力较少,且在拆卸过程中不会划伤壳体,拆卸后的卡环可再次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的特点是包括左右旋螺杆,左右旋螺杆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把手,左右旋螺杆的另一端到其中部依次设置有下螺纹段和上螺纹段,下螺纹段和上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旋转把手与上螺纹段间的那段左右旋螺杆上套有手抓环,手抓环与左右旋螺杆间呈轴向固定、周向转动状配合。所述上螺纹段上有上螺帽,下螺纹段上有下螺帽,所述上螺帽上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爪体,爪体的夹持端均与下螺纹段相对应,所述下螺帽上对应爪体的位置处均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下螺帽的那一端均与对应的爪体中部铰接在一起。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连杆与左右旋螺杆远离旋转把手的那一端间的下螺帽上有壳定位板组,壳定位板组包括两个壳定位板单元,两个壳定位板单元分别位于下螺帽的一组径向相对的外周面上,壳定位板单元的外边缘上均有用于卡入到自动变速箱壳体内壁的轴向凹槽内的外凸起。这样改进的优点是可利用壳体定位板来进行限位,避免该装置在对卡环进行拆卸时出现左右晃动的情况。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包括左右旋螺杆,左右旋螺杆上有旋转把手、手抓环、上螺帽、下螺帽,上螺帽相对的那段左右旋螺杆的螺纹旋向与下螺帽相对的那段左右旋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上螺帽上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爪体,下螺帽上对应爪体的位置处均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下螺帽的那一端均与对应的爪体中部铰接在一起。使用时,先手持手抓环,将爪体的夹持端沿着自动变速箱壳体内壁的轴向凹槽伸入到卡环所在的外周。接着,转动旋转把手,使上螺帽向左右旋螺杆靠近旋转把手的那一端移动,下螺帽向左右旋螺杆远离旋转把手的那一端移动,从而带动各个连杆同时收紧对应的爪体,爪体压缩卡环,使得卡环收缩,即可将该装置连同卡环一起从自动变速箱壳体中取出。最后,反向转动旋转把手,使得爪体张开,取下卡环即可。整个拆卸过程较简单,需要的时间少,减少了人力的消耗。同时,不需要用一字螺丝刀翘卡环,从而避免了在翘卡环过程中对自动变速箱壳体造成的划伤,且由于爪体是均匀分布的,所以卡环在拆卸过程中是整体受力的,不易变形,从而使得拆卸下来的卡环可再次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包括左右旋螺杆1,左右旋螺杆I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把手2,左右旋螺杆I的另一端到其中部依次设置有下螺纹段10和上螺纹段5,下螺纹段10和上螺纹段5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旋转把手2与上螺纹段5间的那段左右旋螺杆I上设置有轴承4,轴承4的内圈固定在左右旋螺杆I上,轴承4的外圈上固定有有手抓环3。所述上螺纹段5上设置有上螺帽6,下螺纹段10上设置有下螺帽11,所述上螺帽6上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爪体7,爪体7的夹持端均与下螺纹段10相对应,所述下螺帽11上对应爪体7的位置处均铰接有连杆8,连杆8远离下螺帽11的那一端均与对应的爪体7中部铰接在一起。所述连杆8与左右旋螺杆I远离旋转把手2的那一端间的下螺帽11上设置有壳定位板组,壳定位板组包括两个壳定位板单元9,两个壳定位板单元9分别位于下螺帽11的一组径向相对的外周面上,壳定位板单元9的外边缘上均有用于卡入到自动变速箱壳体15内壁的轴向凹槽(13)内的外凸起12。 使用时,先手持手抓环3,利用壳定位板单元9进行定位,将爪体7的夹持端沿着自动变速箱壳体15内壁的轴向凹槽13伸入到卡环14所在的外周,如图2所示。接着,转动旋转把手2,使上螺帽6向左右旋螺杆I靠近旋转把手2的那一端移动,下螺帽11向左右旋螺杆I远离旋转把手2的那一端移动,从而带动各个连杆8同时收紧对应的爪体7,爪体7压缩卡环14,使得卡环14收缩,即可将该装置连同卡环14 一起从自动变速箱壳体15中取出。最后,反向转动旋转把手2,使得爪体7张开,取下卡环14即可。【主权项】1.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旋螺杆(1),左右旋螺杆(I)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把手(2),左右旋螺杆(I)的另一端到其中部依次设置有下螺纹段(10)和上螺纹段(5),下螺纹段(10)和上螺纹段(5)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旋转把手(2)与上螺纹段(5)间的那段左右旋螺杆(I)上套有手抓环(3),手抓环(3)与左右旋螺杆(I)间呈轴向固定、周向转动状配合;所述上螺纹段(5)上有上螺帽(6),下螺纹段(10)上有下螺帽(11),所述上螺帽(6)上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爪体(7),爪体(7)的夹持端均与下螺纹段(10)相对应,所述下螺帽(11)上对应爪体(7)的位置处均铰接有连杆(8),连杆(8)远离下螺帽(11)的那一端均与对应的爪体(7)中部铰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8)与左右旋螺杆(I)远离旋转把手(2)的那一端间的下螺帽(11)上有壳定位板组,壳定位板组包括两个壳定位板单元(9),两个壳定位板单元(9)分别位于下螺帽(11)的一组径向相对的外周面上,壳定位板单元(9)的外边缘上均有用于卡入到自动变速箱壳体(15)内壁的轴向凹槽(13)内的外凸起(12)。【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它包括左右旋螺杆,左右旋螺杆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把手,左右旋螺杆的另一端到其中部依次设置有下螺纹段和上螺纹段,下螺纹段和上螺纹段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旋转把手与上螺纹段间的那段左右旋螺杆上套有手抓环。所述上螺纹段上有上螺帽,下螺纹段上有下螺帽,上螺帽上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爪体,爪体的夹持端均与下螺纹段相对应,下螺帽上对应爪体的位置处均铰接有连杆,连杆远离下螺帽的那一端均与对应的爪体中部铰接在一起。使用该装置对自动变速箱内的卡环进行拆卸,工作过程较简单,需要的时间较短、消耗的人力较少,且在拆卸过程中不会划伤壳体,拆卸后的卡环可再次使用。【IPC分类】B25B27-14【公开号】CN104858837【申请号】CN201510312955【专利技术人】徐文兵, 符月虹, 胡杰 【申请人】无锡市蓝力机床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变速箱卡环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旋螺杆(1),左右旋螺杆(1)的一端固定有旋转把手(2),左右旋螺杆(1)的另一端到其中部依次设置有下螺纹段(10)和上螺纹段(5),下螺纹段(10)和上螺纹段(5)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旋转把手(2)与上螺纹段(5)间的那段左右旋螺杆(1)上套有手抓环(3),手抓环(3)与左右旋螺杆(1)间呈轴向固定、周向转动状配合;所述上螺纹段(5)上有上螺帽(6),下螺纹段(10)上有下螺帽(11),所述上螺帽(6)上沿其周向均匀铰接有爪体(7),爪体(7)的夹持端均与下螺纹段(10)相对应,所述下螺帽(11)上对应爪体(7)的位置处均铰接有连杆(8),连杆(8)远离下螺帽(11)的那一端均与对应的爪体(7)中部铰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兵符月虹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蓝力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