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运动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9335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运动传输系统,包括:适于安装在自行车后轮的轮轴的飞轮塔基(22)上的链轮组件(16),以及适于与链轮组件(16)的链轮(1-11)啮合的自行车链条(15)。链轮组件包括至少十一个链轮。轮轴能够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并且包括多个辐条附接座以及紧固至自行车的车架的紧固部。在轮轴上限定介于大致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X)、包括最接近飞轮塔基(22)的所述辐条附接座的点的平面(Z)和大致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X)且限定在紧固至车架(53)的紧固部中的、包括附接最接近飞轮塔基(22)的车架的附接点的平面(Y)之间的预定轴向距离,链轮组件的所有链轮在当其与飞轮塔基相连时,总轴向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轴向距离。链条(15)的最大厚度包括在4.6mm至5.8mm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运动传输系统。在本说明书的全文中,以及随后的权利要求书中,自行车中的行 业术语"运动传输系统"用于表示至少一些在由骑车人通过踩踏而给出 的从自行车的曲柄臂至后轮的运动传输中起作用的部件的组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前述运动传输系统的自行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适于安装在自行车后轮的轮轴的飞轮塔基上的 链轮组件,这种链轮组件能够用在前述运动传输系统中。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用在前述运动传输系统中的自行车链条。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自行车的运动传输系统包括 一对曲柄臂,骑车人在 该一对曲柄臂上施加推进力; 一个或者多个引导齿轮,所述引导齿轮 通过与曲柄臂直接相连而旋转;以及一个或者多个从动齿轮,所述引 导齿轮通过链条使所述从动齿轮旋转,并且所述从动齿轮在下文中被 称作"链轮"。链轮通过轮轴与自行车后轮相连。所述轮轴包括第一体,所述第 一体通过辐条刚性连接至自行车的轮辋;以及第二体,所述第二体刚 性地与链轮相连,并且能够相对于第一体沿一个旋转方向自由地旋 转,并能使该第一体沿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引起主动齿轮向前运动。在行业术语中,这种第二体被称作"飞轮塔基"。安装在飞轮塔基上 的链轮组通常被称作"链轮组件"。链条由一串链环构成,各链环通常由一对彼此面对的板构成,所 述板间隔开以限定用来容纳齿轮的齿的空间。 一个链环的板与下一个 链环的板通过铆钉相连,所述铆钉随后由能够相对于铆钉自由旋转的 衬套包围。具有这种几何形状的链条在下文中被称作传统形状的链条。由于自行车是利用肌肉推动的交通工具,因此通常要求从骑车人 至主动轮的能量传输系统使骑车人感到尽可能最低的疲劳度。众所周知,具有较小直径的引导齿轮和具有较大直径的链轮的相 结合使费力的攀爬易于处理。然而,在平地上或者在下坡时,由于骑 车人不得不快速踩踏而自行车却向前移动缓慢的事实,导致骑车人的 能量消耗,此时因此这种结合是不利的。为了使得前述的相结合更适合特定的线路,公知的是为自行车装 备多个引导齿轮和多个链轮,所述多个引导齿轮和多个链轮可以根据 提出的要求通过适当的换挡装置而彼此相结合。在过去的几年里,可用的传输比的数目日益增多。然而,由于自行车部件已经达到高度标准化,因此现在诸如车 架、换挡装置、飞轮塔基或者链条之类的部件的特征尺寸大致是固定 的。由此在现有技术中,对可以安装在标准尺寸的自行车上的引导齿 轮和链轮的最大数目已经形成了精确的限制。如果有人希望拥有具有十个以上齿轮的链轮组件,并且保持标准 尺寸的车架和飞轮塔基,则已有现有技术教导了如何制造特殊形状的 部件。具体来说,US5,954,604示出了一种链轮组件,其包括十四个链 轮,其中最大的链轮设置为部分地位于自行车轮的辐条的上方。链轮 在与链条啮合的区域中具有等于1.76mm的最小的厚度,而相邻的链轮 之间的距离小于链轮本身的最小厚度,具体等于1.66mm。为了能够旋 转,所示出的链轮组件要求使用特殊形状的链条。所述特殊形状的链 条交替连续地包括第一链环,该第一链环由两个平行且间隔开以限 定出啮合链轮的齿的啮合区域的板构成;以及第二链环,该第二链环 由单个的、类似于"桥"形的板构成,以便在该第二链环的中心部限定用 于啮合链轮下一个齿的。由于第二链环由单个板制成,因此前述链条的最大厚度远小于传 统的链条,因此这种特殊形状的链条还能用在链轮之间的空间比链轮 本身的厚度还要小的情况下。本申请人发现在US5,954,604中描述的运动传输系统具有各种缺陷。首先,由于链轮的齿和由单个成型板构成的第二链环之间的连续 摩擦,前述链条将会被快速磨损,因此使这种运动传输系统承受未成 熟的结构屈服。此外,设置在轮的辐条的上方的链轮具有大的直径,即它们具有 数量非常多的齿。由于现在公知的链轮组件的最小链轮的齿数是标准 的,至多为约11-12个齿,因此得出从最小链轮到最大的链轮直径非线 性增加,齿数因而非线性增加。换言之,骑车人注意到从一个链轮踩 踏至与先前的链轮相比齿数具有很大差别的相邻的链轮在用力上存在 很大差别。因此,甚至是在这种具有较多链轮的情况下,骑车人可能 不能发现链轮和引导齿轮的最佳结合。除上述之外,在自行车轮的链轮组件的总尺寸非常高,为此当与 端链轮啮合时,链条相对于引导齿轮非常倾斜,因此更易承受摩擦、 磨损和张力峰值。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标准尺寸的车架的自行 车的运动传输系统,其能够满足提供大量的链轮以确保大量的传输 比,从而增加链轮组件的链轮的直径增加的线性的需求,并且保持高 度简单的构造和高可靠性,从而以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克服现有技术的前述缺陷。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的运动传输系统, 包括适于安装在自行车后轮的轮轴的飞轮塔基上的链轮组件,以及 适于与链轮组件的链轮啮合的自行车链条,链轮组件包括至少十一个 链轮,所述轮轴能够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包括多个自行车后轮的辐 条的附接座以及紧固至自行车车架的紧固部,在所述轮轴上限定介于 大致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包括最接近飞轮塔基的所述辐条的附接座 的点的平面和大致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且限定在紧固至车架的所述紧 固部中的、包括附接最接近飞轮塔基的车架的附接点的平面之间的预 定轴向距离,其特点在于,所述链轮组件的所有链轮在当其与飞轮塔 基相连时,总轴向尺寸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轴向距离,并且在于, 链条沿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最大厚度包括在4.6mm至5.8mm之间,包 括端值。有利地是,本申请人惊讶地发现通过使用具有前述轴向尺寸的链 轮组件和具有前述厚度的链条给出的协作效果, 一方面允许确保具有 至少十一个链轮的传输系统具有较高的强度,同时还允许使用传统形 状的链条和链轮,从而非常有利于简化传输系统的构造并且增强可靠 性。具体来说,链条的尺寸比当前所使用的用于具有十个链轮的链轮 组件的链条的尺寸更小,从而允许使用更窄的链轮和/或彼此之间距离更小的传统链轮,从而非常有利于系统减重。特别是,尽管链条的最大厚度比当前所使用的用于具有十个链轮 的链轮组件的链条的厚度小,然而本申请人已经发现前述的链条厚度 有利地是能够确保非常高的强度,并且具体来说,可以使用具有足够的强度的传统形状的链条,这与从US5,954,604的教导中习知的利用特 殊形状的链条相反。此外,传统的链条由于存在能够在与齿啮合的链 环中自由地旋转的衬套,因此有利地确保齿和链条之间的摩擦不会限 制传输系统的顺畅运行。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传输系统用于没有设置在自行车轮的辐条的上方 的链轮的链轮组件中,为此在第十个链轮之后添加的链轮可以有利地 是中间链轮,而不是如US5,954,604中出现的具有大直径的端链轮。由 于可以例如具有数目更多的齿数差仅为一的相邻链轮,因此显著地增 加了链轮直径增加的线性度。此外,使用具有的轴向尺寸诸如能够使整个链轮组件容纳在轮轴 的飞轮塔基上而无需设置在轮的辐条的上方的链轮组件,以便使这种 链轮组件处于适当的位置处,为此可以确保链条在与端链轮啮合时不 会过度倾斜,由此限制其被磨损和产生张力峰值。优选地是,所述链条包括交替连续的、在相应的连接端彼此连接 的外链环和内链环,外链环和内链环中的每一个链环包括两个相应的 板,即外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行车(51)的运动传输系统(59),包括:适于安装在自行车后轮(57)的轮轴(20)的飞轮塔基(22)上的链轮组件(16),以及适于与链轮组件(16)的链轮啮合的自行车链条(15),链轮组件(16)包括至少十一个链轮(1、2、3、4、5、6、7、8、9、10、11),所述轮轴(20)能够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并且包括多个自行车后轮(57)的辐条(18)的附接座(54)以及紧固至自行车的车架(53)的紧固部(540),在所述轮轴(20)上限定介于大致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X)、包括最接近飞轮塔基(22)的所述辐条(18)的所述附接座(54)的点的平面(Z)和大致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X)且限定在紧固至车架(53)的所述紧固部(540)中的、包括附接最接近飞轮塔基(22)的车架(53)的附接点的平面(Y)之间的预定轴向距离(E),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轮组件(16)的所有链轮(1、2、3、4、5、6、7、8、9、10、11)在当其与飞轮塔基(22)相连时,总轴向尺寸(M)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定轴向距离(E),并且在于,链条(15)沿所述旋转轴线(X)方向的最大厚度(R)包括在4.6mm至5.8mm之间,包括端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里齐奥瓦莱
申请(专利权)人:坎培诺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