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3107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1:59
一种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具有一框体以及一散热元件,该框体具有一装设孔,该装设孔贯穿形成于该框体上,该散热元件固定于该装设孔内,且该散热元件具有两固定片,两固定片分别形成于该散热元件上,其可以直接以焊接的方式使两固定片分别固定于该装设孔的内侧表面上,以达到既可以固定该散热元件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厚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组件,特别一种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可以直接以焊接的方式使薄型热管固定于框体上,其可避免影响到该移动装置的厚度。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8,现有的手机或平板等移动装置的中层框架,其具有一中框70、一穿孔71、一热管80以及一贴片90,该中框70为一框架,该穿孔71贯穿形成于该中框70上,该热管80设置于该穿孔71中,该贴片90设置于该热管80以及该中框70底板上,该热管80可设置于该移动装置内的处理器等运算单元的下方,藉此可吸收该运算单元在运算时所产生的热能。现有的移动装置的厚度越来越薄,也对于该移动装置内的每一个零组件的厚度更为要求,但在设置该贴片90去固定该热管80以及该中框70底板时却也增加了该中框70整体的厚度,则无法确实的达到减少厚度的功效,以及移动装置的背盖装上设置有贴片90的中框70后,该背盖可能隆起,亦会影响到该移动装置的背盖安装时的密合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移动装置设置热管后会影响到厚度的缺点,改良其不足以及缺失,提供一种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可以直接以焊接的方式使薄型热管固定于框体上,其可避免影响到该移动装置的厚度。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中,包含:一框体,其具有一容室、一外框、一板体以及一装设孔,该外框位于该框体上,该板体位于该框体上且该外框围绕该板体,该装设孔贯穿位于该板体上;以及一散热元件,设置于该框体内,其具有一热管本体以及固定片,该热管本体设置于该装设孔内,且该热管本体具有一内腔室、一外周缘以及一底周缘,该内腔室位于该热管本体内,该外周缘位于该热管本体上,该底周缘位于该热管本体的底部,两固定片为薄型片体,分别位于该热管本体上,且分别固定于该装设孔的内侧表面上。上述的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装设孔具有一下固定部以及一上固定部,该下固定部位于该装设孔内侧周缘的底部,该上固定部位于该装设孔内侧周缘的顶部,该外周缘具有两侧缘以及两端缘,该两侧缘分别位于该外周缘的两侧,且两侧缘相对,该两端缘分别位于该外周缘的两端。上述的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元件具有两固定片,该固定片为矩形片体,且两固定片分别位于该散热元件的两侧缘上,且两固定片与该下固定部相互焊接固定。上述的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片为弧状片体,且两固定片分别位于该散热元件的两端缘上,两固定片焊接固定于该装设孔的内侧表面上。上述的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元件具有两固定片,两固定片分别位于该底周缘上,且两固定片与该上固定部相互焊接固定。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可以避免需使用贴片将该热管本体与该框体相互固定,而可以直接以焊接的方式使两固定片分别固定于该装设孔的内侧表面上,以达到既可以固定该热管本体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厚度的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I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第I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第3实施例的前视剖面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第I实施例的散热元件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第2实施例的散热元件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第I实施例的散热元件前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3实施例的散热元件前视图;图8为现有的中层框架的前视剖面局部放大图。其中,附图标记10 框体101 容室11 外框12 板体13装设孔131下固定部132上固定部20散热元件21热管本体211内腔室212烧结部213外周缘2131 侧缘2132 端缘214底周缘22固定片22a固定片22b固定片70 中框71 穿孔80 热管90 贴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包含一框体10以及一散热元件20。该框体10,其具有一容室101、一外框11、一板体12以及一装设孔13。该容室101形成于该框体10内。该外框11形成于该框体10上。该板体12形成于该框体10上且受该外框11所围绕。该装设孔13贯穿形成于该板体12上,该装设孔13具有一下固定部131以及一上固定部132,该下固定部131形成于该装设孔13内侧周缘的底部,该上固定部132形成于该装设孔13内侧周缘的顶部。请参阅图4至图7,该散热元件20可为一薄型热管,其设置于该装设孔13内,且具有一热管本体21以及两固定片22,该热管本体21设置于该装设孔13内,且该热管本体21具有一内腔室211、一烧结部212、一冷却剂、一外周缘213以及一底周缘214,该内腔室211形成于该热管本体21内,该烧结部212可为金属烧结粉、金属网、编织金属纤维数,该烧结部212设置于该内腔室211内。该冷却剂可为水或是其他可进行相变的液体,该冷却剂设置于该内腔室211内。该热管本体21的一端可紧密贴覆于运算单元或是会发热的元件上,并透过该内腔室211内的冷却剂吸收热量,该冷却剂再经由相变转为气态而飘送至该内腔室211的另一端,最后透过毛细现象凝结于该烧结部212并回流至贴覆于运算单元或是发热元件的一端。该外周缘213形成于该热管本体21上,且该外周缘213具有两侧缘2131以及两端缘2132,该两侧缘2131分别形成于该外周缘213的两侧,且两侧缘2131相对,该两端缘2132分别形成于该外周缘213的两端。该底周缘214形成于该热管本体21的底部。该固定片22为薄型片体,且两固定片22分别形成于该热管本体21上,且两固定片22分别固定于该装设孔13的内侧表面上。于本技术的第I实施例中,该散热元件20具有两固定片22,该固定片22为矩形片体,且两固定片22分别形成于该散热元件20的两侧缘2131上,且两固定片22与该下固定部131相互焊接固定,如图2、图4及图6所示。于本技术的第2实施例中,该固定片22a为弧状片体,且两固定片22a分别形成于该散热元件20的两端缘2132上,两固定片22a焊接固定于该装设孔13的内侧表面上,如图5所示。其中,于本技术的第3实施例中,该散热元件20具有两固定片22b,两固定片22b分别形成该底周缘214上,且两固定片22b与该上固定部132相互焊接固定,如图3及图7所示。通过上述技术手段,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固定片22形成于该热管本体21上,且固定于该装设孔13的内侧表面上,其可以避免需使用贴片将该热管本体21与该框体10相互固定,而可以直接以焊接的方式使两固定片22分别固定于该装设孔13的内侧表面上,以达到既可以固定该热管本体21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厚度的效果。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体,其具有一容室、一外框、一板体以及一装设孔,该外框位于该框体上,该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移动装置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体,其具有一容室、一外框、一板体以及一装设孔,该外框位于该框体上,该板体位于该框体上且该外框围绕该板体,该装设孔贯穿位于该板体上;以及一散热元件,设置于该框体内,其具有一热管本体以及固定片,该热管本体设置于该装设孔内,且该热管本体具有一内腔室、一外周缘以及一底周缘,该内腔室位于该热管本体内,该外周缘位于该热管本体上,该底周缘位于该热管本体的底部,两固定片为薄型片体,分别位于该热管本体上,且分别固定于该装设孔的内侧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安智陈志伟范纲铭
申请(专利权)人: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