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106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3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栽机,包括机架,在机架前端设置牵引架,机架前半部上方设置种苗箱,种苗箱下方设置第一变速箱,第一变速箱通过链轮传动驱动打孔种苗装置,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二变速箱;种苗箱连接苗盘工作台,在苗盘工作台上设置有旋转苗盘,在旋转苗盘上设有放置移栽秧苗的放苗管,在旋转苗盘的中部设置圆形漏孔,通过橡胶软管连接打孔种苗装置内的种苗管,第二变速箱的输出轴第八轴驱动旋转苗盘,并通过链轮驱动第九轴带动旋转苗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了平面四杆式点播移栽,解决了目前移栽类机具无法进行点播移栽等问题,移栽秧苗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小、减少移栽时间、不损伤幼苗。该机具结构紧凑且新颖,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栽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地区秧苗移栽主要靠人工手动完成,马铃薯、洋葱、番茄等蔬菜类秧苗,移栽量大,移栽用时长,人工手动完成较为困难,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易伤苗且成本较高,造成部分适宜栽植地区无法进行大规模种植,成为了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国内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夏季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低,昼夜温差大,造成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在种植番茄、洋葱等经济作物时,需覆膜进行保温保湿。国内现有大部分移栽机械移栽方式无法满足等距移栽、覆膜功能、劳动强度小和操作简单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移栽机。以代替人工进行起垄苗床上秧苗的均匀移栽和覆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栽机,其主要特点在于包括机架,在机架前端设置牵引架,机架前半部上方设置种苗箱,种苗箱下方设置第一变速箱,第一变速箱通过链轮传动驱动打孔种苗装置,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二变速箱;种苗箱连接苗盘工作台,在苗盘工作台上设置有旋转苗盘,在旋转苗盘上设有放置移栽秧苗的放苗管,在旋转苗盘的中部设置圆形漏孔,通过橡胶软管连接打孔种苗装置内的种苗管,第二变速箱的输出轴第八轴驱动旋转苗盘,并通过链轮驱动第九轴带动旋转苗盘。所述的移栽机,还包括有机架后半部分对称设有五对挂接架,在挂接架从前向后依次挂接卷膜架、压膜杆、辅助轮、覆膜盘、行走轮,挂接架,挂接架上设置调节高度的行走轮;在挂接架外侧设有调节挂接在挂接架上的部件高度对顶螺母,挂接架内设有调节确定压膜、覆土高度的挂接部件。所述的移栽机,所述的链轮传动装置包括有第一变速箱的输出第一轴和输出第二轴;第一变速箱经第二轴、第一传动链条驱动第三轴,第三轴为第二变速箱的输入轴,第二变速箱的输出轴第八轴通过第二传动链条连接第九轴,第九轴驱动旋转苗盘;第二轴通过第三传动链条驱动第六轴、第六轴驱动打孔种苗装置上的主动杆;第六轴通过第四传动链条驱动第四轴,第四轴驱动打孔种苗装置上的辅助动力杆;第一轴通过第五传动链条驱动第七轴,第七轴驱动打孔种苗装置上的主动杆;第七轴通过第六传动链条驱动第五轴;第五轴驱动打孔种苗装置上的辅助动力杆;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和第七轴套于机架上。所述的移栽机,所述的移栽机,在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座椅。所述的移栽机,所述的打孔种苗装置包括有主动杆、辅助动力杆、移动滑槽、从动杆、打孔器、种苗管,在机架两侧各设主动杆;一侧主动杆连接于第六轴,另一侧的主动杆连接于第七轴;辅助动力杆,一侧辅助动力杆连接于第四轴,另一侧的辅助动力杆连接第五轴,第四轴、第五轴、第六轴和第七轴连接于机架上,主动杆、辅助动力杆、从动杆、机架部分构成四杆机构,辅助动力杆另一端活动连接从动杆中部的滑槽,辅助动力杆连接处在滑槽内进行规律移动,从动杆一端连接主动杆,另一端连接打孔器,种苗管位于主动杆连接端和滑槽之间的从动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移栽机突破了其他移栽机械无法达到等距移栽和覆膜等条件,采用了平面四杆式点播移栽,解决了目前移栽类机具无法进行点播移栽等问题,移栽秧苗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减小、减少移栽时间、不损伤幼苗。该机具结构紧凑且新颖,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以平面四杆机构为核心的双曲柄连杆打孔机构,以及双曲柄连杆打孔机构与下种装置联动的结构,由于双曲柄连杆打孔机构比较灵活、打孔曲线相对合理,近似于余摆线,避免撕膜和塌穴,且巧妙地应用曲柄连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及运动状态,使其完成精准打孔作业,同时使打孔动作与下种动作、覆土动作同步进行,实现了一次可完成开穴、下种任务。设置的可旋转式苗盘和四杆打孔种苗方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可栽种不同秧苗类作物,其单穴播种量可随意调整,实现机具的使用价值最大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技术传动系统示意图;图2 (b)为本技术去壳后的结构不意图;图2(c)为本技术第六轴部分局部放大图;图2(d)为本技术第二轴部分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打孔种苗装置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旋转苗盘工作部分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旋转苗盘示意图。图中:1.打孔种苗装置;2.旋转苗盘;3.第一变速箱;4.第二变速箱;5.第一轴;6.第二轴;7.第三轴;8.第四轴;9.第五轴;10.第六轴;11.第七轴;12.第八轴;13.第九轴;14第一链轮;15.第二链轮16.第三链轮17.第四链轮18.第五链轮;19.第六链轮;20.第七链轮;21.第八链轮;22.第九链轮;23.第十链轮;24.第^^一链轮;25.第十二链轮;26.第一传动链条27.第二传动链条28.第三传动链条;29.第四传动链条;30.第五传动链条;31.第六传动链条;32.卷膜架33.压膜杆;34.辅助轮;35.覆膜盘;36.种苗箱;37.橡胶软管;38.挂接架;39.苗盘工作台;40.对顶螺母;41.机架;42.牵引架;43.行走轮;44.座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下面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见图 1、图 2(a)、图 2(b)、图 2(c)、图 2(d)、图 3、图 4(a)、图 4(b),一种移栽机,包括机架41,在机架41前端设置牵引架42,机架41前半部上方设置种苗箱36,种苗箱36下方设置第一变速箱3,第一变速箱3通过链轮传动驱动打孔种苗装置1,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二变速箱4 ;种苗箱36连接苗盘工作台39,在苗盘工作台39上设置有旋转苗盘2,在旋转苗盘2上设有放置移栽秧苗的放苗管2-1,在旋转苗盘2的中部设置圆形漏孔39-2,通过橡胶软管37连接打孔种苗装置I内的种苗管1-6,第二变速箱4的输出轴第八轴12驱动旋转苗盘2-1,并通过链轮驱动第九轴13带动旋转苗盘2-2。所述的移栽机,还包括有机架41后半部分对称设有五对挂接架38,在挂接架38外侧设置调节挂接在挂接架38上的部件高度对顶螺母40,挂接架38内挂接部件上下调节挂接高度,可确定压膜、覆土高度,需调节时,松开挂接架上的对顶螺母40,所挂接的机构可上下移动,手动调节确定挂接高度后,拧紧螺母,完成调节。所设置对顶螺母40锁紧,防止挂接出现松动。挂接架从前向后依次挂接卷膜架32、压膜杆33、辅助轮34、覆膜盘35、行走轮43,挂接架38在机架41伸出的长度不同。挂接架38上设置可调节高度的行走轮43,确定整机高度。所述的移栽机,链轮传动装置包括有第一变速箱3的输出第一轴5和输出第二轴6;第一变速箱3经第二轴6经第一传动链条26驱动第三轴7,第三轴7为第二变速箱4的输入轴,第二变速箱4的输出轴第八轴12,第八轴12通过第二传动链条27连接第九轴13,第九轴13驱动旋转苗盘2 ;第二轴6通过第三传动链条28驱动第六轴10、第六轴10驱动打孔种苗装置I上的主动杆1-1-1 ;第六轴10通过第四传动链条29驱动第四轴8,第四轴8驱动打孔种苗装置I上的辅助动力杆1-2-1 ;第一轴5通过第五传动链条30驱动第七轴11,第七轴11驱动打孔种苗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栽机,其特征在于有包括机架,在机架前端设置牵引架,机架前半部上方设置种苗箱,种苗箱下方设置第一变速箱,第一变速箱通过链轮传动驱动打孔种苗装置,通过传动轴驱动第二变速箱;种苗箱连接苗盘工作台,在苗盘工作台上设置有旋转苗盘,在旋转苗盘上设有放置移栽秧苗的放苗管,在旋转苗盘的中部设置圆形漏孔,通过橡胶软管连接打孔种苗装置内的种苗管,第二变速箱的输出轴第八轴驱动旋转苗盘,并通过链轮驱动第九轴带动旋转苗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平罗金琪孙伟张华高森德贾永刚康迪鑫李迪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