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吹灰用爆炸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6790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吹灰用爆炸罐,包括:罐,其为一带有空腔的圆筒形结构;第一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罐的第一端;均流板,其设置在所述罐内的横切面上,将所述罐分割为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均流板上设置多个贯通孔,且所述均流板具有向所述第一端突起的弧度;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其设置在均流板边缘与所述罐接触处;以及出气口,其设置在所述罐第二腔室内;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的夹角大于100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确保了爆炸罐内气体混合充分,燃烧彻底,同时也对燃烧产生的水蒸气进行吸收处理,保障了爆炸罐内环境的干燥,减少积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吹灰用爆炸罐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技术中的弱爆炸罐结构是由顶部进气,气体由于流动的惯性直接冲向罐体的中下部。这种结构的混合气在罐内的充满度低,混合气被引发后产生的爆震冲击波与高温气体射流低。因此现有技术中采用侧面进气的方法,但是有的侧面进气的弱爆炸罐采用分流装置以期使得气体在罐内的充满度更高。但实际情况是,分流装置设置不当,造成作用不大,浪费了额外的零件,增加了成本。并且,国内现有技术中的弱爆炸罐内的燃料与助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易于凝结在爆炸罐内侧壁上,造成吸灰以及积灰更严重,缩短了爆炸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多个布局合理的进气口的锅炉吹灰用爆炸罐,本技术中将爆炸罐的进气装置分成设置在第一腔室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进入的燃料与第二进气口输入的助燃气体交叉流动,在爆炸罐的第一腔室内混合均匀后进入第二腔室进行充分燃烧后喷出进行锅炉清灰;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定干燥功能的锅炉吹灰用爆炸罐,本技术中在爆炸罐内第一腔室内设置气液过滤网和干燥剂,以对爆炸罐内反冲向均流板上以及第一腔室的气体进行除湿处理,减少水分在爆炸罐内凝结,避免积灰现象,延长爆炸罐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和一些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锅炉吹灰用爆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其为一带有空腔的圆筒形结构;第一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罐的第一端;均流板,其设置在所述罐内的横切面上,将所述罐分割为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均流板上设置多个贯通孔,且所述均流板具有向所述第一端突起的弧度;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其设置在均流板边缘与所述罐接触处;以及出气口,其设置在所述罐第二腔室内;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的夹角大于100度。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气液过滤网,其覆盖在所述第一腔室侧的所述均流板表面。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口径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口径的比例为1-2: 1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体积比为1-2: 5。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内侧壁帖附有干燥剂。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均流板的弧度为110-150度。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点火装置,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喷嘴,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带有多个布局合理的进气口的锅炉吹灰用爆炸罐,本技术中将爆炸罐的进气装置分成设置在第一腔室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进入的燃料与第二进气口输入的助燃气体交叉流动,在爆炸罐的第一腔室内混合均匀后进入第二腔室进行充分燃烧后喷出进行锅炉清灰;分流板将罐分成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为气体混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并且也不用再单独设置混合气罐,节省生产成本,另外,分流板将混合气体均匀分流之后进入第二腔室进行爆燃,燃烧更充分均匀;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定干燥功能的锅炉吹灰用爆炸罐,本技术中在爆炸罐内第一腔室内设置气液过滤网和干燥剂,以对爆炸罐内反冲向均流板上以及第一腔室的气体进行除湿处理,减少水分在爆炸罐内凝结,避免积灰现象,延长爆炸罐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锅炉吹灰用爆炸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锅炉吹灰用爆炸罐的一种实现方式为,包括:罐4,其为一带有空腔的圆筒形结构;第一进气口 I,其设置在所述罐的第一端;均流板7,其设置在所述罐内的横切面上,将所述罐分割为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2和第二腔室6,所述均流板上设置多个贯通孔8,且所述均流板具有向所述第一端突起的弧度;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 3,其设置在均流板边缘与所述罐接触处;以及出气口 5,其设置在所述罐第二腔室内;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的夹角大于100度。在上述方案中,罐内设置均流板将罐分成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为气体混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并且也不用再单独设置混合气罐,节省生产成本,另外,分流板将混合气体均匀分流之后进入第二腔室进行爆燃,燃烧更充分均匀;设置多个布局合理的进气口分别为设置在第一腔室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进入的燃料与第二进气口输入的助燃气体交叉流动,在爆炸罐的第一腔室内混合均匀后进入第二腔室进行充分燃烧后喷出进行锅炉清灰;在图1所示的实现方式中设置了两个第二进气口,为爆炸罐提供助燃气体,使得助燃气体与燃料相互交叉流动,促进其混合均匀。其中,还包括:气液过滤网10,其覆盖在所述第一腔室侧的所述均流板表面。在上述方案中,爆炸罐内第一腔室内设置气液过滤网,这样可以对爆炸罐的第二腔室内反冲向均流板上以及第一腔室的气体进行过滤处理,减少水分在爆炸罐内凝结,避免积灰现象,延长爆炸罐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口径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口径的比例为1-2: 1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体积比为1-2: 5。在上述方案中,第二腔室设置为比第一腔室的体积大,这样可以给爆燃气体足够的空间,避免爆燃气体反冲向第一腔室,对燃料与助燃气体起到一定的节能和保护的作用,提高爆炸罐的安全性能。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内侧壁帖附有干燥剂9。其中,所述均流板的弧度为110-150度。在上述方案中,均流板设置为具有弧度,可以提高均流板的分散气体的表面积,使气体能全方位、均匀且快速进入第二腔室;并且均流板与第二腔室的接触处为弧形,没有死角,也较少了积灰的产生。其中,还包括:点火装置,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喷嘴,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或所述第二进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带有多个布局合理的进气口的锅炉吹灰用爆炸罐,本技术中将爆炸罐的进气装置分成设置在第一腔室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进入的燃料与第二进气口输入的助燃气体交叉流动,在爆炸罐的第一腔室内混合均匀后进入第二腔室进行充分燃烧后喷出进行锅炉清灰;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一定干燥功能的锅炉吹灰用爆炸罐,本技术中在爆炸罐内第一腔室内设置气液过滤网和干燥剂,以对爆炸罐内反冲向均流板上以及第一腔室的气体进行除湿处理,减少水分在爆炸罐内凝结,避免积灰现象,延长爆炸罐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主权项】1.一种锅炉吹灰用爆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其为一带有空腔的圆筒形结构; 第一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罐的第一端; 均流板,其设置在所述罐内的横切面上,将所述罐分割为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均流板上设置多个贯通孔,且所述均流板具有向所述第一端突起的弧度;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其设置在均流板边缘与所述罐接触处;以及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吹灰用爆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其为一带有空腔的圆筒形结构;第一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罐的第一端;均流板,其设置在所述罐内的横切面上,将所述罐分割为两个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均流板上设置多个贯通孔,且所述均流板具有向所述第一端突起的弧度;至少一个第二进气口,其设置在均流板边缘与所述罐接触处;以及出气口,其设置在所述罐第二腔室内;其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内气体的流动方向的夹角大于10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峥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凡元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