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硬密封旋球卸灰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2378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尘硬密封旋球卸灰阀,包括阀体、转动上阀杆、转动下阀杆、后盖、对开环、环状压板、内六角螺栓、软硬双重密封阀座、球体、填料、填料压盖、上阀杆隔离套、下阀杆隔离套、上自润滑轴套、下自润滑轴套、支架、涡轮传动装置和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所述阀体腔内分别与上阀杆隔离套上部和下阀杆隔离套的下部接触部位加工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上阀杆隔离套密封圈和下阀杆隔离套密封圈。阀体内腔设有堆焊硬质合金的表面镀层处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驱动方式灵活、制作成本低、密封性好、自锁性强、操作方便、维修量小、便于进行检修、维修费用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硬密封旋球卸灰阀,具体涉及一种防尘硬密封旋球卸灰阀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除尘装置应用需求不断扩大。现阶段除尘装置的灰斗下部设置安装的卸灰阀通常使用的是星形卸灰阀或是翻板阀或是硬密封旋球阀,用于控制灰尘的通流与截止。星形卸灰阀结构复杂、价格昂贵,易堵塞;翻板阀密封性差,自锁性差,三者中使用硬密封旋球阀经济效益性最好,但硬密封旋球阀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灰尘就会进入阀体与阀杆的安装孔位间隙内,如堆积到一定程度作为转动部件的阀杆则会抱死,导致硬密封旋球阀不能进行正常工作,严重影响了除尘装置的使用效率,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故障,就需要整个除尘装置停产进行检修维护处理,相当费时费力,从而导致卸灰阀故障率高,维修费用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使其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大大降低。伴随着这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技术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硬密封旋球阀灰尘进入阀体与阀杆的安装孔位间隙内,堆积到一定程度作为转动部件的阀杆则会抱死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尘效果好,经济效益高、便于检修维护等的防尘硬密封旋球卸灰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尘硬密封旋球卸灰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转动上阀杆、转动下阀杆、后盖、对开环、环状压板、内六角螺栓、软硬双重密封阀座、球体、填料、填料压盖、上阀杆隔离套、下阀杆隔离套、上自润滑轴套、下自润滑轴套、支架、祸轮传动装置和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所述阀体和球体通过转动上阀杆和转动下阀杆连接,球体和软硬双重密封阀座通过环状压板和内六角螺栓连接,内设密封垫片,阀体上端和支架紧固,阀体下端和后盖连接;转动上阀杆的上端与涡轮传动装置连接,涡轮传动装置上设有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转动上阀杆的中间光杆部分通过填料压盖压缩填料实现密封,转动下阀杆通过对开环限位,上阀杆隔离套套装在阀体腔内的转动上阀杆裸露与石灰接触部分,上阀杆隔离套上端插入阀体腔内的上安装孔位内,下端插入球体与旋转上阀杆连接端面内;下阀杆隔离套套装在下阀杆裸露与石灰接触部分,下阀杆隔离套下端插入阀体腔内的下安装孔位内,上端插入球体与旋转下阀杆连接端面内;上自润滑轴套外壁与上安装孔位内壁贴紧且滑动配合,下自润滑轴套外壁与下安装孔位内壁贴紧且滑动配合。所述阀体上端和支架通过螺栓连接,阀体下端和后盖通过密封圈和螺栓压缩实现密封。所述阀体内腔设有堆焊硬质合金的表面镀层处理。所述上阀杆隔离套和下阀杆隔离套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阀体腔内分别与上阀杆隔离套上部和下阀杆隔离套的下部接触部位加工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上阀杆隔离套密封圈和下阀杆隔离套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驱动方式灵活,制作成本低,密封性好,自锁性强,无堵塞,操作方便,维修量小,降低了硬密封旋球卸灰阀的操作故障率,并且便于进行检修、维护、更换,维修费用成本低,使用效果好,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及使用寿命,可靠性获得了大大提高,适用于各种灰尘的通流与截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1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阀体2.转动下阀杆3.后盖4.密封圈5.对开环6.下自润滑轴套 7.环状压板 8.内六角螺栓 9.密封垫片 10.软硬双重密封阀座 11.球体12.耐磨密封面13.上自润滑轴套14.填料15.填料压盖16.支架17.涡轮传动装置18.转动上阀杆19.上阀杆隔离套20.下阀杆隔离套21.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22.上阀杆隔离套密封圈23.下阀杆隔离套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图3,一种防尘硬密封旋球卸灰阀,包括阀体1、转动下阀杆2、后盖3、密封圈4、对开环5、下自润滑轴套6、环状压板7、内六角螺栓8、密封垫片9、软硬双重密封阀座10、球体11、耐磨密封面12、上自润滑轴套13、填料14、填料压盖15、支架16、涡轮传动装置17、转动上阀杆18、上阀杆隔离套19、下阀杆隔离套20、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21、上阀杆隔离套密封圈22、下阀杆隔离套密封圈23。所述阀体I腔内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安装孔位,上安装孔位设置有转动上阀杆18,下安装孔位设置有转动下阀杆2,阀体I腔内设置有球体11,球体11的上部、下部分别与转动上阀杆18和转动下阀杆2连接为一体;阀体I腔内的右侧设置有阀座安装孔位,阀座安装孔位上设置有软硬双重密封阀座10,阀座安装孔位上还设置有固定所述软硬双重密封阀座10的环状压板7和内六角螺栓8,内设密封垫片9,阀体I下端和后盖3通过密封圈4和螺栓压缩实现密封。球体11是圆形面板后侧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阀杆连接架,圆形面板的侧壁为球面,球面与软硬双重密封阀座10配合并密封。阀体I腔内的上安装孔位内设置有台阶,台阶上侧的转动上阀杆18套装有上自润滑轴套13,上自润滑轴套13外壁与上安装孔位内壁贴紧且滑动配合,下安装孔位内设置有台阶,台阶下侧的转动下阀杆2套装有下自润滑轴套6,下自润滑轴套6外壁与下安装孔位内壁贴紧且滑动配合。上自润滑轴套13上侧的转动上阀杆18壁面和上安装孔位内壁之间填充有填料14,填料14为油性石墨填料,填料14上侧的上阀杆18套装有填料压盖15,填料压盖15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架16上。在阀体I腔内的上阀杆18裸露与灰尘接触部分套装了上阀杆隔离套19,上阀杆隔离套19上端插入阀体I腔内的上安装孔位内、下端插入球体11与上阀杆18连接端面内;转动下阀杆2裸露与灰尘接触部分套装了下阀杆隔离套20,下阀杆隔离套20下端插入阀体I腔内的下安装孔位内、上端插入球体11与下阀杆2连接端面内,转动下阀杆2通过对开环5限位。见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在阀体I腔内与上阀杆隔离套19上部的接触部位加工有环形槽,用于安装上阀杆隔离套密封圈22,与下阀杆隔离套20下部的接触部位加工有环形槽,用于安装下阀杆隔离套密封圈23,上、下阀杆隔离套为不锈钢保护套起密封保护的作用,上、下阀杆隔离套密封圈起双重密封保护的作用,防止灰尘进入阀体与阀杆的安装孔位间隙内,阀杆出现抱死现象,导致阀门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阀体I的上方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架16,支架16上设置有涡轮传动装置17,涡轮传动装置17的中间部位设置有输出接盘,为八角形内切圆轴套作为动力输出的输出端,输出端与上阀杆18输入端方轴进行连接并带动其转动,从而带动球体11的转动,用于控制灰尘的通流与截止。球体11的球面上设置有耐磨密封面12,耐磨密封面12的材质为硬质合金,其也可以采用金属陶瓷面。以下实施例在以本技术为前提下进行实施,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见图1-图2,为本技术采用涡轮传动装置实施的实施例。涡轮传动装置17与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21连接,作为硬密封旋球卸灰阀的动力驱动装置,可通过配套的远程PLC控制系统控制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21的启闭,从而控制防尘硬密封旋球阀的启闭及灰尘输送管道的截断和调节。本例中的驱动方式可以置换为采用手动操作轮的手动装置驱动。【主权项】1.一种防尘硬密封旋球卸灰阀,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尘硬密封旋球卸灰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转动上阀杆、转动下阀杆、后盖、对开环、环状压板、内六角螺栓、软硬双重密封阀座、球体、填料、填料压盖、上阀杆隔离套、下阀杆隔离套、上自润滑轴套、下自润滑轴套、支架、涡轮传动装置和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所述阀体和球体通过转动上阀杆和转动下阀杆连接,球体和软硬双重密封阀座通过环状压板和内六角螺栓连接,内设密封垫片,阀体上端和支架紧固,阀体下端和后盖连接;转动上阀杆的上端与涡轮传动装置连接,涡轮传动装置上设有多回转阀门电动执行机构;转动上阀杆的中间光杆部分通过填料压盖压缩填料实现密封,转动下阀杆通过对开环限位;上阀杆隔离套套装在阀体腔内的转动上阀杆裸露与石灰接触部分,上阀杆隔离套上端插入阀体腔内的上安装孔位内,下端插入球体与旋转上阀杆连接端面内;下阀杆隔离套套装在下阀杆裸露与石灰接触部分,下阀杆隔离套下端插入阀体腔内的下安装孔位内,上端插入球体与旋转下阀杆连接端面内;上自润滑轴套外壁与上安装孔位内壁贴紧且滑动配合,下自润滑轴套外壁与下安装孔位内壁贴紧且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光孙亮常少文高媛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市阀门电控制造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