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功能的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2068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1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本体、一电源盒及一加强肋,所述发光本体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和一灯罩,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固定在所述灯罩上的固定部,所述电源盒包括一外壳、一侧盖及从所述侧盖延伸出的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形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有一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一用以将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凸出部,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使得所述驱动电源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以其高效低耗的特性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在使用时,通常将发光二极管芯片串联在一起形成灯条,再将多个灯条电性连接以产生足够强的发光亮度,同时安装一透镜使得发出的光线被扩散开来以增加照明的广度。传统的发光二极管不具有防水功能,当发光二极管被淋湿后容易造成线路短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发光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本体、一电源盒及一加强肋,所述发光本体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和一灯罩,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固定在所述灯罩上的固定部,所述电源盒包括一外壳、一侧盖及从所述侧盖延伸出的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形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有一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一用以将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凸出部,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使得所述驱动电源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处。优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背面设有若干散热柱,所述散热柱排列成阵列状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优选地,所述灯罩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孔,螺丝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固定部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固定在所述灯罩上。优选地,所述灯罩的表面设有多个用以促进所述散热柱所在的区域和外部的空气流通的散热孔。优选地,所述发光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两安装孔,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从而将所述发光装置固定到外部的固定装置上。优选地,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还设有一用以降低所述电源盒的重量的第一开口,所述加强肋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一用以降低所述发光装置的重量的第二开口。有益效果:本技术发光装置通过所述支撑板上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有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以将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凸出部,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使得所述驱动电源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处,由于所述侧盖对所述电源盒的密封作用,液体不会进入所述电源盒内而损坏所述驱动电源内的电子元件,同时由于所述驱动电源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处,进入所述电源盒内的液体流向所述外壳的底部,也不会损坏所述驱动电源内的电子元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光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发光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发光装置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发光本体110、一电源盒120及一设置在所述发光本体110和所述电源盒120之间的加强肋130。所述发光本体110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111和一灯罩112。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的背面设有若干散热柱113。所述散热柱113排列成阵列状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部114,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固定在所述灯罩112上。所述灯罩112设在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的上方。所述灯罩1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孔115,螺丝穿过所述固定孔115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的固定部114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固定在所述灯罩112上。所述灯罩112的表面设有多个散热孔116,所述多个散热孔116用以促进所述散热柱113所在的区域和外部的空气流通,从而提高所述发光装置的散热性能。所述发光本体110的另一端设有两安装孔117,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117从而将所述发光装置固定到外部的固定装置上。所述电源盒120包括一外壳121、一侧盖122及从所述侧盖122延伸出的一支撑板123。所述侧盖122和所述支撑板123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外壳121上。所述支撑板123的两侧向上弯折形成一容置槽124,所述容置槽124上设有一驱动电源125。所述驱动电源125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电性连接,从而为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111供电。所述外壳121的内壁设有一沿外壳121的轴向延伸出的凸出部126,用以将所述支撑板123固定在所述外壳121的内部。所述支撑板123延伸至所述外壳121的内部,使得所述驱动电源125位于所述外壳12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容置槽124的底部还设有一第一开口 127。所述第一开口 127用以降低所述电源盒120的重量,并可避免液体在所述容置槽124内聚集而对损坏所述驱动电源125内的电子元件。所述加强肋130设置在所述发光本体110和所述电源盒120之间。所述加强肋130分别与所述灯罩112和外壳121固定连接,从而增强所述发光本体110和所述电源盒120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加强肋130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一第二开口 131,用以降低所述发光装置的重量。当有液体进入所述发光装置时,由于所述侧盖122对所述电源盒120的密封作用,液体不会进入所述电源盒120内而损坏所述驱动电源125内的电子元件。同时由于所述驱动电源125设置在所述外壳121的中心位置处,进入所述电源盒120内的液体流向所述外壳121的底部,也不会损坏所述驱动电源125内的电子元件。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本体、一电源盒及一加强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本体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和一灯罩,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固定在所述灯罩上的固定部,所述电源盒包括一外壳、一侧盖及从所述侧盖延伸出的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形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有一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一用以将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凸出部,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使得所述驱动电源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背面设有若干散热柱,所述散热柱排列成阵列状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固定孔,螺丝穿过所述固定孔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固定部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固定在所述灯罩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的表面设有多个用以促进所述散热柱所在的区域和外部的空气流通的散热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两安装孔,螺丝穿过所述安装孔从而将所述发光装置固定到外部的固定装置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还设有一用以降低所述电源盒的重量的第一开口,所述加强肋的中间位置处形成一用以降低所述发光装置的重量的第二开口。【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本体、一电源盒及一加强肋,所述发光本体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和一灯罩,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固定在所述灯罩上的固定部,所述电源盒包括一外壳、一侧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装置,包括一发光本体、一电源盒及一加强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本体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模块和一灯罩,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以将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固定在所述灯罩上的固定部,所述电源盒包括一外壳、一侧盖及从所述侧盖延伸出的一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形成一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上设有一驱动电源,所述驱动电源和所述发光二极管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外壳内设有一用以将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凸出部,所述支撑板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内部,使得所述驱动电源位于所述外壳的中心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立福王春荣邓明
申请(专利权)人:毕节兴国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