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涂自处理式颗粒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915312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19:01
一种预涂自处理式颗粒过滤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顶部设有排空口、进液接管B和进气接口,筒体的底部设有排废口,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端的位置设有进液接管A和出液接管,筒体内设有由多个滤芯和排液管路构成的过滤组件,筒体外设有旁通管路A和旁通管路B,在两管路上分别设有循环泵A和循环泵B,旁通管路A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接管A及排液管路连接,形成预涂循环通路;旁通管路B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接管B的外端和出液接管的外端连接,形成排液循环通路;在筒体内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与进液接管B的内端连接的喷淋装置;进气接口与设在筒体外的进气管路连接,进气管路与外界的氮气供气装置连接,形成充气系统。本装置使预涂液通过排液管自行排出,增强了预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采出的原油或天然气中颗粒杂质的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预涂自处理式颗粒过滤置。
技术介绍
地下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中一般都伴有大量的杂质和微生物,前期还会有大量的钻井液及易形成沉淀的游离状离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对管道进行腐蚀、堵塞,对设备造成磨损,对产品质量造成污染,给现场及陆地处理厂及炼化厂的生产带来困难和挑战,因此,必须在平台现场对从井底采出的油气进行净化处理。另外,在某些工艺环节会涉及到一些易耗品的回收利用,但是这些使用后的物料中也掺杂着许多杂质,在此环节就需要将杂质及易形成沉淀的离子除去。长期以来,油田地面工程中的固态颗粒主要以过滤处理和离心分离处理来实现分离。而易形成沉淀的离子主要是添加药剂形成沉淀后过滤和添加抑制剂来处理。这种常规处理方法普遍存在大型设备多、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流程不密闭、系统压力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化学药剂的使用虽然暂时性抑制了沉淀的形成,但是对后期的处理还是存在着不利因素。颗粒过滤技术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的吸附材料附着在滤芯的滤布上形成滤饼层,实现对气体中或液体中颗粒杂质过滤的技术。颗粒过滤技术以过滤效率高、过滤性能容易调节、耐高温、耐高压、拓展性强、能实现在线同时处理等优点而日益引起国际石油工程技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原油除砂、除细小颗粒杂质以及处理易耗液体回收和污水净化等方面都存在着技术经济上的可行性和工程应用的广阔前景。目前,现有技术中常见颗粒过滤装置,参见附图2,包括筒体1,筒体的顶部设有排空口 110,筒体的底部设有排废口 120,在筒体内设有由多个滤芯210通过排液管220并接构成的过滤组件2,排液管延伸至筒体的外部,在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设有进/排液管3’,在筒体的外部设有分别通过三通接头与进/排液管的外端及排液管的外端连接的旁通管路A4,在旁通管路A上安装有循环泵A5,在旁通管路A上、进/排液管的外端位置及排液管的外端部均设阀门,这样通过筒体与旁通管路A的连接形成预涂循环通路。上述颗粒过滤装置在进行原油或天然气过滤前,首先要在滤芯的滤布上完成滤饼层的预涂,具体过程为:首先开启进/排液管路外端位置的阀门,同时使旁通管路A上的阀门及排液管外端位置的阀门处于关闭状体,这样使含有预涂物质的预涂液从进/排管进入筒体内,待预涂液充满筒体后,关闭进/排液管路外端位置的阀门和筒体顶部的排空口 ;然后开启旁通管路A上的阀门和循环泵A,使进入筒体内的预涂液在由筒体和旁通管路A连接构成的预涂循环通路内进行循环,在预涂液循环的过程中,预涂物质逐渐附着在滤芯的外裹滤布上,经过一定时间的预涂后,在滤布上形成由预涂物质构成的均匀的滤饼层。当滤饼层预涂完成后,循环泵A及旁通管路A上的阀门关闭,开启进/排液管外端位置的阀门,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筒体内的预涂液经进/排液管路的出口排出,接下来待滤芯上的滤饼层干化后,就可将待过滤的石油或天然气经进/排液管路注入到筒体内,进行颗粒杂质的过滤了。上述颗粒过滤装置在预涂液从筒体内排出的过程中,已附着在滤布上的部分预涂颗粒物质会随着水流下行脱离下来,且随着预涂液同时排出,这样,就大幅降低了预涂效果,继而影响了过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加大滤饼层附着力、增强预涂效果,从而提高过滤效率的预涂自处理式颗粒过滤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涂自处理式颗粒过滤装置,包括竖直支撑在架体上的筒体,筒体的顶部设有排空口,筒体的底部设有排废口,筒体内设有由多个滤芯通过排液管路并接构成的过滤组件,排液管路延伸至筒体外部,在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设有伸入到筒体内的进液接管A ;在筒体外设有旁通管路A,在旁通管路A上安装有循环泵A,旁通管路A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接头与进液接管A及排液管路连接,形成预涂循环通路,在旁通管路A上、进液接管A的外端位置及排液管路的外端位置均安装有阀门,其特征在于:在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还设有伸入到筒体内的出液接管,在筒体的顶部设有伸入到筒体内的进液接管B,在筒体外还设有旁通管路B,在旁通管路B上安装有循环泵B和阀门,旁通管路B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接管B的外端和出液接管的外端连接,形成排液循环通路,在筒体内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与进液接管B的内端连接的喷淋装置;在筒体的顶部还设有进气接口,进气接口与设置在筒体外的进气管路连接,进气管路与外界的氮气供气装置连接,形成充气系统,在进气管路上安装有阀门。本技术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在筒体外还安装有能检测筒体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计。进液接管A位于筒体内的部分和出液接管位于筒体内的部分均设有向下的弯头结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颗粒过滤装置通过增设上述排液用循环通路及充气系统,在两者的配合下,使滤芯的内外形成一定的压差,该压差一方面使预涂液通过滤饼层、滤布层进入到滤筒内,最终通过排液管自行排出,从而形成一种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排液方式;另一方面该压差施加给由预涂物料形成的滤饼层朝向滤芯内部的压力,由于该压力的作用,大幅度提高了滤饼层在滤芯上的附着力,从而增强了预涂效果,进而提高了过滤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颗粒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110、排空口 ;120、排废口 ;130、进气接口 ;2、过滤组件;210、滤芯;220、排液管路;3、进液接管A ;3’、进/排液管;4、旁通管路A ;5、循环泵A ;6、出液接管;7、进液接管B ;8、旁通管路B ;9、循环泵B ;10、喷淋装置;11、进气管路;12、液位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一种预涂自处理式颗粒过滤装置,包括竖直支撑在架体上的筒体I。筒体采用现有颗粒过滤装置上的筒体结构即可,具体的,筒体的主体为圆筒状结构,筒体的上端部为圆弧形封顶,形成筒顶,筒体的下端部位为锥形封头结构,形成筒底。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涂自处理式颗粒过滤装置,包括竖直支撑在架体上的筒体,筒体的顶部设有排空口,筒体的底部设有排废口,筒体内设有由多个滤芯通过排液管路并接构成的过滤组件,排液管路延伸至筒体外部,在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设有伸入到筒体内的进液接管A;在筒体外设有旁通管路A,在旁通管路A上安装有循环泵A,旁通管路A的两端分别通过三通接头与进液接管A及排液管路连接,形成预涂循环通路,在旁通管路A上、进液接管A的外端位置及排液管路的外端位置均安装有阀门,其特征在于:在筒体的侧壁上靠近下端部的位置还设有伸入到筒体内的出液接管,在筒体的顶部设有伸入到筒体内的进液接管B,在筒体外还设有旁通管路B,在旁通管路B上安装有循环泵B和阀门,旁通管路B的两端分别与进液接管B的外端和出液接管的外端连接,形成排液循环通路,在筒体内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与进液接管B的内端连接的喷淋装置;在筒体的顶部还设有进气接口,进气接口与设置在筒体外的进气管路连接,进气管路与外界的氮气供气装置连接,形成充气系统,在进气管路上安装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立强黄艳萍万钢赵玉薇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