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附接两个管状构件的系统和配备有所述附接系统的液体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附接两个管状构件的附接系统。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配备有所述附接系统的液体容器。特别地,本专利技术可用于将液体容器的颈部附接至管状构件,该管状构件为具有安全密封件的封口或倾倒器的一部分,封口和倾倒器被设计成稳固地附接至容器。
技术介绍
例如从文献US4497415、WO9804474和EP1313649已知具有被附接至其颈部的管状构件的容器。由压盖机自动执行将管状构件附接至颈部的步骤,压盖机在将管状构件配合到颈部上的方向上施加力,以使前者稳固地附接至后者。虽然这些技术解决方案适合玻璃容器应用,但是已发现它们不适用于塑料容器应用。在后一种情况下,容器主体是柔性的,并且不像玻璃容器一样抵抗对确保附接管状主体的压盖负荷的适当抵抗力。因此,例如由PET制成的塑料容器具有在嘴部下方在颈部上布置的装饰部。该装饰部允许压盖机使用叉子抓住该装饰部,因此该装饰部用作抵抗压盖负荷的抵抗力的抵抗元件。作为替换,可增大容器壁的厚度,以抵抗该压盖负荷。虽然从结构观点看装饰部有用,但是从美学观点看,其确定是有害的。在US5,927,531中公开了另一附接系统。上述对现有技术的讨论显示仍存在一种对用于附接两个管状构件的附接系统的需求,该附接系统能够以较低附接负荷提供这种附接。同样地,存在一种对如下液体容器的需求,该液体容器允许以较低压盖负荷将封口或倾倒器的管状构件附接至容器主体的颈部,且因此不使用装饰部和/或具有较厚壁的容器。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满足上述需求,同时避免现有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附接两个管状构件(11、20)的附接系统,包括:‑第一管状构件(11),所述第一管状构件沿纵向轴线(X‑X)延伸;‑第二管状构件(20),所述第二管状构件沿所述纵向轴线(X‑X)延伸,并且被附接至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旋转附接装置(30),所述旋转附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可旋转地附接至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纵向附接装置(40),所述纵向附接装置用于在所述纵向轴线(X‑X)上将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附接至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附接装置(30)包括:‑多个附接元件(31、32),所述多个附接元件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上,并且沿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以在角度上间隔开的关系布置,以限定多个底座(34),所述底座(34)位于两个连续附接元件(31、32)之间,每个底座(34)在其相对侧处由两个连续附接元件(31、32)在角度上限界;‑多个基准元件(36),所述多个基准元件被形成在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上,并且沿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以在角度上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并且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附接元件(31、32)的相应底座(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13 IT MI2012A002129;2012.12.13 IT MI2012A01.一种用于附接两个管状构件(11、20)的附接系统,包括:-第一管状构件(11),所述第一管状构件沿纵向轴线(X-X)延伸;-第二管状构件(20),所述第二管状构件沿所述纵向轴线(X-X)延伸,并且被附接至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旋转附接装置(30),所述旋转附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可旋转地附接至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纵向附接装置(40),所述纵向附接装置用于在所述纵向轴线(X-X)上将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附接至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附接装置(30)包括:-多个附接元件(31、32),所述多个附接元件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上,并且沿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以在角度上间隔开的关系布置,以限定多个底座(34),所述底座(34)位于两个连续附接元件(31、32)之间,每个底座(34)在其相对侧处由两个连续附接元件(31、32)在角度上限界;-多个基准元件(36),所述多个基准元件被形成在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上,并且沿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以在角度上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并且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附接元件(31、32)的相应底座(34)中,每个基准元件(36)与限定了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基准元件(36)的所述底座(34)的两个连续附接元件(31、32)配合,以用于将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可旋转地附接至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所述纵向附接装置(40)包括:-多个止动表面(41、42),所述多个止动表面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上,并且沿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以在角度上间隔开的关系布置;-多个抵靠元件(43、44),所述多个抵靠元件被形成在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上,每个抵靠元件(43、44)沿所述纵向轴线(X-X)延伸,并且与相应的止动表面(41、42)配合,以用于纵向附接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和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每个抵靠元件(43)由翼片限定,所述翼片在所述翼片的基部(43b)处被附接至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所述翼片(43)从所述基部(43b)径向延伸至端部(43c),所述翼片(43)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沿横向于所述纵向轴线(X-X)的横向轴线弹性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横向轴线位于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X-X)的平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翼片(43)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包括至少所述端部(43c)。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翼片(43)沿所述纵向轴线(X-X)在上部(43a)和下部(43d)之间延伸,所述翼片(43)的所述上部(43a)与相应的止动表面(41)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翼片(43)在平行于所述纵向轴线(X-X)的平面上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从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从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释放的构造开始,通过沿所述纵向轴线(X-X)且在联接方向(A)上的联接运动,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被联接至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所述翼片(43)在所述联接运动期间从所述下部(43d)朝向所述上部(43a)逐渐弯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翼片(43)的所述弯曲允许所述端部(43c)通过相应的底座(34),并且允许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移动,直到所述翼片(43)卡扣在相应的止动表面(41)的下方,由此所述翼片(43)的所述上部(43a)接合所述相应的止动表面(4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附接元件(31、32)从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朝向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突出出来,并且包括两个相反附接表面(31a、31b、32a、32b),-所述基准元件(36)从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朝向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突出出来,每个基准元件(36)具有与两个连续的附接元件(31、32)的相应附接表面(31b、32a)接合的两个相反基准表面(36a、36b)。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每个基准元件(36)包括突起,所述突起在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X-X)的平面上从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止动表面(41、42)以相对于所述附接元件(31、32)成纵向偏置关系布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止动表面(41、42)位于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X-X)的平面上。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每个附接元件(31)包括两个相反的引入表面(31c、31d)。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和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至少沿其纵向部彼此叠置地设置。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是液体容器(1)的颈部,并且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是封口或倾倒装置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被同轴地布置在所述颈部(11)之外。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管状构件(11)和所述第二管状构件(20)限定用于液体容器(1)的封口的部分。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接系统,其中,所述纵向附接装置(40)被设计成提供沿所述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卡·维亚莱,马尔科·焦万尼尼,
申请(专利权)人:刮拉瓶盖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