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吸收障碍医学配方食品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1190448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9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食同源类配方与新资源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供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食用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非特定医学方食品;该配方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的要求,结合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的体质特征,根据传统中医精髓理论合理配伍多种“药食同源”之中药,采用多种经预水解SBE技术提取药食两用的中药提取物精华、多种微胶囊化的益生菌以及生物酶解提取的短肽、益生元、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一起混合等工艺加工制成,不仅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的营养需求,还起到了健胃消食、温中理脾、益胃生津、健脾养胃、消食化积、化湿活胃及增强免疫力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食同源类配方与新资源食品
,具体是将“药食同源之中药”的传统中医精髓理论和“多重益生菌”有机结合起来,添加以短肽、益生元、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为辅料制成的防治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非医学配方食品。
技术介绍
胃肠道吸收障碍:一种由小肠对营养物质吸收受到障碍所引起的综合征,临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是因小肠黏膜具有某种缺陷,影响物质吸收和脂肪酸在细胞内的再酯化引起的,继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见于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不良或吸收障碍,主要因素有:肝、胆、胰疾病导致的胭盐及胰消化酶的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短肠综合征、消化道PH值的改变及小肠疾病或肠系膜疾病等均可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和消化功能;全身性疾病及部分免疫性缺陷所致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全,有麦胶性肠病和热带口炎性腹泻,疾病的原因:一、消化机制障碍,1、胰酶缺乏胰腺功能不足:慢性胰腺炎、晚期胰腺癌、胰腺切除术后,2、胆盐缺乏影响混合为微胶粒的形成(I)胆盐合成减少:严重慢性肝细胞疾病(2)肠肝循环受阻:远端回肠切除,界限性回肠炎、胆道梗阻或胆汁肝硬化,(3)胆盐分解: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如胃切除术后胃酸缺乏、糖尿病或原发性肠运动障碍),(4)胆盐与药物结合:如新霉素、碳酸钙、考来烯胺、秋水仙碱、刺激性泻剂等,3、食物与胆汁、胰液混合不均胃一空肠吻合毕氏II式术后,4、肠黏膜刷状源酶缺乏之乳糖酶、蔗糖酶、肠激酶缺乏;二、吸收机制障碍,1、有效吸收面积不足大段肠切除、肠瘘、胃肠道短路手术,2、黏膜损害乳糜泻、热带性脂肪泻等,3、黏膜转运障碍葡萄糖一半乳糖载体缺陷、维生素B12选择性吸收缺陷,4、小肠壁浸润性病变或损伤Whipple病、淋巴瘤、放射性肠炎、克罗恩病、淀粉样变、嗜酸细胞性肠炎等,三、转运异常,1、淋巴管阻塞Whipple病、淋巴瘤、结核,2、肠系膜血运障碍肠系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炎,四、类癌综合症、糖尿病、肾上腺功能不全,“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食疗成为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健康饮食的最佳选择;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对于特殊营养食品,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开发应用;而我国GB2992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医学食品明确规定:2.1.1医学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2.1.2特定医学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医传统医学认为:“脾(即消化系统)为后天之本”,肠胃健康是健康之本,人体营养的99%需要靠肠道吸收,肠内疾病也是万病之源;但随着年龄越大,肠道中有益菌群(益生菌)比例逐渐减少;如双歧杆菌在婴幼儿时期占98%,到中年时降至10%,65岁以后仅占5% ;人越老,益生菌越少,肠道功能也随之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研宄显示,正常菌群在人体消化、免疫和抗病等方面有诸多不可替代的作用;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与多种疾病,特别是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从已有临床研宄发现:益生菌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控制肠道炎症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调节方法; 肠道微生态系统与胃肠道吸收障碍的联系:人体四大微生态系统中以胃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主要和复杂,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种类约5 O O种至I O O O余种,这些肠道内的微生物群在人体内发挥各种生理作用,对促进营养食物消化吸收、产生有益营养物质、抵御外来致病菌的侵入以及调节免疫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态可谓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一旦肠道微生态失衡,人体可能会产生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诸多慢性疾病,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以及结构不合理,都会导致肠道积累大量有害物质,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由此可见,胃肠道功能功能与肠道正常微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目前已开发出的多种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益生元及合生元,已在临床广泛用于改善肠道功能,直接口服益生菌虽有一定效果,但是由于益生菌在肠道内无法定植,且停留、占位很少,易流失,停服后有害菌易复发,相关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治疗周期长,往往使用后复发率非常高;为缩短相关患者的治疗周期,减少停药后复发率,本团队通过近叁年来对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机理的关键技术研宄,努力寻求改进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的“药食同源之中药”复方,考虑到益生菌在肠道内定植的几个关键要素:益生元的存在能起到定植作用、肠道PH环境的降低和提高益生菌细胞的肠道粘附能力等,基于上述要素,本课题组从数十种“药食同源之中药”中筛选合适的食材,首次发现了添加山药、薏仁、鸡内金、芡实和菊粉等药食同源之中药成分的提取物及水苏糖,酵母、L-谷氨酰胺等后,对外源益生菌有很强的定植作用,为肠道微生态制剂中益生菌的组方选择提供实验依据; 目前市场上有利用以食源性短肽为主要原料,添加药食两用的山楂、鸡内金、猴头菇、沙棘等的提取物、复合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复合配方,还有利用益生菌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但还没有发现结合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的体质特征,依据传统中医的精髓理论,因人而异,黄金配伍以十种以上药食两用的中药提取物精华、多种益生菌、益生元为主要原料,以短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辅料制成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类似产品。专利技术目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继承中医精髓理论治病方法上,开创性将多种抗胃肠道吸收障碍的益生菌与“药食同源之中药”复方的提取物有机结合起来,添加以短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为辅料,不仅能够补充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所必需营养素,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还能并利用药食两用中草药中的功能因子调节机体功能,益生菌能起到调节肠道菌群,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且人们容易接受的适合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食用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非医学配方食品。
技术实现思路
: 本研发团队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的要求,结合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的体质特征,综合当今美国哈佛大学的先进生理学、医药、营养学及临床应用等研宄成果,依据“消中寓补”、“均衡调养”的传统中医的精髓理论(肝、脾、肾三脏同调为主原则),采用一种或几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提取物精华及新资源食品、多种益生菌、短肽、益生元为主要原料,以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复合维生素、复合矿物质辅料,不仅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的营养需求,还有健胃消食、温中理脾、益胃生津、健脾养胃、消食化积、化湿活胃及防治胃肠道吸收障碍功效的医学配方食品、特定医学配方食品或非医学配方食品(组合成的复合配方); 本专利技术配方的主要成分为: 1.中药提取物是根据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的体质特征从中医理论中的肝、脾、肾三脏同调为主原则,利用药食两用中草药中的功能因子调节机体功能防治胃肠道吸收障碍,并选取以下几大类药物进行配伍;其中: 山楂具有开胃消食的作用,特别对消肉食积滞作用更好,鸡内金能够消积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胃肠道吸收障碍医学配方食品,其特征是结合胃肠道吸收障碍患者的体质特征,依据传统中医的精髓理论,因人而异,黄金配伍以一种、几种或全部的药食两用中药提取物精华及新资源食品、多种益生菌、短肽为主要原料,以益生元、碳水化合物、氨基酸、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为辅料制成的医学配方食品;按下列原料及其用量进行配方,药食两用的提取物及新资源食品:山楂12g、鸡内金12g、猴头菇11g、沙棘11g、钝顶螺旋藻10g、肉豆蔻10g、莱菔子9g、铁皮石斛9g、木香9g、香附8g、青皮8g、冬虫夏草7g、蛹虫草7g、酵母7g、麦芽7g、蒲公英6g、佛手6g、松花粉6g、红曲米5g、丁香5g、金银花5g、甘草4g、乌梅4g、杏仁4g、葛根3g、线叶金雀花3g、耳叶牛皮消2g、乳矿物盐1g、多种益生菌300g、短肽200g、益生元100g、多种氨基酸100g、碳水化合物100g、有保健功能的油酯100g、维生素A0.01g、维生素D0.000015g、维生素E0.12g、维生素K0.0075g、维生素K10.00001g、维生素C10.625g、维生素B10.016g、维生素B20.016g、维生素B60.015g、维生素B0.0023g、维生素Be、维生素Bu、烟酸0.2g、叶酸0.003g、泛酸0.051g、胆碱2.5g、生物素0.000057g、钙6.2g、磷4.5g、钾10g、钠16.17g、镁1.7g、氯、铁0.15g、锌6.2g、硒0.00012g、铜0.007g、锰0.018g、碘0.00001g、氟0.00001g、铬0.00001g、钼0.00001g;   制作时先将以是山楂、鸡内金、猴头菇、沙棘、肉豆蔻、莱菔子、铁皮石斛、木香、香附、青皮、麦芽、蒲公英、佛手、丁香、金银花、甘草、乌梅、杏仁、葛根、线叶金雀花、耳叶牛皮消浸泡后加入β‑环状糊精,用预水解SBE技术提取后,经喷雾干燥而制备的粉状物质,再添生物酶解提取的短肽、益生元、氨基酸、冬虫夏草、蛹虫草、钝顶螺旋藻、酵母、松花粉、红曲米、乳矿物盐、碳水化合物、有保健功能的油脂、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一起粉碎混合后进行巴氏灭菌1小时,然后添加微胶囊化后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并混合均匀制成粉状的固体饮料、颗粒剂,并分装成10g/包,用约150ml温开水(45度)溶解后,直接饮用或经鼻饲摄入;也可以加入适量附料制成胶囊、片剂或加入甜味剂和黑芝麻粉制成饼干等快速、方便食品便于外出携带食用,若做成饮料则省去经喷雾干燥,少添加辅料等,分装成10‑65ml/瓶,每日早、中、晚饭后0.5小时各饮1瓶,所有操作均在符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的洁净干燥环境内进行;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其特征是以微胶囊、生物酶解、预水解SBE、喷雾干燥及冷冻干燥集成创新,构成的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微囊化保护技术,有效解决了口服过程中高温以及强酸胃液对益生菌的灭活;采用三层蛋白质深埋微胶囊技术,再与经生物酶解或预水解SBE技术提取并微囊化处理后的中药提取物混合均匀,以解决“多重益生菌”与“药食同源之中药”组分的共存问题,具有一定的抗高温和强酸特性,有利于益生菌通过口服顺利通过胃液到达肠道内停留定植,使产品防治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功效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大幅提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昕秦孝发吴灿胡安然蔡缨
申请(专利权)人:劲膳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