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摩托车部件,特别是指一种摩托车后平叉。
技术介绍
后平叉是摩托车的主要部件,其位于摩托车下部,为水平放置的“H”形,前端通过穿轴与车大架的中下部活动联接,后端通过减振器与车大架的后部联接。现有的摩托车后平叉,其前端的平叉套孔中通过胶套直接与穿轴联接。其存在的弊病是摩托车行走时产生颠簸,后平叉上下运动,平叉套与车大架之间产生摩擦,久之会出现磨损,影响了平叉套的使用寿命。而且,随着平叉套套芯间距的增大,会引起车身晃动,影响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摩托车后平叉,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上述之不足,结构简单合理,减少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强了行车安全。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有两根水平对称的架杆及其相联的连杆,架杆前端开有平叉套孔,其特征在于在平叉套孔内固定联接有轴承,轴承的内套两端带有凸台。为增强抗冲击性,在平叉套孔与轴承之间联接有胶套。本技术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在平叉套孔内固定联接有轴承,穿轴从轴承中穿过,其上面固定车大架。这样减小了平叉套与穿轴的摩擦力,增强了减振效果。此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后平叉,其包括有:两根水平对称的架杆(1)及其相联的连杆(2),架杆(1)前端开有平叉套孔(3),其特征在于:平叉套孔(3)内固定联接有轴承(4),轴承(4)的内套两端带有凸台(5)。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