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3630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5 0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包括外框架和设置在外框架内的内容器,外框架由水平圆管和竖直圆管焊接而成,外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挡杆,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托;内容器包括内容器本体,内容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进液口,内容器本体的侧壁下端开设有排液口,内容器本体的顶端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平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位于第一平台两侧位置处具有第二平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凸筋、排液槽和安装板,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凸筋,内容器本体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凹筋,凹筋内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三凸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质量轻、使用寿命长,能够降低储运成本,安全性好,重复利用率高,成本低,可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包装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
技术介绍
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由内容器和钢质外框架而构成,由于其容量大,占用空间小,安全可靠,适宜于海、陆、空运输,在化工、食品、建材等行业,现已成为重要的液体运输用具。但是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内容器易于出现顶端塌陷变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液体灌装的精度和产品的外观质量,同时内容器装满液体时,侧壁上将承受较大的压力,在巨大压力的长时间作用下,使内容器出现鼓包、凹陷等变形问题,增加了内容器与外框架的摩擦,使内容器易于出现破损,降低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使用寿命以及自身的使用安全性。同时,由于内容器自身强度较差,所需外框架的竖直圆管的布设数量较多,增加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自身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输成本及装载难度,不利于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向轻量化和节能环保方向的发展。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在运输时内容器中的液体会产生晃动,尤其是内容器底角会受到较大的压力以及不必要的碰撞,从而容易变形损坏,这影响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安全性,而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内容器是一次吹塑成型的,一旦内容器底部的四个角受到损坏,整个容器便需要更换,加大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该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解决了内容器顶端部易于塌陷变形的问题,也改善了内容器鼓包、凹陷的问题,其结构简单,质量轻、使用寿命长,能够有效降低储运成本,安全性好,重复利用率高,制作成本低,可推广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包括外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的内容器,所述外框架由水平圆管和竖直圆管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内容器的挡杆,所述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内容器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托;所述内容器包括内容器本体,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装有呼吸盖,所述内容器本体的侧壁下端开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处装有排液阀,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平台,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位于第一平台两侧位置处具有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上设有第一凸筋和排液槽,以及与第一平台端面相垂直的安装板,所述第二平台上设有第二凸筋,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能穿过挡杆的通孔,所述内容器本体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用于安装竖直圆管的凹筋,所述凹筋内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三凸筋。上述的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为类立方体结构。上述的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器的四个底角上均包覆有护角。上述的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上设有标牌。上述的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液槽分别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两侧。上述的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筋内的第三凸筋的数量为两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内容器的顶端上设置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增加了内容器顶部的强度,解决了内容器顶端在自重以及呼吸盖的压迫下出现塌陷变形的问题,也保证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内容器的外观质量和内装液的准确灌装。2、本技术在内容器的侧壁上均设置了与外框架的竖直圆管位置相对应的凹筋,其中在凹筋内还设有第三凸筋,这种结构不仅提高了内容器的强度,改善了内容器的鼓包、凹陷等问题,而且避免了在内容器装满液体后与外框架竖直圆管之间产生应力集中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性。3、本技术由于大幅提高了内容器侧壁的强度,可减少外框架竖直圆管的布设数量,有利于减轻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自重,达到轻量化的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输成本和制作成本,有利于推广应用。4、本技术的内容器的四个底角上均包覆有护角,可将内容器底角的受力分散到底角附近的内容器侧壁和外框架上,减少了内容器底角的受力及与外框架的直接接触,使其不易受损,提高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安全性。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
技术实现思路
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
技术实现思路
器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的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内容器; 1-1 一第一平台;1_2一第二平台;1-3—第一凸筋;1-4一第二凸筋;1-5—排液槽;1-6—呼吸盖; 1-7—凹筋;1-8—第三凸筋;1-9一排液阀;1-10—安装板;2—水平圆管;3—竖直圆管;4一支撑板; 5—底托;6—挡杆;7—标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外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的内容器1,所述外框架由若干根水平圆管2和竖直圆管3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内容器I的挡杆6,所述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放置内容器I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托5,所述支撑板4和底托5均由钢质材料制成,强度好,可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如图2、图3所示,所述内容器I包括内容器本体,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装有呼吸盖1-6,所述内容器本体的侧壁下端开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处装有排液阀1-9,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平台1-1,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位于第一平台1-1两侧位置处具有第二平台1-2,所述第一平台1-1上设有第一凸筋1-3和可用于排泄所述内容器本体顶端面上的雨水、洒出液等液体掉的排液槽1-5,以及与第一平台1-1端面相垂直的安装板1-10,所述第二平台1-2上设有第二凸筋1-4,所述过第一凸筋1-3和第二凸筋1-4均起到增强内容器I顶部强度的作用,防止内容器I顶端在其自重以及呼吸盖重量的压迫下产生塌陷变形,同时也保持了美观性;所述安装板ι-?ο上开设有能穿过挡杆6的通孔,可将内容器I固定在外框架内。结合图4所示,所述内容器本体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用于安装竖直圆管3的凹筋1-7,所述凹筋1-7内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三凸筋1-8,这增强了内容器I侧壁的强度,减少了内容器I侧壁与外框架竖直圆管之间的摩擦,减小了变形,增加了安全性,同时由于内容器I侧壁的强度得以大幅度的提高,可减少外框架竖直圆管的布设数量,减轻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重量,有利于减少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达到节能轻量化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容器I为类立方体结构,所述内容器I的四个底角上均包覆有护角,可将内容器I底角所受的力分散到底角附近的内容器I侧壁和外框架上,减少了内容器I底角的受力,使其不易受损,提高了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架上设有标牌7,所述标牌7上能方便粘贴所装液体信息的标贴。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液槽1-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液槽1-8分别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两侧,有利于排泄干净内容器I顶端面上的雨水、洒出液等液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凹筋1-7内的第三凸筋1-8的数量为两条,即增强了内容器I侧壁的强度,又实现了美观性。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中型散装容器,包括外框架和设置在所述外框架内的内容器(1),所述外框架由水平圆管(2)和竖直圆管(3)焊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的顶部安装有用于固定内容器(1)的挡杆(6),所述外框架的底部安装有用于支撑内容器(1)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托(5);所述内容器(1)包括内容器本体,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处装有呼吸盖(1‑6),所述内容器本体的侧壁下端开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处装有排液阀(1‑9),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中部具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平台(1‑1),所述内容器本体的顶端位于第一平台(1‑1)两侧位置处具有第二平台(1‑2),所述第一平台(1‑1)上设有第一凸筋(1‑3)和排液槽(1‑5),以及与第一平台(1‑1)端面相垂直的安装板(1‑10),所述第二平台(1‑2)上设有第二凸筋(1‑4),所述安装板(1‑10)上开设有能穿过挡杆(6)的通孔,所述内容器本体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用于安装竖直圆管(3)的凹筋(1‑7),所述凹筋(1‑7)内沿竖直方向设有第三凸筋(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西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龙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