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339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5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其包括筋板、耳板和腹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的一侧上,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的另一侧上,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彼此平行,第二筋板位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间且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垂直,第三耳板被夹持在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间,其相对于第二筋板远离第一筋板,其通孔在第一筋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筋板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斗杆焊接件端头,通过多块铸造板体焊接成焊接件,避免了整体焊接件存在的缺陷,使得成本低、重量轻,同时提高部件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挖掘机
,尤其涉及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
技术介绍
斗杆端头通常采用铸造件,而铸造件存在很多缺陷,诸如气孔、缩孔、砂眼、粘沙和裂纹等,铸造缺陷一直是铸造行业无法避免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修复不合格的铸件的常规方法是进行焊补,这需要熟练的工作人员,并且消耗时间和大量材料。同时,受到部件材质的影响,焊接还会导致部件的损坏加剧,造成部件报废,导致企业设备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机械强度增强,从而提高斗杆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包括第一筋板、第二筋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第三耳板、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第一腹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一连接部、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一凹口,第二腹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部、第二连接部、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二凹口,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上,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连接在第一筋板的同一侧并且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平行,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位于同一弧面上;第二筋板位于第一腹板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腹板的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垂直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第一耳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耳板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远离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一侧上,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平行于第一腹板,第一通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耳板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三耳板被夹持在第一腹板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腹板的第二夹持部之间,第三通孔相对于第二筋板远离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优选地,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形状相同且尺寸相等。优选地,第一筋板靠近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的一侧的面积大于靠近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一侧的面积。优选地,第一耳板的厚度为E1,第二耳板的厚度为E2,El = E2。优选地,第一腹板的厚度为F1,第二腹板的厚度为F2,Fl = F2。优选地,El= E2>F1 = F2。优选地,第一耳板、第二耳板、第三耳板、第一腹板、第二腹板远离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的一端位于同一弧面上。优选地,第二筋板沿着所述弧面设置。本技术中,所提出的斗杆焊接件端头,其包括筋板、耳板和腹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的一侧上,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的另一侧上,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彼此平行,第二筋板位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间且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垂直,第三耳板被夹持在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间,其相对于第二筋板远离第一筋板,其通孔在第一筋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筋板外。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斗杆焊接件端头,通过多块铸造板体焊接成焊接件,避免了整体焊接件存在的缺陷,使得成本低、重量轻,同时对焊接部位的尺寸和厚度进行优化设计,提高部件的结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斗杆焊接件端头去掉第二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斗杆焊接件端头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的结构正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斗杆焊接件端头去掉第二腹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斗杆焊接件端头的左视图。参照图1-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包括第一筋板1、第二筋板2、第一耳板3、第二耳板4、第三耳板5、第一腹板6、第二腹板7 ;第一腹板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一连接部、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一凹口 61,第二腹板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部、第二连接部、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二凹口 71,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形状相同且尺寸相等,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I上,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连接在第一筋板I的同一侧并且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6平行,第一凹口 61和第二凹口 62位于同一弧面上;第二筋板2位于第一腹板6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腹板7的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垂直于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 ;第一耳板3上设有第一通孔31,第二耳板4上设有第二通孔41,第一耳板3和第二耳板4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I远离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的一侧上,第一耳板3和第二耳板4平行于第一腹板6,第一通孔31的轴线与第二通孔4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耳板5上设有第三通孔51,第三耳板5被夹持在第一腹板6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腹板7的第二夹持部之间,第三通孔51相对于第二筋板2远离第一凹口 61和第二凹P 71。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耳板3、第二耳板4、第三耳板5、第一腹板6、第二腹板7远离第一凹口 61和第二凹口 71的一端位于同一弧面上,第二筋板2沿着该弧面设置,第一筋板I靠近第一耳板3和第二耳板4的一侧的面积大于靠近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的一侧的面积,第一耳板3的厚度为El,第二耳板4的厚度为E2,第一腹板6的厚度为Fl,第二腹板7的厚度为F2,El = E2>F1 = F2,加厚焊接位置的厚度,从而提高斗杆焊接件端头的机械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斗杆焊接件端头,其包括筋板、耳板和腹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的一侧上,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的另一侧上,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第一耳板、第二耳板彼此平行,第二筋板位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间且与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垂直,第三耳板被夹持在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之间,其相对于第二筋板远离第一筋板,其通孔在第一筋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筋板外。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斗杆焊接件端头,通过多块铸造板体焊接成焊接件,避免了整体焊接件存在的缺陷,使得成本低、重量轻,同时对焊接部位的尺寸和厚度进行优化设计,提高部件的结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筋板(I)、第二筋板(2)、第一耳板(3)、第二耳板(4)、第三耳板(5)、第一腹板¢)、第二腹板(7); 第一腹板(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一连接部、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一凹口(61),第二腹板(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部、第二连接部、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二凹口(71),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I)上,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连接在第一筋板(I)的同一侧并且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6)平行,第一凹口(61)和第二凹口(62)位于同一弧面上; 第二筋板(2)位于第一腹板(6)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腹板(7)的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垂直于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 第一耳板(3)上设有第一通孔(31),第二耳板(4)上设有第二通孔(41),第一耳板(3)和第二耳板(4)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I)远离第一腹板(6)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斗杆焊接件端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筋板(1)、第二筋板(2)、第一耳板(3)、第二耳板(4)、第三耳板(5)、第一腹板(6)、第二腹板(7);第一腹板(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部、第一连接部、第一夹持部,第一连接部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一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一凹口(61),第二腹板(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支撑部、第二连接部、第二夹持部,第二连接部在第二支撑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设有第二凹口(71),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1)上,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连接在第一筋板(1)的同一侧并且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6)平行,第一凹口(61)和第二凹口(62)位于同一弧面上;第二筋板(2)位于第一腹板(6)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腹板(7)的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垂直于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第一耳板(3)上设有第一通孔(31),第二耳板(4)上设有第二通孔(41),第一耳板(3)和第二耳板(4)垂直设置在第一筋板(1)远离第一腹板(6)和第二腹板(7)的一侧上,第一耳板(3)和第二耳板(4)平行于第一腹板(6),第一通孔(31)的轴线与第二通孔(4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三耳板(5)上设有第三通孔(51),第三耳板(5)被夹持在第一腹板(6)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腹板(7)的第二夹持部之间,第三通孔(51)相对于第二筋板(2)远离第一凹口(61)和第二凹口(7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世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