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春专利>正文

一种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炭棉多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9780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流体力学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炭棉多层结构,包括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活性炭棉层、布袋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设置于活性炭棉层之间,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经布袋层包装设置于活性炭棉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过滤效果差,二次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三重过滤层,使得过滤效率高,吸附效果好,四层活性炭棉层增强了过滤效果,不能轻易被丢弃,有利于环保和节能,便于装配,易于安装,结实、耐用,布局合理,连接简单,适用于不同除尘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流体力学及化工
,尤其涉及一种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炭棉多层结构
技术介绍
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它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滤袋采用纺织的滤布或非纺织的毡制成,利用纤维织物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袋式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活性炭是袋式除尘器主要的滤料,目前在环境保护,工业与民用方面已被大量使用,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活性炭在吸附饱和被更换后,使用单位将其废弃,掩埋或烧掉,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再污染,活性炭吸附是一个物理过程,一次还可以用高温蒸汽将使用过的活性炭内之杂质进行脱附,并使其恢复原有之活性,以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目前市场上的活性炭产品大多数过滤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将其废弃,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炭棉多层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一种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炭棉多层结构,解决了过滤效果差,二次污染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炭棉多层结构,包括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活性炭棉层、布袋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包括第一颗粒层,第二颗粒层、第三颗粒层,所述活性炭棉层包括第一活性炭棉层、第二活性炭棉层、第三活性炭棉层、第四活性炭棉层,所述布袋层包括第一布袋层、第二布袋层、第三布袋层、第四布袋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活性炭棉层设置于布袋层之间,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设置于活性炭棉层之间,第一活性炭棉层设置于底层,第一颗粒层设置于第一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一活性炭棉层上方,所述第二活性炭棉层设置于第一布袋层上方,第二颗粒层设置于第二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二活性炭棉层上方,所述第三活性炭棉层设置于第二布袋层上方,第三颗粒层设置于第三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三活性炭棉层上方,第四活性炭棉层设置于顶层,第四布袋层设置于最外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经布袋层包装设置于活性炭棉层之间,所述第一颗粒层经第一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一活性炭棉层,所述第二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一布袋层,所述第二颗粒层经第二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二活性炭棉层,所述第三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二布袋层,所述第三颗粒层经第三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三活性炭棉层,所述第四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三布袋层,所述第四布袋层经第一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四活性炭棉层,所述第四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四布袋层。进一步,所述第一颗粒层经第一布袋层包装连接于第一活性炭棉层的连接中,第一颗粒层经第一布袋层包装粘贴于第一活性炭棉层。进一步,所述第二颗粒层经第二布袋层包装连接于第二活性炭棉层的连接中,第二颗粒层经第二布袋层包装粘贴于第二活性炭棉层。进一步,所述第三颗粒层经第三布袋层包装连接于第三活性炭棉层的连接中,第三颗粒层经第三布袋层包装粘贴于第三活性炭棉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采用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包括第一颗粒层,第二颗粒层、第三颗粒层的技术手段,三重过滤层,使得过滤效率高,吸附效果好。2、本专利由于所述活性炭棉层包括第一活性炭棉层、第二活性炭棉层、第三活性炭棉层、第四活性炭棉层的技术手段,四层活性炭棉层增强了过滤效果。3、本专利采用所述布袋层包括第一布袋层、第二布袋层、第三布袋层、第四布袋层的技术手段,使得废弃的活性炭不能轻易被丢弃,有利于环保和节能。4、本专利采用一种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炭棉多层结构,包括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活性炭棉层、布袋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包括第一颗粒层,第二颗粒层、第三颗粒层,所述活性炭棉层包括第一活性炭棉层、第二活性炭棉层、第三活性炭棉层、第四活性炭棉层,所述布袋层包括第一布袋层、第二布袋层、第三布袋层、第四布袋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活性炭棉层设置于布袋层之间,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设置于活性炭棉层之间,第一活性炭棉层设置于底层,第一颗粒层设置于第一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一活性炭棉层上方,所述第二活性炭棉层设置于第一布袋层上方,第二颗粒层设置于第二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二活性炭棉层上方,所述第三活性炭棉层设置于第二布袋层上方,第三颗粒层设置于第三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三活性炭棉层上方,第四活性炭棉层设置于顶层,第四布袋层设置于最外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经布袋层包装设置于布袋层之间,所述第一颗粒层经第一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一活性炭棉层,所述第二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一布袋层,所述第二颗粒层经第二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二活性炭棉层,所述第三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二布袋层,所述第三颗粒层经第三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三活性炭棉层,所述第四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三布袋层,所述第四布袋层经第一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四活性炭棉层,所述第四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四布袋层,具有便于装配,易于安装的有益技术效果。5、本专利采用所述第一颗粒层经第一布袋层包装粘贴于第一活性炭棉层,第二颗粒层经第二布袋层包装粘贴于第二活性炭棉层,第三颗粒层经第三布袋层包装粘贴于第三活性炭棉层的技术手段,使得本技术更结实、耐用的有益技术效果。6、从整体上说,本专利布局合理,连接简单,适用于不同除尘场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图中:1-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2-活性炭棉层,3-布袋层,4-第一颗粒层,5-第二颗粒层,6-第三颗粒层,7-第一活性炭棉层,8-第二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与活性炭棉多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活性炭棉层、布袋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包括第一颗粒层,第二颗粒层、第三颗粒层,所述活性炭棉层包括第一活性炭棉层、第二活性炭棉层、第三活性炭棉层、第四活性炭棉层,所述布袋层包括第一布袋层、第二布袋层、第三布袋层、第四布袋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活性炭棉层设置于布袋层之间,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设置于活性炭棉层之间,第一活性炭棉层设置于底层,第一颗粒层设置于第一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一活性炭棉层上方,所述第二活性炭棉层设置于第一布袋层上方,第二颗粒层设置于第二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二活性炭棉层上方,所述第三活性炭棉层设置于第二布袋层上方,第三颗粒层设置于第三布袋层内并设置于第三活性炭棉层上方,第四活性炭棉层设置于顶层,第四布袋层设置于最外层,所述固态吸附活性炭颗粒层经布袋层包装设置于活性炭棉层之间,所述第一颗粒层经第一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一活性炭棉层,所述第二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一布袋层,所述第二颗粒层经第二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二活性炭棉层,所述第三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二布袋层,所述第三颗粒层经第三布袋层包装连接于于第三活性炭棉层,所述第四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三布袋层,所述第四布袋层经第一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四活性炭棉层,所述第四活性炭棉层连接于第四布袋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春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