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739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窗附框角码结构,特征是: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直角拐角处的角码主体,角码主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与门窗洞口的两条直角边接触并相互配合,角码主体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分别与两根门窗附框接触,并且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的横截面分别与相应的门窗附框的横截面相一致;在所述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上分别设置两根连接钢片。所述角码主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别设置多个凸起。所述连接钢片的横截面为矩形或长圆形。所述角码主体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分别设置连接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快速连接门窗附框结构,降低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尤其是一种连接门窗附框的内置角码结构,属于门窗结构

技术介绍
附框对门窗起到一个定尺、定位的作用。一般来说,建筑的门窗洞口建成后,尺寸不规范,安装附框后,就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定门窗加工尺寸。大型工程均要求安装附框,这样规范性更强。在洞口处理完毕或者即将完毕,就可以安装附框,把附框定位完毕,则门窗尺寸和位置就确定了。现有技术中,门窗附框的连接方式一般是采用附框下料成四段,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其组成四边形,该种方式的缺点在于:(1)材料用量大,焊接加强效率差;(2)每段的连接处需要切割成相互配合的45°斜面,平行度很难掌握,影响最终附框的尺寸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可以快速连接门窗附框结构,降低加工难度。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门窗附框角码结构,特征是: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直角拐角处的角码主体,角码主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与门窗洞口的两条直角边接触并相互配合,角码主体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分别与两根门窗附框接触,并且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的横截面分别与相应的门窗附框的横截面相一致;在所述第三端面和/或第四端面上分别设置两根连接钢片。进一步的,所述角码主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别设置多个凸起。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钢片的横截面为矩形或长圆形。进一步的,所述角码主体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分别设置连接卡槽。进一步的,当只有角码主体的第三端面或第四端面设置有连接钢片时,则在第四端面或第三端面上设置两个螺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可以快速连接门窗附框结构,降低加工难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切割45°斜面的工序;(2)采用本技术连接门窗附框,可以保证连接后门窗附框的水平度和平行度;(3角码主体与门窗洞口通过凸起埋入,更加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图7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图。图9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一种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 I直角拐角处的角码主体2,角码主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分别与门窗洞口 I的两条直角边接触并相互配合,角码主体2的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分别与两根门窗附框接触,并且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的横截面分别与相应的门窗附框的横截面相一致;在所述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上分别设置两根连接钢片3,连接钢片3用于伸入门窗附框内部,从而将两段门窗附框呈90°连接,保证连接后门窗附框的水平度和平行度;所述连接钢片3的横截面为矩形,角码主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上分别设置多个凸起4,从而保证角码主体2埋入门窗洞口 I更牢固。实施例二:如图3、图4所示,同实施例一;其中,连接钢片3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实施例三:如图5、图6所示,同实施例一;其中,角码主体2的第五端面2-5和第六端面2-6分别设置连接卡槽5,用于与相应的门窗附框相匹配;该连接卡槽5的设置可以使门窗附框适应不同尺寸的要求,在连接卡槽5中插入连接件,使门窗附框具有通用性。实施例四:如图7、图8所示,同实施例三;其中,连接钢片3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实施例五:如图9所示,本技术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 I直角拐角处的角码主体2,角码主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分别与门窗洞口 I的两条直角边接触并相互配合,角码主体2的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分别与两根门窗附框接触,并且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的横截面分别与相应的门窗附框的横截面相一致;在所述第三端面2-3上设置两根连接钢片3,连接钢片3用于伸入门窗附框内部;在所述第四端面2-4上设置两个螺孔6,通过螺栓和螺孔6与门窗附框连接,从而将两段门窗附框呈90°连接,保证连接后门窗附框的水平度和平行度;在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的角码连接门窗附框时,一段附框通过连接钢片3连接,另一段附框的内腔中设置两个与内腔配合的填充块,在填充块上设置螺孔,从而将螺栓拧入螺孔6和填充块中的螺孔时,即可将角码和附框连接。【主权项】1.一种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I)直角拐角处的角码主体(2),角码主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分别与门窗洞口(I)的两条直角边接触并相互配合,角码主体(2)的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分别与两根门窗附框接触,并且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的横截面分别与相应的门窗附框的横截面相一致;在所述第三端面(2-3)和/或第四端面(2-4)上分别设置两根连接钢片(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角码主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上分别设置多个凸起(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连接钢片(3)的横截面为矩形或长圆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角码主体(2)第五端面(2-5 )和第六端面(2-6 )分别设置连接卡槽(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其特征是:当只有角码主体(2)的第三端面(2-3)或第四端面(2-4)设置有连接钢片(3)时,则在第四端面(2-4)或第三端面(2_3)上设置两个螺孔(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门窗附框角码结构,特征是: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直角拐角处的角码主体,角码主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与门窗洞口的两条直角边接触并相互配合,角码主体的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分别与两根门窗附框接触,并且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的横截面分别与相应的门窗附框的横截面相一致;在所述第三端面和第四端面上分别设置两根连接钢片。所述角码主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分别设置多个凸起。所述连接钢片的横截面为矩形或长圆形。所述角码主体第五端面和第六端面分别设置连接卡槽。本技术可以快速连接门窗附框结构,降低加工难度。【IPC分类】E06B3-96【公开号】CN204552525【申请号】CN201520070279【专利技术人】夏海军 【申请人】常州市帘享遮阳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1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窗附框角码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1)直角拐角处的角码主体(2),角码主体(2)的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分别与门窗洞口(1)的两条直角边接触并相互配合,角码主体(2)的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分别与两根门窗附框接触,并且第三端面(2‑3)和第四端面(2‑4)的横截面分别与相应的门窗附框的横截面相一致;在所述第三端面(2‑3)和/或第四端面(2‑4)上分别设置两根连接钢片(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帘享遮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