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成中专利>正文

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8499 阅读:7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两个传动轴,两段传递扭矩的链,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一个外轴套,两个固定架,一个链轮,两个棘轮棘爪装置,两个半轴,两个车轮;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焊接,传递扭矩的链一端与传动轴相连,链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的轴的一端相连,外轴套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的外面,两个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外轴套的外部,链轮套在外轴套的外部,传动轴通过棘轮棘爪装置与半轴相连,半轴与车轮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可以实现双前轮转向和驱动的结构简化,重量轻,效率高,成本低;可以实现比较高车速下的平稳。(*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特别提供了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前轮转向结构主要应用在汽车上,但是对于自行车或电动车 来讲,存在结构复杂、沉重的缺点。自行车前轮是一个,有的时候不利于 过大的负重和抓地的牢靠。现有的前面俩轮的人力车,转弯不够灵活,速 度不能过快,主要原因是前轮的转向灵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1),两个传动轴(2),两段传递扭矩的链(3), 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4), 一个外轴套 (5),两个固定架(6), 一个链轮(7),两个棘轮棘爪装置(8),两个半 轴(9),两个车轮(10);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1)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2)焊接,传递扭矩的链(3) —端与传动轴(2)相连,链(3)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 的轴(4)的一端相连,外轴套(5)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外面,两 个固定架(6)固定安装在外轴套(5)的外部,链轮(7)套在外轴套(5) 的外部,传动轴(2)通过棘轮棘爪装置(8)与半轴(9)相连,半轴(9) 与车轮(10)固连。所述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扁的柱状。 所述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三棱柱状。 所述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四棱柱状。 所述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六棱柱状。 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可以实现双前轮转向和驱动的结构简化,重量轻,效率高, 成本低;可以实现比较高车速下的平稳。使双前轮自行车和电动车的普及 成为可能,是实现跑车式自行车和轿车化电动车的最佳途径。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l为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 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1),两个传动轴 (2),两段传递扭矩的链(3), 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4), 一个外轴套(5), 两个固定架(6), —个链轮(7),两个棘轮棘爪装置(8),两个半轴(9), 两个车轮(10);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1)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2)焊接,传 递扭矩的链(3) —端与传动轴(2)相连,链(3)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 的轴(4)的一端相连,外轴套(5)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外面,两个固定架(6)固定安装在外轴套(5)的外部,链轮(7)套在外轴套(5) 的外部,传动轴(2)通过棘轮棘爪装置(8)与半轴(9)相连,半轴(9) 与车轮(10)固连。所述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扁的柱状。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 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1),两个传动轴 (2),两段传递扭矩的链(3), 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4), 一个外轴套(5), 两个固定架(6), 一个链轮(7),两个棘轮棘爪装置(8),两个半轴(9), 两个车轮(10);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1)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2)焊接,传 递扭矩的链(3) —端与传动轴(2)相连,链(3)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 的轴(4)的一端相连,外轴套(5)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外面,两 个固定架(6)固定安装在外轴套(5)的外部,链轮(7)套在外轴套(5) 的外部,传动轴(2)通过棘轮棘爪装置(8)与半轴(9)相连,半轴(9) 与车轮(10)固连。所述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三棱柱状。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 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1),两个传动轴(2),两段传递扭矩的链(3), 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4), 一个外轴套(5), 两个固定架(6), 一个链轮(7),两个棘轮棘爪装置(8),两个半轴(9), 两个车轮(10);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1)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2)焊接,传 递扭矩的链(3) —端与传动轴(2)相连,链G)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 的轴(4)的一端相连,外轴套(5)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外面,两 个固定架(6)固定安装在外轴套(5)的外部,链轮(7)套在外轴套(5) 的外部,传动轴(2)通过棘轮棘爪装置(8)与半轴(9)相连,半轴(9) 与车轮(10)固连。所述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四棱柱状。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 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1),两个传动轴 (2),两段传递扭矩的链(3), 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4), 一个外轴套(5), 两个固定架(6), 一个链轮(7),两个棘轮棘爪装置(8),两个半轴(9), 两个车轮(10);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1)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2)焊接,传 递扭矩的链(3) —端与传动轴(2)相连,链(3)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 的轴(4)的一端相连,外轴套(5)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外面,两 个固定架(6)固定安装在外轴套(5)的外部,链轮(7)套在外轴套(5)的外部,传动轴(2)通过棘轮棘爪装置(8)与半轴(9)相连,半轴(9) 与车轮(10)固连。所述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六棱柱状。权利要求1、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1),两个传动轴(2),两段传递扭矩的链(3),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4),一个外轴套(5),两个固定架(6),一个链轮(7),两个棘轮棘爪装置(8),两个半轴(9),两个车轮(10);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1)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2)焊接,传递扭矩的链(3)一端与传动轴(2)相连,链(3)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一端相连,外轴套(5)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外面,两个固定架(6)固定安装在外轴套(5)的外部,链轮(7)套在外轴套(5)的外部,传动轴(2)通过棘轮棘爪装置(8)与半轴(9)相连,半轴(9)与车轮(10)固连。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扁的柱状。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三棱柱状。4、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四棱柱状。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能轴向滑动的轴(4)形状为六棱柱状。专利摘要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两个传动轴,两段传递扭矩的链,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一个外轴套,两个固定架,一个链轮,两个棘轮棘爪装置,两个半轴,两个车轮;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焊接,传递扭矩的链一端与传动轴相连,链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的轴的一端相连,外轴套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的外面,两个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外轴套的外部,链轮套在外轴套的外部,传动轴通过棘轮棘爪装置与半轴相连,半轴与车轮固连。本技术的优点可以实现双前轮转向和驱动的结构简化,重量轻,效率高,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前轮自行车转向结构包括两个能转动的两个立式支撑杆(1),两个传动轴(2),两段传递扭矩的链(3),一个能轴向滑动的轴(4),一个外轴套(5),两个固定架(6),一个链轮(7),两个棘轮棘爪装置(8),两个半轴(9),两个车轮(10);其中:两个立式支撑杆(1)的外部分别与两个传动轴(2)焊接,传递扭矩的链(3)一端与传动轴(2)相连,链(3)的另一端与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一端相连,外轴套(5)套在能轴向滑动的轴(4)的外面,两个固定架(6)固定安装在外轴套(5)的外部,链轮(7)套在外轴套(5)的外部,传动轴(2)通过棘轮棘爪装置(8)与半轴(9)相连,半轴(9)与车轮(10)固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成中
申请(专利权)人:何成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