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尾气处理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8314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尾气处理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秸秆90-100、碳酸氢氨0.4-1、钛酸正丁酯25-40、硼酸酯偶联剂0.1-0.5、聚乙二醇3-4、刚玉砂8-12、四氧化三铁4-6、硅藻泥13-16、蒸馏水适量;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不造成二次污染,环境友好,净化垃圾尾气效果好,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附剂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垃圾焚烧是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有效途径,但垃圾焚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恶英、重金属等有毒有害气体,其中二恶英是一种强致癌物质,重金属的危害在于它不能被微生物分解且能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危害,导致癌症及各种疾病;而且重金属还会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二恶英和重金属是垃圾焚烧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会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秸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其纤维素含量较高。天然纤维素既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又是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它以天然纤维素为基体,有良好的亲水性和多孔结构,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可降解、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多种优点。中国是农业大国,有丰富的秸杆资源,占世界秸杆资源的25%的左右,但是目前对其处置方式依然滞后,大量秸杆被废弃于田间或直接焚烧,这既造成大量的生物质能源的浪费,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友好型光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氧化还原能力,因此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近年来利用各种载体固定纳米二氧化钛制成的吸附剂的光催化效果和回收利用率不高,本专利技术旨在制备出一种廉价、产率高、能耗少、吸附时间短、制备工艺简单的吸附剂,为吸附剂的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实施: ,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秸杆90-100、碳酸氢氨0.4-1、钛酸正丁酯25-40、硼酸酯偶联剂0.1-0.5、聚乙二醇3_4、刚玉砂8-12、四氧化三铁4-6、娃藻泥13-16、蒸饱水适量; 本专利技术所述,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1)将秸杆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烘干粉碎至8-20目后加到0.3mol/l的盐酸溶液中浸渍,浸渍1-2天后用蒸馏水洗涤成中性后烘干,再将秸杆和碳酸氢氨混合加到马弗炉中以每分钟10?30° C的速度升温,升高温度至600-700° C,恒温保持60_8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 (2)将刚玉砂、四氧化三铁和硅藻泥加到球磨机中湿法球磨,再加到窑炉中在600-700° C下高温煅烧1-2小时,煅烧后和步骤(I)所得的炭化秸杆、硼酸酯偶联剂混合研磨分散均匀,再将该混合物和聚乙二醇、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50-60° C,形成浆料,喷雾干燥后备用; (3)将钛酸正丁酯加到3-4倍量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加速搅拌,搅拌的过程中缓慢加入75%的乙醇70-100ml,用硝酸调节PH至1_2,搅拌30min后,静置陈化1-2天,把溶胶放置在烘箱中于105° C干燥,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放入马弗炉中,于480-520° C下煅烧4-6h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利用废弃的秸杆制备生物质炭,实现了废物利用,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吸附效果好,并且利用硼酸酯偶联剂和其他具有吸附作用的材料研磨,增强了材料本身的物理吸附作用,且作为二氧化钛的载体,提高了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且回收利用方便,提高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不造成二次污染,环境友好,净化垃圾尾气效果好,值得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由下列重量份(公斤)的原料制成:秸杆96、碳酸氢氨0.6、钛酸正丁酯33、硼酸酯偶联剂0.2、聚乙二醇3、刚玉砂8、四氧化三铁5、娃藻泥16、蒸饱水适量; 本专利技术所述,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O将秸杆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烘干粉碎至20目后加到0.3mol/l的盐酸溶液中浸渍,浸渍2天后用蒸馏水洗涤成中性后烘干,再将秸杆和碳酸氢氨混合加到马弗炉中以每分钟10?30° C的速度升温,升高温度至650° C,恒温保持8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 (2)将刚玉砂、四氧化三铁和硅藻泥加到球磨机中湿法球磨,再加到窑炉中在700°C下高温煅烧I小时,煅烧后和步骤(I)所得的炭化秸杆、硼酸酯偶联剂混合研磨分散均匀,再将该混合物和聚乙二醇、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60° C,形成浆料,喷雾干燥后备用; (3)将钛酸正丁酯加到3倍量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加速搅拌,搅拌的过程中缓慢加入75%的乙醇80ml,用硝酸调节PH至1-2,搅拌30min后,静置陈化2天,把溶胶放置在烘箱中于105° C干燥,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放入马弗炉中,于520° C下煅烧6h即可。经测定,按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吸附剂吸附容量为4.51mmol/g,捕集微尘效率为98.2%。【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秸杆90-100、碳酸氢氨0.4-1、钛酸正丁酯25-40、硼酸酯偶联剂0.1-0.5、聚乙二醇3-4、刚玉砂8-12、四氧化三铁4-6、硅藻泥13-16、蒸馏水适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具体步骤制成: (1)将秸杆先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烘干粉碎至8-20目后加到0.3mol/l的盐酸溶液中浸渍,浸渍1-2天后用蒸馏水洗涤成中性后烘干,再将秸杆和碳酸氢氨混合加到马弗炉中以每分钟10?30° C的速度升温,升高温度至600-700° C,恒温保持60_8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 (2)将刚玉砂、四氧化三铁和硅藻泥加到球磨机中湿法球磨,再加到窑炉中在600-700° C下高温煅烧1-2小时,煅烧后和步骤(I)所得的炭化秸杆、硼酸酯偶联剂混合研磨分散均匀,再将该混合物和聚乙二醇、蒸馏水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50-60° C,形成浆料,喷雾干燥后备用; (3)将钛酸正丁酯加到3-4倍量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2)所得的混合物,加速搅拌,搅拌的过程中缓慢加入75%的乙醇70-100ml,用硝酸调节PH至1_2,搅拌30min后,静置陈化1-2天,把溶胶放置在烘箱中于105° C干燥,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状,放入马弗炉中,于480-520° C下煅烧4-6h即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秸秆90-100、碳酸氢氨0.4-1、钛酸正丁酯25-40、硼酸酯偶联剂0.1-0.5、聚乙二醇3-4、刚玉砂8-12、四氧化三铁4-6、硅藻泥13-16、蒸馏水适量;本专利技术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制备工艺简单,不造成二次污染,环境友好,净化垃圾尾气效果好,值得推广。【IPC分类】B01J20-30, B01D53-86, B01J20-26, B01D53-50, B01D53-70, B01J23-745, B01D53-72, B01D53-64【公开号】CN104826611【申请号】CN201510192745【专利技术人】王春保 【申请人】马鞍山市顺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申请日】2015年4月22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尾气处理的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秸秆90‑100、碳酸氢氨0.4‑1、钛酸正丁酯25‑40、硼酸酯偶联剂0.1‑0.5、聚乙二醇3‑4、刚玉砂8‑12、四氧化三铁4‑6、硅藻泥13‑16、蒸馏水适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保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顺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