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敷面的保护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8007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抑制涂敷面的表面污染和糊残留的保护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用于涂敷面的保护膜的粘合剂组合物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规定嵌段共聚物,含有1至20重量份的规定的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使用Hoy常数通过Small法计算的溶解度参数为8.2以上9.2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涂敷面的保护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可抑制涂敷面的表面污染的保护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和树脂等材料(板材等)大多根据其用途可以涂覆其表面。通常对被涂敷的材料或板材的其涂敷表面(以下,称为“涂敷面”或“涂膜”)实施某种保护,可以避免装载时或运输时受损或防止因光、热或湿气等导致的涂敷面的变质和褪色。涂敷面的保护例如可通过贴附保护膜来进行。关于这样的保护膜,迄今为止知道有很多种。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粘合剂层的表面保护膜,所述粘合剂层含有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包含:芳族烯化合物单元连续的以芳族烯化合物单元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和无规地含有共轭二烯单元和芳族烯化合物单元的芳族烯-共轭二烯共聚物嵌段。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具有粘合剂层的表面保护膜,所述粘合剂层含有共聚物,所述共聚物包含:以芳族烯化合物单元为主体的聚合物嵌段、和无规地含有共轭二烯单元和芳族烯化合物单元的芳族烯-共轭二烯共聚物嵌段。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2-00163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1-20214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已知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保护膜有时未必能充分保护涂敷面。被涂覆的材料本身或装入有被涂覆的材料的机械(例如车辆)大多在室外或仓库内保管。另外,被涂覆的材料原本通常用于以室外环境下使用为前提的仓库本身或建筑物、船舶、航空机等中,此处的涂敷材料有时需要进行养护和保护。一般来说,室外或仓库内的环境,特别是在夏季和冬季,对涂敷面和保护膜来说较为严酷。已知暴露在高温多湿等严酷环境下的涂敷面和保护膜经常引起品质管理上的严重问题。例如,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时保护膜中的粘合剂层变质(例如,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亢进)。这样的变质不仅影响保护膜本身,也有可能影响被保护的涂敷面的品质。如上述文献所示可知,一直以来因粘合剂层的粘合力亢进而产生称为“糊残留”的现象。这是从粘接面剥离保护片/膜时该粘合剂的一部分残留在粘接面的现象。在本
中,已知现有技术的保护片或膜在严酷环境下会产生上述糊残留的问题。上述专利文献中,举出了将减少剥离保护片/膜时的糊残留作为应解决的课题,但很难说上述现有技术的片或膜在严酷的环境下一定能防止糊残留。另外,本专利技术人等发现,现有技术的保护膜在特定的条件下在涂敷面上引起进一步的问题。该问题被称为“表面污染”,与上述“糊残留”不同,认为是由于在涂敷面上同时或协同产生物理变形和化学变形而引起的现象。物理变形认为是由于涂敷面和膜的粘合层的热膨胀的程度不同而引起的。另外,化学变形认为是由涂敷面和粘合层之间的基于化学相互作用的分子移动而引起的。若因上述表面污染而导致涂敷面(例如,有时置于严酷环境下的高价车辆的涂敷面)变形,认为其外观受损,进而引发对具有该涂敷面的制品的商品价值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图1A~1E是概略说明上述“表面污染”的机理的图。这些图示出在基底板100上配置有涂敷面102时,贴附具有基层110和粘合层112的保护膜的情况。予以说明,请注意,为了使图易于理解,放大厚度方向来描述。图1A中,示意性地描述了体系中产生物理变形的原因。体系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热的影响时,沿某一方向产生热膨胀120。由于该热膨胀120的程度在相互接触的涂敷面102和粘合层112中不同,因此,因对点124施加屈服应力而变形了的保护膜产生扭曲或褶皱122,粘合剂层112(至少部分地)从涂敷面102浮起。此外,在基底板100或涂敷面102本身具有弯曲或凹凸这样的情况下,存在保护膜因该变形而产生扭曲或褶皱的情况。图1B是对图1A中产生了物理变形的涂敷面描绘将保护膜(部分地)剥离后的状态。在变形点124附近的涂敷面102上,因变形而产生凸部130和凹部132。该凹凸的深度例如为0.1~0.5μm左右。由于即便是该程度的量的变形也会损害商品价值,在本
中成为极其重大的问题。图1C中,示意性地描述了产生因化学相互作用而引起化学变形的原因。予以说明,为简便起见,图1C~1E中省略了之前描述的物理变形。详细情况如后所述,通过化学相互作用140,有可能在涂敷面102中的保护膜与粘合层112接触的部分产生隆起或凹陷。图1D和图1E分别对图1C中产生了化学变形的涂敷面,描述将保护膜(部分地)剥离后的状态的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予以说明,简便起见,图1D和图1E只描述了保护膜剥离侧的粘接面的部分的变形。在图1D中,通过化学相互作用,在粘合层112接触的涂敷面102的一部分产生凹陷部150。辅助线152示意性表示粘合层112接触的范围。在图1E中,通过(在与图1D不同的条件下的)其他的化学相互作用,在粘合层112接触的涂敷面102的一部分产生隆起部154。凹陷部150和隆起部154与涂敷面102的其他部分相比,产生例如0.1~0.5μm左右的凹凸,有可能带来品质上的重大问题。在本
中期待着:在不过度产生生产和运营成本的前提下能够解决如上所述那样的涂敷面中的糊残留和表面污染等重大问题的新的保护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及使用其的保护膜、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经过研究,得到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在某实施方式中,可提供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其为用于涂敷面的保护膜的粘合剂组合物,其含有100重量份的具有结构式S-EB-S或(S-EB)nX的嵌段共聚物、和1至20重量份的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且基本上不含增塑油,结构式中的S各自独立地主要为苯乙烯的聚合物嵌段,EB主要为丁二烯的氢化聚合物嵌段,n为2以上的整数,X为偶联剂的残基,上述嵌段共聚物的聚(苯乙烯)含量为13至21重量%,上述嵌段共聚物的EB嵌段具有80%以上的氢化率,上述嵌段共聚物的前体聚(丁二烯)嵌段中的乙烯基含量为60至85mol%的范围,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使用Hoy常数通过Small法计算的溶解度参数为8.2以上9.2以下,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通过环球法(ASTME-28)求得的软化点为110℃以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提供一种保护膜,其为用于配置在涂敷面上而构成的保护膜,含有基层、和含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合层,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100重量份的具有结构式S-EB-S或(S-EB)nX的嵌段共聚物、和1至20重量份的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且基本上不含增塑油,结构式中的S各自独立地主要为苯乙烯的聚合物嵌段,EB主要为丁二烯的氢化聚合物嵌段,n为2以上的整数,X为偶联剂的残基,上述嵌段共聚物的聚(苯乙烯)含量为13至21重量%,上述嵌段共聚物的EB嵌段具有80%以上的氢化率,上述嵌段共聚物的前体聚(丁二烯)嵌段中的乙烯基含量为60至85mol%的范围,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使用Hoy常数通过Small法计算的溶解度参数为8.2以上9.2以下,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通过环球法(ASTME-28)求得的软化点为110℃以上。该保护膜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共挤出或溶剂涂布来制作。在某个实施方式中,可提供以颗粒(粒丸)形式制造用于涂敷面的保护膜的粘合剂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干混100重量份的具有结构式S-EB-S或(S-EB)nX的嵌段共聚物和1至20重量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涂敷面的保护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粘合剂组合物,其是用于涂敷面的保护膜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具有结构式S‑EB‑S或(S‑EB)nX的嵌段共聚物,和1至20重量份的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且基本上不含增塑油,结构式中的S各自独立地主要为苯乙烯的聚合物嵌段,EB主要为丁二烯的氢化聚合物嵌段,n为2以上的整数,X为偶联剂的残基,上述嵌段共聚物的聚(苯乙烯)含量为13至21重量%,上述嵌段共聚物的EB嵌段具有80%以上的氢化率,上述嵌段共聚物的前体聚(丁二烯)嵌段中的乙烯基含量为60至85mol%的范围,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使用Hoy常数通过Small法计算的溶解度参数为8.2以上9.2以下,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通过环球法(ASTM E‑28)求得的软化点为110℃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12.07 JP 2012-2681491.粘合剂组合物,其是用于涂敷面的保护膜的粘合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具有结构式S-EB-S或(S-EB)nX的嵌段共聚物,和1至20重量份的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且基本上不含增塑油,结构式中的S各自独立地主要为苯乙烯的聚合物嵌段,EB主要为丁二烯的氢化聚合物嵌段,n为2以上的整数,X为偶联剂的残基,上述嵌段共聚物的聚(苯乙烯)含量为13至21重量%,上述嵌段共聚物的EB嵌段具有80%以上的氢化率,上述嵌段共聚物的前体聚(丁二烯)嵌段中的乙烯基含量为60至85mol%的范围,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使用Hoy常数通过Small法计算的溶解度参数为8.2以上9.2以下,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选自萜烯树脂、萜烯酚树脂、萜烯酚树脂氢化物、氢化萜烯树脂、芳族改性萜烯树脂、和脂环族部分饱和烃化合物,且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通过环球法(ASTME-28)求得的软化点为110℃以上。2.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含量为1至15重量份。3.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含量为1至10重量份。4.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溶解度参数为8.5以上9.1以下。5.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溶解度参数为8.8以上9.1以下。6.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含量为1至5重量份。7.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的软化点为130℃以上。8.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选自萜烯树脂、萜烯酚树脂、萜烯酚树脂氢化物、氢化萜烯树脂和芳族改性萜烯树脂。9.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为萜烯酚树脂。10.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极性粘合性树脂化合物为脂环族部分饱和烃化合物。11.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嵌段共聚物的末端聚(苯乙烯)嵌段的含量为13至21重量%的范围。12.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嵌段共聚物的表观分子量按基于ASTM3536测定的苯乙烯换算的峰值分子量计为100,000g/mol以上。13.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嵌段共聚物的末端聚(苯乙烯)嵌段的分子量按基于ASTM3536测定的苯乙烯换算的峰值分子量计为5,000g/mol以上。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嵌段共聚物的末端聚(苯乙烯)嵌段的分子量按基于ASTM3536测定的苯乙烯换算的峰值分子量计为5,000~12,000g/mol的范围。15.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上述嵌段共聚物的偶联率为95%以上。16.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还含有至多5重量份的抗氧化剂。17.保护膜,其为用于配置在涂敷面上而构成的保护膜,含有基材,和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益子法士加藤博
申请(专利权)人:科腾聚合物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