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渣打捞器及钻渣打捞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878745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钻渣打捞器,包括筒体,筒体上端设有锥帽,筒体下端开放,锥帽顶端与中通的连接杆连接,在筒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止托线材。所述的止托线材为钢绞线。所述的止托线材沿圆周成放射状布置为多层。在钢绞线的两端设有挤压锚,挤压锚与筒体内壁连接。一种钻渣打捞方法,遇大粒径钻渣时停止钻进,拔起钻杆;钻头取下更换成打捞器;打捞器在桩井内缓慢回旋加压,使大粒径钻渣穿过止托线材并卡托在打捞器的筒体内;提升打捞器至桩井外卸料,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大粒径钻渣的打捞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钻孔灌注桩有效打捞孔内孤石和大粒径漂卵砾石层,降低钻头的磨损,大大提高钻孔速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和建筑工程的钻孔灌注粧基础施工领域,特别是应对和处理孔内地质条件变化,出现5cm?35cm粒径的大孤石和漂卵烁石等大粒径钻澄的钻澄打携器。
技术介绍
在桥梁工程和房屋建筑工程钻孔灌注粧施工过程中,受地质勘探范围、勘探深度和勘探机械的局限,不能全面准确的判定工程所在地的详细地质情况,如冲积平原区的漂卵砾石层,峡谷河岸的崩坡积物沉积层等,这些特殊的地质层给粧基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当粧基所在位置存在粒径较大的孤石和较大漂卵砾石时,采用正循环钻机无法将粒径0.5cm以上的钻渣通过泥浆循环排出粧孔,反循环虽有较大的抽吸能力作用,但粒径在6cm以上的钻渣也很难抽排出去。钻渣如同“板栗”一样在粧井底部采用钻头进行翻拌,钻头磨损非常严重。孔外表现出钻进困难、钻杆跳动、卡钻、浆液温度异常等现象,此时只能改用旋挖钻机将大粒径钻渣挖除,或采用冲击钻将大粒径钻渣冲碎排出,处理大粒径漂卵砾石的难度大、时间长、成本高,也因其沉渣很难排出而形成较厚的孔底沉渣,影响粧基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循环钻机遇到大粒径钻渣时的除渣打捞问题,大大提高粧基的成孔速度与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钻渣打捞器,打捞器包括筒体,筒体上端设有锥帽,筒体下端开放,锥帽顶端与中通的连接杆连接,在筒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止托线材。所述的筒体直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在筒体的底部外壁设有加劲箍。所述的止托线材为钢绞线。所述的止托线材沿圆周成放射状布置。所述的止托线材沿圆周成放射状布置为多层。在钢绞线的两端设有挤压锚,挤压锚与筒体内壁连接。在连接杆的上端设有法兰盘。法兰盘通过螺栓与钻杆连接。一种采用上述的钻渣打捞器的钻渣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钻孔粧遇大粒径钻渣时停止钻进,拔起钻杆; 二、将钻头取下更换成打捞器; 三、将打捞器通过钻杆传动下孔至钻进深度; 四、打捞器在粧井内缓慢回旋加压,使大粒径钻渣穿过止托线材并卡托在打捞器的筒体内; 五、缓慢提升打捞器至粧井外卸料,再次进入粧井内循环打捞,直至将大粒径钻渣全部打携上来; 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大粒径钻渣的打捞作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以实现钻孔灌注粧遇到5cm?35cm、重量在40KG以下的大粒径钻渣的打捞作业时,能够有效打捞孔内孤石和大粒径漂卵砾石层,降低钻头的磨损,大大提高钻孔速度和质量。打捞器内部处于密封状态,在旋切、挤压大粒径钻渣过程之中,通过井外泥浆泵的抽吸作用使钻渣更易于进入打捞器,并将小粒径钻渣及时抽排出井外,降低止托线材上的荷载,利用打捞器止托线材的弹性约束和抗弯性能将进入打捞器的大粒径钻渣成功打捞出去,虽然拆卸钻杆次数增多,但有效降低了钻头的磨损,可实现大粒径钻渣的快速打捞,保证粧基快速成孔,降低钻孔过程中出现孔内事故的风险,对提尚粧基钻孔效率有明显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打捞器主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打捞器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打捞器内的止托线材布置方式的立体图。图中:打捞器I,钻杆2,连接杆3,法兰盘4,筒体5,加劲箍6,止托线材7,锥帽8,挤压锚9。【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4中,一种钻渣打捞器,打捞器I包括筒体5,筒体5采用Q235钢板卷制焊接而成,钢板厚度2.5cm,直径为粧径的3/4,筒体5高度为1.2m,筒体5内主要为钻渣打捞时的储存空间。筒体5下端开放,在筒体5上端设有锥帽8,锥帽采用Q235钢板切割卷制焊接而成,锥帽与筒体5焊接成一个整体,锥帽8顶端与中通的连接杆3连接,连接杆3采用短的钻杆制成,所述的筒体5直径大于连接杆3的直径。在筒体5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止托线材7。所述的止托线材7为钢绞线。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止托线材7沿圆周成放射状布置。进一步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所述的止托线材7沿圆周成放射状布置为多层。止托线材利用工地常见的直径为15.2mm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短钢绞线两端固定在挤压锚9上,挤压锚等间距放射状分部在筒体5内部偏下位置,间距为筒体5内壁上相距7cm,距离筒体5底部8cm,共设置2排,排距10cm,挤压锚与筒体5焊接成整体,钻渣经打捞器I回旋挤压穿过止托线材7之间的间隙进入筒体5内,利用短的钢绞线的弹性将钻渣携带打捞出孔外。如图3中,在筒体5的底部外壁设有加劲箍6。加劲箍@采用Q235钢板卷制而成,钢板厚度2.5cm,设置在钢筒?底部,与钢筒?之间焊接成整体,主要对钢筒@起到补强、抗冲、抗磨作用,避免打捞器?因冲撞、挤压钻渣如卵砾石过程中出现变形和过度磨损,延长打捞器@使用寿命。如图1中,在连接杆3的上端设有法兰盘4。法兰盘4通过螺栓与钻杆2连接。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采用上述的钻渣打捞器的钻渣打捞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遇大粒径钻渣后停钻。钻孔过程中出现钻进困难、钻杆跳动、浆液升温等现象时,表明粧已进入大粒径孤石、漂卵砾石层,此时停止钻进,拔起钻杆。二、更换打捞器。拔起钻杆以后,将钻头更换为本专利技术的钻渣打捞器,然后重新下孔,直至大粒径钻渣顶部; 三、旋切挤压捞渣。打捞器碰触大粒径钻渣后,钻杆不再继续下沉,此时采用低转速慢回旋缓加压的运转方式,例如转速低于20转/分,钻进速度小于,5cm/分钟,此时大粒径钻渣在旋切挤压和浆液抽吸作用下,克服止托线材的弹性穿过止托线材进入打捞器内部; 四、钻渣打捞。打捞器内进入大粒径钻渣以后,拔起钻杆2,利用止托线材的托举作用,打捞器内的大粒径钻渣打捞出井外; 五、再次下孔循环打捞。钻渣打捞后打捞器I再次入孔,再次进行钻渣打捞,直至将孔底大粒径钻渣全部打捞出井外。六、更换钻头继续钻进。大粒径钻渣打捞完成后,更换钻头继续钻进,直至粧基成孔。通过上述步骤实现大粒径钻渣的打捞作业。由于打捞器直径小于钻头直径,打捞器可轻松下孔,对粧井护壁无摩擦和撞击,采用的低转速慢回旋缓挤压的方式进行钻渣的打捞,对粧井干扰较少,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钻渣打捞,还能降低钻渣打捞过程中的风险。本实施例适用于基础工程钻孔灌注粧遇大粒径钻渣时的打捞作业。本例中粧基常见的大粒径钻渣主要为35cm以下,重量为40KG左右的钻渣效果更佳。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钻渣打捞器,其特征是:打捞器(I)包括筒体(5),筒体(5)上端设有锥帽(8),筒体(5)下端开放,锥帽(8)顶端与中通的连接杆(3)连接,在筒体(5)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止托线材(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渣打捞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筒体(5)直径大于连接杆(3)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渣打捞器,其特征是:在筒体(5)的底部外壁设有加劲箍(6)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渣打捞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止托线材(7)为钢绞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钻渣打捞器,其特征是:所述的止托线材(7)沿圆周成放射状布置。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渣打捞器,其特征是:打捞器(1)包括筒体(5),筒体(5)上端设有锥帽(8),筒体(5)下端开放,锥帽(8)顶端与中通的连接杆(3)连接,在筒体(5)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止托线材(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振张璟鑫程潇雨李浩杰高航宣凤刚汪丽峡张利辉崔帅
申请(专利权)人: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