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试管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7664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血试管开启装置,包括空心的顶帽,顶帽上开设有活动门,活动门上设置有活动抓卡;顶帽下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活动抓卡配合的固定抓卡,当采血试管的盖体伸入到顶帽中后,盖体的下沿被固定抓卡和活动抓卡卡住。本装置增大了采血试管盖体开启时的受力面,使试管盖体的开启更加省力;设置了挡板结构,防止血液飞溅而沾染到手套或粘膜层,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了血样感染、院内感染等情况的发生;挡板上设置有一次性的覆膜,可方便地进行更换,防止血样之间出现交叉感染;操作方便,设置了按钮结构,使盖体打开过程更加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开启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采血试管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抽血检查是一种常规检查,通过抽血化验可以检验各类疾病,反映人体健康状况,同时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临床上一般采用采血试管进行血液的收集。采血试管为透明的管体,其内部带有一定负压,上端口有软质的塞体。采血时,将采血针穿过试管上的塞体,在管内负压的作用下血液被收集到采血管中,并贴上标签以便于区分。医院的输血科每天都要对大量的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测,而在检测前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将试管架上的采血试管逐一打开,在这个过程中目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采血试管的盖体盖装在试管顶部相对较紧,拔开盖体的时候,试管产生震动,可能使试管内的血样溅出,血样会沾染到医务人员的手套上,甚至粘膜层,造成血样感染、院内交叉感染等;第二,对于大型医院来讲,每天需要处理的血液标本量是非常大的,采血试管的盖体比较小,只能用拇指捏住后拔开,大量的重复性操作会使医务人员感觉到非常劳累,同时这种无防护的开启方法也为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带来很大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血试管开启装置,方便打开试管,同时可避免血样飞溅造成的安全隐患。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采血试管开启装置,包括空心的顶帽,顶帽上设置有活动门,活动门上设置有活动抓卡;顶帽下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活动抓卡配合的固定抓卡,当采血试管的盖体伸入到顶帽中后,盖体的下沿被固定抓卡和活动抓卡卡住。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帽下端的圆周设置有挡沿。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帽呈圆管状,顶帽无底面,采血试管的盖体从顶帽底面伸入到顶帽中。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门的开启利用一个按钮通过联动装置控制。进一步地,所述的按钮设置在顶帽外壁上,位于活动门的上方;所述的联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顶帽内壁上且垂直顶帽轴向的转轴,转轴上安装有推杆,推杆的上端垂直设置有穿过顶帽侧壁与按钮连接的传力杆,推杆的下端位于活动门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帽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的活动门的上端铰接在开口上,活动抓卡垂直于活动门设置于活动门下端。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门的上端与顶帽连接处设置有辅助活动门复位的弹片。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抓卡、活动抓卡均为一段弧形板。进一步地,所述的推杆和顶帽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进一步地,所述的挡沿上覆盖有多层覆膜。进一步地,所述的挡沿为透明结构。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本装置增大了采血试管盖体开启时的受力面,使试管盖体的开启更加省力;2.设置了挡板结构,防止血液飞溅而沾染到手套或粘膜层,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了血样感染、院内感染等情况的发生;3.挡板上设置有一次性的覆膜,可方便地进行更换,防止血样之间出现交叉感染;4.操作方便,设置了按钮结构,使盖体打开过程更加便捷,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I—挡沿,2—覆膜,3—顶帽,4—传力杆,5—按钮,6 —凸起,7—转轴,8—弹費,9一推杆,10—活动门,11 一活动抓卡,12一固定抓卡,13一盖体,14一米血试管,15—弹片。【具体实施方式】采血试管的盖体由于管中负压存在,使盖体拔动过程比较费力,而且盖体较小,拔动盖体时指部与盖体接触的受力面较小。另外盖体打开后由于管体震动,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血液试样从盖体上、试管中溅出。因此本方案的思路是,提供一种工具能方便地卡住盖体,增大开盖时的接触面,同时设置挡板机构遮挡溅出的血液试样。一种采血试管开启装置,包括空心的顶帽3,顶帽3上开设有活动门10,活动门10上设置有活动抓卡11 ;顶帽3下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活动抓卡11配合的固定抓卡12,当采血试管14的盖体13伸入到顶帽3中后,盖体13的下沿被固定抓卡12和活动抓卡11卡住。如图1所示,顶帽3的作用是容纳采血试管14的盖体13。采血试管14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盖体13和试管14均为圆柱状,并且盖体13的外径较试管14的外径大,因此打开盖体13的过程,即向远离试管14的方向拽动盖体13时,盖体13的下沿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着力点,能牢固地抓住盖体13。试管14的盖体13伸入到顶帽3中后,盖体13的下沿被固定抓卡12和活动抓卡11抓住,此时向上拔动顶帽3,那么顶帽3通过两个抓卡将带动盖体13从试管14上拔掉。顶帽3可以设置长一些,完全可以用一个手掌握住,那么就相当于增大了拔盖时手部与盖体13的接触面,相比于指部捏住盖体13拔掉的方式更加省力和方便。活动门10是活动式安装在顶帽3上的,能沿远离或靠近顶帽3的方向打开,当活动门10打开时,能方便试管14的盖体13伸入到顶帽3中,然后关闭活动门10,活动门10下端的活动抓卡11、顶帽3下端的固定抓卡12将会卡在盖体13下沿上,卡住盖体13下沿,方便打过程。盖体13打开后,再打开活动门10,使盖体13自然下落。至于阻挡飞溅的血液,本方案中在顶帽3下端的圆周设置有挡沿I。挡沿I可以看作是帽檐形式的结构。由于血液从试管14中飞溅而出时具有一定的范围,那么挡沿I就设置一圈,对飞溅的血液进行全面的阻挡。挡沿I为透明结构,使操作过程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血试管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顶帽(3),顶帽(3)上设置有活动门(10),活动门(10)上设置有活动抓卡(11);顶帽(3)下端内壁上设置有与活动抓卡(11)配合的固定抓卡(12),当采血试管(14)的盖体(13)伸入到顶帽(3)中后,盖体(13)的下沿被固定抓卡(12)和活动抓卡(11)卡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