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7619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3 0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该装置包括带有顶板和底座的箱体、固定于箱体顶板下方并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导流汇集桶、固定于箱体底座上方并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混合溢流缓冲桶、与导流汇集桶内腔连通的进料管、设于箱体侧壁下部的出料管及设于导流汇集桶内的格筛,混合溢流缓冲桶的上沿不低于导流汇集桶的下沿位置,且混合溢流缓冲桶桶径大于导流汇集桶桶径,两者之间形成环形溢流口,混合溢流缓冲桶与箱体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缓冲空间。其实现了尾砂浆的汇集混合和减压消能,使尾砂浆平稳缓和地向充填用的向尾砂浆浓缩及存储设施给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山开采充填系统,特别是一种辅用于矿山充填的尾砂浆汇集缓 冲给料装置,实现尾砂浆汇集混合、减压消能、平稳缓和地给料。
技术介绍
当前充填系统的尾砂给料方式为从选厂来的尾砂浆直接输送至充填用的尾砂浆 浓缩及存储设施(砂仓或深锥浓密机)内,与絮凝剂进行混合,加速尾砂的沉降和浓缩。这种 给料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从选矿厂浓缩池底流输送来的尾砂楽?存在一定的余压,直接进 入尾砂浆浓缩及存储设施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干扰尾砂的沉降和浓缩效果,加大絮凝剂 的添加量,增加运营成本,同时影响尾砂浓缩及存储设施的溢流水质。 对于大规模充填法开采矿山的充填系统,目前国内外的技术经验尚浅,多参照小 规模充填法开采矿山进行设计和建设,存在很多值得优化改进之处。对于大规模充填法开 采矿山而言,为了解决选矿厂浓缩池底流输送来的尾砂浆流量较大的问题,通常采用多条 管路均分的方式输送至充填用的尾砂浆浓缩及存储设施。然而,为了保证尾砂的沉降浓缩 效果,尾砂浆浓缩及存储设施的进料管通常采用单一管,尾砂浆必须汇集混合后才能进入 尾砂浆浓缩及存储设施。因此,如何在保证不改变总流量和质量浓度等主要性能参数的前 提下实现尾砂浆的汇集、混合及缓冲尤为关键,也是本申请着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尾砂浆的汇集混合和减压消能,使尾砂 浆平稳缓和地向充填用的尾砂浆浓缩及存储设施给料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种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顶板和底座的箱体、固定于 箱体顶板下方并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导流汇集桶、固定于箱体底座上方并沿箱体 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混合溢流缓冲桶、与导流汇集桶内腔连通的进料管、设于箱体侧壁 下部的出料管及设于导流汇集桶内的格筛,所述混合溢流缓冲桶的上沿不低于导流汇集桶 的下沿位置,且混合溢流缓冲桶桶径大于导流汇集桶桶径,两者之间形成环形溢流口,所述 混合溢流缓冲桶与箱体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缓冲空间。 上述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所述进料管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别固定于箱 体的顶板上方或贯穿箱体的侧壁与导流汇集桶固定,各个进料管之间平行布置或呈角度布 置。 上述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所述箱体的顶板中心位置设有敞开的检修观察 孔,同时起到排气减压的作用。 上述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所述箱体的侧壁上部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溢流 管。 上述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所述箱体、导流汇集桶和混合溢流缓冲桶的中 心线相互重合。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在不改变总流量和质量浓度等主要性能参数的前提下,实现了尾砂浆的汇集和 混合,使尾砂浆变得更加平稳缓和,利于后续处理; 2、起到了减压消能的作用,降低了新供给的尾砂浆对尾砂浓缩及存储设施内已有 尾砂浆的冲击力,使尾砂浆的入料变得更加平稳缓和; 3、明显减少了尾砂浓缩及存储设施内絮凝剂的耗用量,节省了运营成本; 4、明显改善了尾砂浓缩及存储设施的溢流水质,更利于后期处理。【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中序号说明:1_进料管、2-箱体、3-导流汇集桶、4-格筛、5-混合溢流缓冲桶、 6-出料管、7-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包括带有顶板和底座的箱体2、固定于箱 体2顶板下方并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导流汇集桶3、固定于箱体2底座上方并沿 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混合溢流缓冲桶5、与导流汇集桶3内腔连通的进料管1、设于 箱体2侧壁下部的出料管6及设于导流汇集桶3内的格筛4。所述混合溢流缓冲桶5的上 沿不低于导流汇集桶3的下沿位置,优选地,混合溢流缓冲桶5的上沿高于导流汇集桶3的 下沿。混合溢流缓冲桶5桶径大于导流汇集桶3桶径,两者之间形成环形溢流口,所述混合 溢流缓冲桶5与箱体2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缓冲空间。所述进料管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分 别固定于箱体2的顶板上方或贯穿箱体2的侧壁与导流汇集桶3固定,各个进料管1之间 平行布置或呈角度布置。本实施例中,箱体2、导流汇集桶3和混合溢流缓冲桶5均为圆桶 形,但不局限于圆桶形,所述箱体2、导流汇集桶3和混合溢流缓冲桶5的中心线相互重合。 箱体2的顶板上方设置三个进料管1,相邻的两个进料管1之间呈90°夹角布置,各进料管 1的出口中心位于箱体2的同一同心圆上。所述箱体2的顶板中心位置设有敞开的检修观 察孔,箱体2的侧壁上部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溢流管7。 使用时,来自选矿厂的尾砂浆通过进料管1进入导流汇集桶3内,经过格筛4过滤 掉大块废渣后直流至混合溢流缓冲桶5内,在混合溢流缓冲桶5内汇集混合后通过环形溢 流口溢流至箱体2与混合溢流缓冲桶5之间的环形缓冲空间内,最后由出料管6流出,平稳 缓和的给至尾砂浆浓缩机存储设施。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对本技术进上步描述: 某铁矿利用选矿厂尾砂进行井下充填,采用一台〇20m深锥浓密机进行尾砂浆的 浓缩与存储。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进行给料,其中,汇集缓冲 装置中的进料管1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进料管1间的夹角为90°,进料管1的内径D1为 300mm ;箱体2为圆桶形且内径D2为3000mm,高度H1为3600mm ;箱体2在高3000mm处设置 溢流管7,溢流管7内径为200mm ;导流汇集桶3为圆桶形且内径D3为1500mm,高度H2为 2000mm ;导流汇集桶3内高1000mm处设置格筛4,格筛4的筛孔大小为20mmX 20mm ;混合溢 流缓冲桶5为圆桶形且内径D4为2000mm,高度H3为2000mm ;出料管6的内径D5为450mm。 尾砂浆参数为:尾砂真比重为2. 86t/m3,选矿厂浓缩池底流尾砂浆总流量为 1038. 4m3/h (含干尾砂310t),尾砂浆来料的质量浓度为25%,采用渣浆泵泵送方式输送(管 路余压0. 15MPa),共设三条输送管路,其中:二条管路工作,一条管路备用。尾砂浆的给料 指标请参照表1。 表1示例中尾砂浆的给料指标【主权项】1. 一种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顶板和底座的箱体、固定于 箱体顶板下方并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导流汇集桶、固定于箱体底座上方并沿箱体 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混合溢流缓冲桶、与导流汇集桶内腔连通的进料管、设于箱体侧壁 下部的出料管及设于导流汇集桶内的格筛,所述混合溢流缓冲桶的上沿不低于导流汇集桶 的下沿位置,且混合溢流缓冲桶桶径大于导流汇集桶桶径,两者之间形成环形溢流口,所述 混合溢流缓冲桶与箱体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缓冲空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的数量 至少为两个,分别固定于箱体的顶板上方或贯穿箱体的侧壁与导流汇集桶固定,各个进料 管之间平行布置或呈角度布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顶板中 心位置设有敞开的检修观察孔。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侧壁上 部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溢流管。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导流汇集 桶和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砂浆汇集缓冲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有顶板和底座的箱体、固定于箱体顶板下方并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下延伸的导流汇集桶、固定于箱体底座上方并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向上延伸的混合溢流缓冲桶、与导流汇集桶内腔连通的进料管、设于箱体侧壁下部的出料管及设于导流汇集桶内的格筛,所述混合溢流缓冲桶的上沿不低于导流汇集桶的下沿位置,且混合溢流缓冲桶桶径大于导流汇集桶桶径,两者之间形成环形溢流口,所述混合溢流缓冲桶与箱体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缓冲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冠男刘召胜周育胡滨巴家泓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