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7254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换热器。包括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以及外壳,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及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位于外壳内,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为两个,排列成V型,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位于两个空气冷却式换热器的下方,所述两个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下方均与一次侧分液器连接,所述空气冷却式相连接的一次侧分液器通过喷淋冷却式集管连接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上,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上表面安装间隔一定距离的喷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降低了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冷凝温度的降低致使输入功率减小,直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换热器
技术介绍
空调作为创造及改善生产、生活需要环境的必需品,在寒冷的冬季及酷热的夏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空调的工作离不开换热器,换热器在整个空调装置中至关重要。目前,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采用非水冷冷却式换热器,传统的非水冷冷却式换热器是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但是这种换热器在夏季制冷时,冷凝时的冷凝温度非常高,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往往比冷却介质(空气)的温度高出15°C左右,直接导致了空气冷却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的降低,制冷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换热器的效率,技术人员仅仅是增加换热器的传热面积或者是同时增加风机的风量。往往靠以上改变形式提高效率导致了制造成本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风机的噪音,不利于节能减排,也对环境造成噪音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组合换热器,包括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以及外壳,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及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位于外壳内,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为两个,排列成V型,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位于两个空气冷却式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水平放置,所述两个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下方均设有一次侧分液器,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与一次侧分液器相连接,所述一次侧分液器通过喷淋冷却式集管连接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上,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上表面安装间隔一定距离的喷水管。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包括一根空气冷却式集管、若干支传热管及与之相连接的一次侧分液器,所述空气冷却式集管与传热管相通,所述传热管通过若干根分液管与一次侧分液器相通。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包括两根喷淋冷却式集管、若干个传热管及两个二次侧分液器,两根喷淋冷却式集管在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内左右对称放置,所述喷淋冷却式集管上接一次侧分液器,所述喷淋冷却式集管下接传热管,所述传热管通过若干个分液管与所述二次侧分液器相通。进一步的,所述传热管六根为一个单元,传热管之间通过360°弯管连接,单元横截面为正三角形。进一步的,所述喷淋冷却式传热管六根为一个单元,传热管之间通过360°弯管连接,单元横截面为正三角形。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位于外壳上端。进一步的,所述喷水管一侧连接进水管。本专利技术将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及喷淋冷却式换热器组合在一起,将高温高压制冷剂首先经过空气冷却式换热器进行初步冷却降温,然后再进入到喷淋式冷却器再次冷却,并最终达到完全冷凝及过冷的效果,能够将冷凝温度降低TC左右。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上方设置的喷水管,将柱状流冷水喷射在喷淋冷却式传热管上,利用翅片的拉伸力及水的分子表面张力,将水膜均匀的覆盖在传热管上,利用逆向强制通风再次加强换热性能。本专利技术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呈“V”字形排布,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位于空气冷却式换热器的下部,呈水平状布置,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热交换面积未增加,热交换效率增大。本专利技术6支传热管为一个单元,截面呈正三角形,降低了制冷剂的沿程阻力损失。本专利技术采用两次分液器,能够均匀分布气液两相制冷剂,设计科学。本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降低了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冷凝温度的降低致使输入功率减小,直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喷淋冷却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传热管一个单元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组合换热器工作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组合换热器。一种组合换热器,包括空气冷却式换热器1、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外壳3以及风机4。如图1所示,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及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位于外壳3内,外壳3为四方盒子,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共有两个,左右对称,形成V型,使得热交换面积增加,热交换效率增大。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处于V型的正下方,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横向水平放置。所述两个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下方均设有一次侧分液器13,所述一次侧分液器13通过喷淋冷却式集管21连接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上。所述风机4位于组合换热器上端,安装在外壳3顶部,可进行强制通风。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包括一根空气冷却式集管11、若干支传热管12及一次侧分液器13,空气冷却式集管11及若干支传热管12位于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内部,空气冷却式集管11下端为入口,空气冷却式集管11下接传热管12,传热管12通过若干个分液管14最终与一次侧分液器13相通。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包括两根喷淋冷却式集管21、若干支传热管12及两个二次侧分液器22,两根喷淋冷却式集管21从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左右两端头分别插入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内,两根喷淋冷却式集管21左右对称放置,若干支传热管12位于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内部。所述喷淋冷却式集管21上接一次侧分液器13,所述喷淋冷却式集管21下接传热管12,所述传热管12通过若干个分液管14与所述二次侧分液器22相通,两个二次侧分液器22位于两根喷淋冷却式集管21上方。如图2所示,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上表面设有间隔一定距离的喷水管23。喷水管23,将柱状流冷水喷射在传热管12上,利用翅片的拉伸力及水的分子表面张力,将水膜均匀的覆盖在传热管12上,利用风机4的逆向强制通风再次加强换热性能。再者,如图3所示,传热管12六根为一个单元,传热管之间通过360°弯管连接,单元横截面为正三角形,降低了制冷剂的沿程阻力损失,降低了换热器受污损结垢的风险。本专利技术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制冷剂从空气冷却式集管11的下方进入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内,制冷剂从空气冷却式集管11进入传热管12内,进行热量交换。制冷剂在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热交换完成后通过数个分液管14最终汇集到一次侧分液器13中,此时,制冷剂中还含有剩余热量,也就是说在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内未能充分的热交换。汇集到一次侧分液器13的制冷剂流入喷淋冷却式集管21内,从喷淋冷却式集管21进入传热管12内,再次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热交换完成后通过分液管14汇集到二次侧分液器22内,最后从二次侧分液器22流出。以上结果说明制冷剂进行二次热交换,能量转换更加彻底,热量转换率提高。如图4所示,空气流动过程:喷水管23喷出均匀柱状流,经过翅片的拉伸力与水分子的表面张力,将柱状流平行拉伸,均匀的分布到传热管12上,并在传热管12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同时通过风机4强制通风的形式,让空气从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下部向上流通,加强传热管外部换热。强制通风的气流通过喷淋冷却式换热器2换热后,温度有所升高的同时湿度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这种湿度温度都提高的空气与外界新风混合后再次经过组合换热器上部的V型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再次换热,混合后温度有所降低的空气其湿度依然很高,这种空气进入V型空气冷却式换热器I换热时,其换热效率远好于外界的循环空气,即本专利技术换热性能好于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换热器,包括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以及外壳,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及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位于外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为两个,排列成V型,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位于两个空气冷却式换热器的下方,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水平放置,所述两个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下方均设有一次侧分液器,所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与一次侧分液器相连接,所述一次侧分液器通过喷淋冷却式集管连接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上,所述喷淋冷却式换热器上表面安装间隔一定距离的喷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雪芬张新力赵岩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施特普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