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携能通信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无线携能通信装置,可用于各类终端之间信息交换和能量传输。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设备使用的无线技术只能传输信息不能携带电能,其供电方式一般采用电池供电或电源线供电,而这样的供电方式会造成设备体积的增大、待机时间的受限,进而在诸多场合会严重限制移动设备的应用。例如在地下埋设、危险环境、空间飞行器等传感器应用场合中,更换电池或铺设线缆代价极大,且线缆在移动或缠绕时可能存在因为磨损或老化而带来不安全因素的风险。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为了解决现有移动设备的供电方式所带来的不便,出现了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其主要包括:电磁感应方式、电磁耦合共振方式和基于微波或光波的远场辐射方式。其中:电磁感应能量传输系统,具有传输效率高、简单易行的特点,但是其传输距离十分有限,当距离增大时,能量损耗严重,且易受收发端的位移和频率变化的影响;电磁耦合共振的能量传输系统,属于近场无损非辐射共振耦合,其可在几倍于振荡器尺寸的中距离实现高效传输,但接受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耦合系数会随着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使得接受端得到的能量大幅减少;基于微波或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携能通信装置,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发射单元包括发射天线(1)、第一选频电路(2)、第一数传模块(3)、功率放大器(4)和发射匹配电路(5);接收单元包括;接收天线(8)、第二选频电路(9)、第二数传模块(10)、接收匹配电路(11)、和整流电路(1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1),采用能同时进行能量发送和接收与发送信息交互的一根微带天线;所述接收天线(8),采用能同时进行能量接收和发送与接收信息交互的一根微带天线;所述第一选频电路(2),第二选频电路(9),均采用中心频率为能量信号频率和数据信号频率的微带窄带带通滤波器,用于将能量信号与数据信号进行分离;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携能通信装置,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发射单元包括发射天线(1)、第一选频电路(2)、第一数传模块(3)、功率放大器(4)和发射匹配电路(5);接收单元包括;接收天线(8)、第二选频电路(9)、第二数传模块(10)、接收匹配电路(11)、和整流电路(12),所述第一数传模块(3),其输入端为通信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其输出端与发射匹配电路(5)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4),其输入端为微波能量信号的输入端,其输出端与第一选频电路(2)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数传模块(10),其输入端为通信信号的输入/输出端口,其输出端与接收匹配电路(11)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整流电路(12),其输入端与第二选频电路(9)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为直流电能的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天线(1),采用能同时进行能量发送和接收与发送信息交互的一根微带天线;所述接收天线(8),采用能同时进行能量接收和发送与接收信息交互的一根微带天线;所述第一选频电路(2),第二选频电路(9),均采用中心频率为能量信号频率和数据信号频率的微带窄带带通滤波器,用于将能量信号与数据信号进行分离;所述发射匹配电路(5),采用L型匹配电路,其输入端与第一数传模块(3)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一选频电路(2)的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在数据信号频率下将发射天线(1)的特性阻抗匹配到50欧姆,以减小发射天线(1)对通信数据的回波损耗,提高通信数据传输效率;所述接收匹配电路(11),采用T型匹配电路,其输入端与第二选频电路(9)的输出端相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二数传模块(10)的输入端相连接,用于在数据信号频率下将接收天线(8)的特性阻抗匹配到50欧姆,以减小接收天线(8)对通信数据的回波损耗,实现通信数据的最大效率传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选频电路(2),包括通信选频电路(21)和能量选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平,郭世忠,刘彦明,谢楷,史军刚,平鹏飞,李得禹,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