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5780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0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提供一种阀门,其中该阀门包括一个阀体和一个设于该阀体内的阀芯,其中该阀门的阀体包括一个外壳,该阀门的阀芯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和一个设于该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元件,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设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和一个第六通道,该第二控流元件设有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该第二控流元件能够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转动,从而引导来自该第七通道的待处理水选择性地流入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五通道或第六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流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流体处理系统的控流器,其中该流体处理系统适用于对流体进行处理,该控流器适用于在流体系统处理流体,如水流过程中,控制多种流体的流动,以实现流体系统的流体处理功能,其中使用者可通过调节该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相对其第一控流元件的相对位置来调节和控制流体在该流体处理系统的不同方向上的流动。
技术介绍
流体控制和/或处理系统,如水处理系统,在工业生产和人们实际生活中均较为常见。常见的流体处理系统一般包括一个用于控制流体向处理单元流动的控流器和一个用于对待处理流体进行处理的处理单元,以控制流体的流动和对流体进行处理,从而得到处理后流体。在流体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流体进行处理时,如水处理系统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时,用于控制流体向以实现流体处理目的的控流器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单功能阀门和/或多功能阀门流动,用于对流体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后流体的处理单元较为常见的有过滤装置,如滤膜、活性炭等和/或离子交换装置,如树脂/离子交换层析柱等。在实际应用中,用于流体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往往需要清洗以去除长时间水处理累积的杂质和/或污染物;如果是具有软化功能的处理单元,还需要对树脂等软化材料进行更换或再生处理,以使其能够重新起到去除流体中离子作用。另外,对处理单元的清洗一般分为正冲洗和反冲洗两种,其中对处理单元进行清洗时,如果用于清洗的清洗液,如水的流向与水处理时的流向相同,则为正冲洗,如果方向相反,则为反冲洗。同时使用两种冲洗方式对处理单元进行冲洗,可以更好地清洗处理单元。相似地,对树脂等进行再生处理时,盐液流入阀门和处理单元的方式分为逆流吸盐和顺流吸盐两种。因此,理想的水处理系统,如水软化系统能够通过其控制器控制水流,以实现水的软化、处理单元的正向冲洗、处理单元的反向冲洗、顺流吸盐、逆流吸盐和向生成盐溶液的盐箱中加入水等功能。申请号为CN200820169873.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处理系统的多功能软化阀,其中该水处理系统的软化阀包括一个阀体和一个设于阀体内的阀芯,该阀芯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阀芯的定阀片上设有七个通孔,动阀片上设有三个盲孔和一个通孔,当阀芯的两个阀片相对转动时,设于定阀片的通孔和设于动阀片的盲孔和通孔相连通,从而实现引导水流的流动和水处理系统的多种软化功能。该多功能软化阀能够辅助水处理系统实现水的软化处理、对处理单元的正向冲洗、对处理单元的反向冲洗、顺流吸盐以使处理单元再生、逆流吸盐以使处理单元再生、可选提供待处理水的功能。但是,该中国专利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具有诸多缺点。首先,该多功能软化阀的通孔19和通孔18的形状不规则且设于该定阀片上的通孔在该定阀片上的排布不规律,加大了该定阀片的制造难度和生产成本。其次,该多功能软化阀起排污作用的通孔22与起到水流通道作用的通孔18、通孔19、通孔20、通孔21、通孔23、通孔24均排布在定阀片上且位于定阀片的中心位置,其挤占了其它通孔的空间,限制了其它通孔的孔径大小,降低了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再次,该多功能软化阀设于定阀片上的通孔的不规律排布,特别是为了实现该技术专利的多功能性,导致该多功能软化阀的通孔18必须设于该多功能软化阀的通孔24和通孔19的外侧的设置方式限制了该多功能软化阀的其它设于定阀片的通孔的孔径大小。最后,如附图8所示,为了确保该多功能软化阀处在对原水进行软化处理的软化工作位时,盲孔26与通孔19的不相连通,盲孔26的长度和通孔19的相应部分的孔径均必须足够小。但是,当盲孔26的长度和通孔19的相应部分减小时,将导致该多功能软化阀在顺流吸盐工作位置时,通孔19与盲孔27形成的盐溶液通道的孔径和盲孔26与通孔24形成的排污通道的孔径过小;在逆流吸盐工作位置时,盲孔26与通孔19形成的排污通道的孔径过小;在反冲洗工作位置时,盲孔26与通孔19形成的排污通道的孔径过小;在正冲洗工作位置时,盲孔26与通孔21形成的排污通道的孔径过小。以上由通孔19与盲孔27形成的盐溶液通道的孔径过小和/或由盲孔26与通孔19或通孔21或通孔24形成排污通道的孔径过小导致整个水处理系统的水处理效率的降低。申请号为US10/579,126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三种不同的用于水处理系统的多功能软化阀,其中该专利的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具有引导和控制水流以使水处理系统实现水的软化处理、盐溶液的顺流吸盐、处理单元的正向冲洗、处理单元的反向冲洗和向生成盐溶液的盐箱中加入水功能的多功能软化阀;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具有引导和控制水流以使水处理系统实现水的软化处理、盐溶液的顺流吸盐、处理单元的正向冲洗、处理单元的反向冲洗和向生成盐溶液的盐箱中加入水功能的多功能软化阀;实施例3公开了一种具有引导和控制水流以使水处理系统实现水的软化处理、盐溶液的逆流吸盐、处理单元的正向冲洗、处理单元的反向冲洗和向生成盐溶液的盐箱中加入水功能的多功能软化阀。但是,该美国专利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均有多种缺陷。首先,该美国专利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在水处理系统的处理单元再生时,无法控制该水处理系统提供待处理水或原水。其次,该美国专利揭露的三种多功能软化阀均功能不全,其中实施例1中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无法控制水处理系统实现逆流吸盐功能和再生时的待处理水供应功能;实施例2中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无法控制水处理系统实现逆流吸盐功能和再生时的待处理水供应功能;实施例3中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无法控制水处理系统实现顺流吸盐功能和再生时的待处理水供应功能。再次,该美国专利揭露的三种多功能软化阀的在控制水处理系统实现各自的水处理功能时,分别具有缺陷,其中实施例1中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的各个通孔在定阀片和动阀片的排布方式导致当各个通孔能够确保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软化、顺流吸盐功能时,会导致该水处理系统在向盐箱中加水时,一部分水会从排污口漏水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实施例2中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在对待处理水进行处理的同时,会持续向盐箱中加入待处理水,从而导致使用实施例2中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的水处理系统需要额外的手段来控制待处理水向盐箱中的加入;实施例3中揭露的多功能软化阀的各个通孔在定阀片和动阀片的排布方式导致当各个通孔能够确保水处理系统实现水软化、逆流吸盐功能时,同样导致该水处理系统在向盐箱中加水时,一部分水会从排污口漏水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最后,该多功能软化阀起排污作用的通孔8与起到水流通道作用的通孔9、通孔10、通孔11、通孔12、通孔24、通孔25均排布在定阀片上且位于定阀片的中心位置,其挤占了其它通孔的空间,限制了其它通孔的孔径大小,降低了整个水处理系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控流器或阀门,其中该控流器或阀门适用于水处理系统,并可在不同工作位时分别控制多种水流在不同方向上流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控流器或阀门,其中该控流器或阀门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和一个第二控流元件,其中该第一控流元件和该第二控流元件均设有多个流体通道且当该第二控流元件相对该第一控流元件发生转动时,该第二控流元件的流体通道分别连通该第一控流元件的不同流体通道,从而使得该控流器或阀门可在不同工作位时,分别控制流动在该第一控流元件和第二控流元件间的流体的多向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控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和一个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适于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并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或向上延伸并向外延伸,以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导通开口;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并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控流元件和一个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元件,其中所述第一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一控流本体,所述第一控流本体包括一个顶端部,其中所述顶端部形成一个第一控流面;所述第二控流元件包括一个第二控流本体,所述第二控流本体具有一个底端部和一个自所述底端部向上延伸的高端部,所述底端部形成一个第二控流面;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适于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和一个第九通道,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并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或向上延伸并向外延伸,以形成一个始终与外部空间相连通的导通开口;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并自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其中所述控流器具有一个第一工作位、一个第二工作位、一个第三工作位、一个第四工作位、一个第五工作位和一个第六工作位,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第一通道与第七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四通道分别与所述第八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九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七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九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与所述第八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第七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与所述第八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九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第七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五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第六通道与第七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六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七通道与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九通道与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四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二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六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第六通道与第九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八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五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第二通道与第九通道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第五通道与第八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六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第五通道与第八通道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五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分别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六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六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五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二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五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分别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于第六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六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三通道分别与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四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五通道与所述第六通道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相隔开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和一个自所述第一中心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和一个自所述第二中心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设于所述顶端部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八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高端部;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延伸部相对应,从而使得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第四工作位和所述第五工作位时,所述第四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六工作位时,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八通道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和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其中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且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顶端部的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一个第八部分和一个第九部分;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一个第八区域和一个第九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三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九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八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第八区域向上延伸。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七通道的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设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和一个第四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所述第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三开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四开口相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与第二控流元件之间的耐磨元件,其中所述耐磨元件具有一个耐磨本体,其中所述耐磨元件的大小和形状依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设计和形成,其中所述耐磨元件具有一个第一接口、一个第二接口、一个第三接口、一个第四接口、一个第五接口和一个第六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五接口和所述第六接口上下贯穿所述耐磨元件的所述耐磨本体且其依次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一一对应。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元件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一体成型。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向下延伸的隔流元件,且所述外壳的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和向下延伸,其中所述隔流元件与所述外壳本体形成一个位于所述隔流元件与所述外壳本体之间的第一导流室,和所述隔流元件形成一个第二导流室,其中所述控流器的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导流室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流室相连通。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导流元件,其中所述导流元件包括一个导流本体,其中所述导流本体围设成一个第一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导流元件的所述导流本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向上延伸且所述导流元件的第一导流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第九通道相连通。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向上延伸的驱动元件和一个自所述驱动元件向上延伸的密封元件,其中所述驱动元件适于驱动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相对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发生转动;其中所述密封元件适于设于所述外壳并密封所述第一容纳室,从而防止所述第一容纳室内的流体从所述第一容纳室向上流出。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和一个自所述第一中心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和一个自所述第二中心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第十通道,其中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十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顶端部的第一中心部,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设于所述顶端部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和所述第八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其中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八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高端部;所述控流器的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延伸部延伸至所述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并自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中心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高端部。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延伸部相对应,从而使得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第四工作位和所述第五工作位时,所述第四通道被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六工作位时,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八通道相连通;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第四工作位、所述第五工作位和所述第六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第十通道与所述控流器的第九通道相连通。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和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均为圆形,其中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第二延伸部顺时针地设有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且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顶端部的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一个第八部分和一个第九部分;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一个第八区域和一个第九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三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九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八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第八区域和所述中心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十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中心部分向下延伸。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七通道的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设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和一个第四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所述第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三开口相连通;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四开口相连通;所述第十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与第二控流元件之间的耐磨元件,其中所述耐磨元件具有一个耐磨本体,其中所述耐磨元件的大小和形状依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设计和形成,其中所述耐磨元件具有一个第一接口、一个第二接口、一个第三接口、一个第四接口、一个第五接口、一个第六接口和一个第十接口,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四接口、所述第五接口、所述第六接口和所述第十接口上下贯穿所述耐磨元件的所述耐磨本体且其依次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六通道和所述第十通道一一对应。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元件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一体成型。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向下延伸的隔流元件,且所述外壳的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和向下延伸,其中所述隔流元件与所述外壳本体形成一个位于所述隔流元件与所述外壳本体之间的第一导流室,和所述隔流元件形成一个第二导流室,其中所述控流器的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导流室相连通;所述控流器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分别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导流室相连通。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所述顶端部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一个自所述第一中心部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一个自第一延伸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一个自所述第二中心部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和一个自所述第二延伸部向外延伸的突出部,其中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分别设于所述顶端部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四通道设于所述顶端部的第一边缘部;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八通道自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突出部,其中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八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至所述第二控流本体的高端部;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向上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延伸部相对应,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边缘部相对应,且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第四工作位、所述第五工作位和所述第六工作位时,所述第四通道不会被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阻塞。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八通道具有一个第一通道开口和一个第二通道开口,其中所述第一通道开口设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并自所述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至所述突出部,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开口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所述第二延伸部,并自所述第一通道开口延伸,其中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时,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八通道的所述第一通道开口能够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所述第八通道的所述第二通道开口能够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五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本体顺时针地设有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所述第四通道、所述第五通道和所述第六通道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面,且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七通道、所述第八通道和所述第九通道分别均沿径向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二控流面。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第一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部分,其中所述中心部分设于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顶端部的第一中心部,且所述第一控流面的中心部分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部分、一个第二部分、一个第三部分、一个第四部分、一个第五部分、一个第六部分、一个第七部分、一个第八部分和一个第九部分;所述控流器的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面具有一个中心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设于所述第二控流元件的第二控流本体的底端部的第二中心部,且所述第二控流面的中心区域之外的部分被顺时针等分为一个第一区域、一个第二区域、一个第三区域、一个第四区域、一个第五区域、一个第六区域、一个第七区域、一个第八区域和一个第九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二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三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三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六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所述第四部分和所述第五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六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面的第九部分向下延伸;所述第七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一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八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五区域和所述第六区域向上延伸;所述第九通道自所述第二控流面的第八区域向上延伸。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八通道的所述第一通道开口设于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五区域,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八通道的所述第二通道开口设于所述第二控流面的所述第六区域。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器进一步包括一个外壳,和所述控流器的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进一步包括一个自所述顶端部向下延伸的低端部,其中所述外壳包括一个外壳本体,其中所述外壳本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和向上延伸并围设成一个第一容纳室,其中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七通道的导通开口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控流元件适于第二控流面朝下地设于所述第一容纳室并设于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其中当所述控流器处在所述第二工作位、所述第三工作位、所述第四工作位、所述第五工作位和第六工作位时,所述第四通道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控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和一个第四开口,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容纳室相连通;所述第四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五通道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第一控流面向下延伸并自所述第一控流元件的所述第一控流本体的低端部向外延伸以与所述第三开口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霄宗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