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85145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可根据需要发生水-空气或水-臭氧微-纳米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和压力释放输出系统、以及连接上述三个系统的监控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可使用于污水处理工程降解COD、BOD、除臭脱色、杀菌灭毒;也可使用于民生以提高水质和水中氧气、臭氧含量,用于卫生保健业的健肤润肺及水产养殖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污染治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化和城镇化极大地增加了水资源保护和污水治理的工作量,常规的污水治理效率急待提高,此外占用土地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利用微-纳米泡带有负电和上浮速度慢等特性,可明显提高污水治理效率、杀菌灭毒和减少需要占用的土地,此外在水产养殖业和健肤润肺等卫生保健业领域也有明显效益。现有的“压力溶气微气泡发生装置”产生的气泡直径还远不能真正达到微/纳米级水平,这其中主要原因主要是以自吸方式进气,气流量一定时,气流体粗度在大尺度状态下,动力体系难以在短时间内把动能和压能有效地转化成巨大的表面能,更不能自如一体地运用不同比重的气源(如气源既可以是空气,也可以是臭氧)产生有效的微-纳米气泡。其中专利技术专利ZL200910109601.5《地表水受控在线分级测试识别和分质排放监控系统及方法》、专利技术专利ZL201210125049.0《水质水文环境感知与水利设施一体化的智能管理系统和方法》以及专利技术专利ZL2013103576009《基于分质排放和分质处理的水污染防治系统及方法》实现了设施分级在线监测并依据在线监测数据快速自动执行分质排放和分质处理,并对设施进行远程控制的功能,但是这些分质处理技术中,无法对水和气制成微-纳米气泡的二相液分质处理的效果进行有效控制,且目前也没有既能处理COD、BOD、除臭脱色、杀菌灭毒过程又具备很好的性价比的简单设备使水处理效果更好,更无法通过远程技术实现多级管理部门同时掌握和管理管辖区域内的监控点的处理COD、BOD、除臭脱色、杀菌灭毒实时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溶气微气泡发生装置”产生的气泡直径还远不能真正达到微/纳米级水平的问题以及无法对水和气制成微-纳米气泡的二相液分质处理的效果进行有效控制。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包括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压力释放输出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和压力释放输出系统相连接的监控系统,所述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用于对气体增压并将气体形成截面为微米级的微细气柱,通过与水体射流的相互作用将所述微细气柱切割粉碎,并与所述水体射流混合,形成第一级增压气水混溶液;所述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一级增压气水混溶液增压、加速,进而提高气水的混溶程度,得到第二级增压气水混溶液;所述压力释放输出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级增压气水混溶液在压力达到所需值时突然释放,产生爆轰效应,形成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所述监控系统用于在线监测并控制所述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和压力释放输出系统,并实现与互联网的通讯以及远程控制。在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中,所述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包括水体射流形成装置和气体预粉碎装置;所述水体射流形成装置包括进水喷嘴,所述进水喷嘴的一端形成内径为D的进水口,所述进水喷嘴的另一端形成内径为d的出水口,其中D > d ;所述气体预粉碎装置包括用于对气体增压的压缩机、至少一用于储存气体的透气储气仓、至少一用于将增压的气体引入进所述透气储气仓的进气导管、以及用于从所述进水喷嘴内引入所述水体射流并发生所述水体射流切割粉碎所述微细气柱的缩径水管;所述透气储气仓由微米级多筛孔的透气筛壁构成;所述缩径水管的内孔径为d且所述缩径水管一端开口与所述出水口相对接,所述透气储气仓设置在所述缩径水管的内孔内,每一所述进气导管的一端从所述缩径水管的外周壁插入并与每一所述透气储气仓一一对应连通,每一所述进气导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在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中,所述透气储气仓内的气体被增压至1.5bar-2.0bar时,气体穿透过所述透气筛壁形成所述微细气柱;所述透气筛壁的厚度为1.0mm-1.5mm,所述透气筛壁上的筛孔< 50微米。在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中,所述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包括动力水泵以及与所述动力水泵相连接的用于调节所述动力水泵的功率调节装置,所述动力水泵与所述缩径水管相连。在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中,所述压力释放输出系统包括与所述动力水泵相连的用于储放所述第二级增压气水混溶液的储液罐、连接至所述储液罐的用于待压力增至所需值时突然释放所述第二级增压气水混溶液形成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的释放阀、以及用于输出所述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的输出口 ;所述储液罐的顶端设有用于释放未混溶气体的排气阀;在所述释放阀的内侧设有用于在线监测所述第二级增压气水混溶液释放前的压力的数字式压力监测仪,在所述释放阀的外侧设有用于在线监测所述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的输出流量的流量监测计。在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中,所述监控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的压缩机、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的功率调节装置以及压力释放输出系统的数字式压力监测仪、释放阀和流量监测计相连接;所述监控系统还配置有远程数据传输装置,所述远程数据传输装置与互联网连接且用于运行过程的远程控制和数据的远程传输。实施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中,利用简单的设备和普通水泵,即可制备出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适用于污水治理工程,有利于显著提高治理效率和降低治理成本,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可适用于污水处理工程,高效地降解COD、BOD、除臭脱色、杀菌灭毒;也可使用于民生以提高水质和水中氧气、臭氧含量,用于卫生保健业的健肤润肺及水产养殖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的方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压力释放输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的原理和具体实现作进一步说明,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适用于污水治理工程,有利于显著提高治理效率和降低治理成本,可以将本系统接入需要治理的污水气浮池回路,使系统的输出管设置在靠近曝气池底部,将向系统回流的回流管口设置在气浮池的上部,但避开池中的气浮物层。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和压力释放输出系统,还包括分别与上述三个系统相连的监控系统。如图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压预粉碎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发生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压力释放输出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和压力释放输出系统相连接的监控系统,所述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用于对气体增压并将气体形成截面为微米级的微细气柱,通过与水体射流的相互作用将所述微细气柱切割粉碎,并与所述水体射流混合,形成第一级增压气水混溶液;所述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用于对所述第一级增压气水混溶液增压、加速,进而提高气水的混溶程度,得到第二级增压气水混溶液;所述压力释放输出系统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级增压气水混溶液在压力达到所需值时突然释放,产生爆轰效应,形成气水微‑纳米泡混溶液;所述监控系统用于在线监测并控制所述第一级混合溶气系统、第二级混合溶气系统和压力释放输出系统,并实现与互联网的通讯以及远程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万泉章应霖邝元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兰德玛水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