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985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07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包括窗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窗体包括上导轨、移动窗、下导轨和固定窗,所述固定窗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窗上下端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活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多元传感装置、智能控制装置、窗户驱动装置和路由器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让智能窗户在冬天供暖室内能起到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通过建立冬天供暖室内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最优化数学模型,使得其运作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通过手机控制,使得其智能化程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窗户,具体是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
技术介绍
冬天供暖的家庭、人流密集的商场、健身房、办公室、工厂家庭、写字楼等室内,为了防止外面冷空气的进入,人们有时长达一个月不开窗通风,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特别是氧气浓度偏低,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并且冬天室内干燥,是火灾的高发期,窗户在火灾初期能够在报警的同时及时打开窗户,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传统窗户往往依赖于人的开关,在夜晚人们熟睡或者无人值班的工厂中,传统窗户无法智能开关和报警防灾。因此研宄出在保证冬天供暖室内温度适宜条件下可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可在火灾初期及时报警并及时打开的智能窗户,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专利号ZL 201310063652.5公布了一种基于多元传感技术的光伏智能窗户,仅根据室内外温差智能控制窗户的开或者关,适用于窗户经常处于开状态的夏天,但是无法实现保证冬天供暖室内温度适宜的基础上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同时无法用APP及时监控室内各种信息,智能化程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包括窗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窗体包括上导轨、移动窗、下导轨和固定窗,所述固定窗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窗上下端分别与上导轨和下导轨活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多元传感装置、智能控制装置、窗户驱动装置和路由器终端,所述多元传感装置输出连接报警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和路由器终端,所述路由器终端输出连接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输出连接窗户驱动装置;所述多元传感装置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室内温度传感器安装于位于室内的上导轨或者下导轨上;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安装于位于室外的上导轨或者下导轨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窗户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直流电机和齿条,所述齿条安装于移动窗的下端,所述齿条连接齿轮,齿轮传动连接直流电机,通过直流电机带动齿轮旋转,从而使得移动窗移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手机、无线接收装置、单片机或者CPU,通过单片机或者CPU运算处理并判断,同时发出控制信号。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电子锁,所述电子锁设于移动窗与固定窗的交合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路由器终端包括无线路由器,通过无线路由器接收或者发射数据信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让智能窗户在冬天供暖室内能起到有效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通过建立冬天供暖室内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最优化数学模型,使得其运作的效率更高,同时能够通过手机控制,使得其智能化程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中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中窗体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中窗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中窗体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中窗体的俯视图。图中:1-上导轨、2-移动窗、3-齿轮、4-直流电机、5-齿条、6- —氧化碳传感器、7-下导轨、8- 二氧化碳传感器、9-电子锁、10-固定窗、11-室内温度传感器、12-室外温度传感器、13-PM2.5传感器、14-湿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包括窗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窗体包括上导轨1、移动窗2、下导轨7和固定窗10,所述固定窗10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导轨I和下导轨7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窗2上下端分别与上导轨I和下导轨7活动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多元传感装置、智能控制装置、窗户驱动装置和路由器终端,所述多元传感装置输出连接报警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和路由器终端,所述路由器终端输出连接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输出连接窗户驱动装置。所述多元传感装置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6、二氧化碳传感器8、室内温度传感器11、室外温度传感器12、PM2.5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6、二氧化碳传感器8和室内温度传感器11安装于位于室内的上导轨I或者下导轨7上;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12、PM2.5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安装于位于室外的上导轨I或者下导轨7上。所述窗户驱动装置包括齿轮3、直流电机4和齿条5,所述齿条5安装于移动窗2的下端,所述齿条5连接齿轮3,齿轮3传动连接直流电机4,通过直流电机4带动齿轮3旋转,从而使得移动窗2移动。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手机、无线接收装置、单片机或者CPU,通过单片机或者(PU运算处理并判断,同时发出控制信号。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电子锁9,所述电子锁9设于移动窗2与固定窗10的交合部。所述路由器终端包括无线路由器,通过无线路由器接收或者发射数据信号。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一氧化碳传感器6采集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值,传给智能控制模块,若识别到高于设定的门限值,即认为室内发生煤气泄漏,立刻启动报警装置中的电子锁9,通过窗户驱动装置打开窗户;若识别到低于设定的门限值,执行下一个工作状态。湿度传感器14采集室外的湿度值,传给智能控制模块,若识别到高于设定的门限值,即认为室外下雨,关闭窗户;若识别到低于设定的门限值,执行下一个工作状态。多元传感装置采集的室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值、室内外温度值、二氧化碳浓度值、室外PM2.5浓度值、湿度值以及窗户的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路由终端传入手机,通过APP户主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发送指令人为远程控制窗户。若有指令,通过路由终端传入智能控制装置,驱动窗户执行指令;若无指令,执行下一个工作状态。二氧化碳传感器8、室内温度传感器11和室外温度传感器12采集室内外的温度值和二氧化碳浓度值,传入智能控制模块,用最优化的冬天供暖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最优化数学模型分析,室内温度的不适宜程度大于二氧化碳浓度的不适宜程度,关窗。若反之,则开窗。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改善供暖室内空气质量的智能窗户,包括窗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窗体包括上导轨(1)、移动窗(2)、下导轨(7)和固定窗(10),所述固定窗(10)的上下端分别与上导轨(1)和下导轨(7)固定连接,所述移动窗(2)上下端分别与上导轨(1)和下导轨(7)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多元传感装置、智能控制装置、窗户驱动装置和路由器终端,所述多元传感装置输出连接报警装置、智能控制装置和路由器终端,所述路由器终端输出连接智能控制装置,所述智能控制装置输出连接窗户驱动装置;所述多元传感装置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6)、二氧化碳传感器(8)、室内温度传感器(11)、室外温度传感器(12)、PM2.5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所述一氧化碳传感器(6)、二氧化碳传感器(8)和室内温度传感器(11)安装于位于室内的上导轨(1)或者下导轨(7)上;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12)、PM2.5传感器(13)和湿度传感器(14)安装于位于室外的上导轨(1)或者下导轨(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豪段国强刘进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