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巫松昀专利>正文

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4455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一结合座,结合于自行车把手,且该结合座具有一圆形结合部;一握杆,具有两端,一端设有一圆形结合部,另一端为一握持端;一换向基座,具有两个相邻垂直的结合圆端面,其中一个使换向基座相对结合座旋转的结合圆端面结合于结合座的结合部,另一个使握杆相对换向基座旋转的结合圆端面与握杆结合部相结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形态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品质相对提高,对事物的要求也从能用就好的老旧观念变得相当细腻,因此唯有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构想,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台湾专利公告编号第三九七零一三号公开了一个“可调整的自行车辅助把手结构”的专利案,该可调整的辅助把手1由一把手杆11及结合座12所组成。该把手杆11前端缘端口环缘形成有规则排列的剖沟114,且把手杆11内穿入有一套置弹簧3的螺栓2,该螺栓2与结合座12的螺孔122螺合,并使结合座12上端缘外缘适当处设置有一柱体121嵌入在把手杆11的剖沟14内。而由该专利案的附图3及附图4可知,辅助把手1是可调整把手杆11的数剖沟114对准柱体121的凸点123的结合装置,并且因为凸点123落入不同的剖沟114内,可使把手杆11随之具有不同角度的变化,以达到可调整的功能。由于该辅助把手1仅能在同一轴线上作三百六十度的调整,并且因为把手杆11所能设置的剖沟114的数目有限,因此所能调整的角度也受到限制,对于骑乘者来说,其实质上的帮助并不大,另外,该辅助把手1借助把手杆11内的弹簧3可进行快速调整,使用者在骑乘时可能会因为自行车的晃动而使把手杆11随之晃动,其不稳定的握持反而会造成骑乘时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结构包括一结合座,结合于自行车把手,且该结合座具有一圆形结合部;一握杆,具有两端,一端设有一圆形结合部,另一端为一握持端;一换向基座,具有两个相邻垂直的结合圆端面,其中一个使换向基座相对结合座旋转的结合圆端面结合于结合座的结合部,另一个使握杆相对换向基座旋转的结合圆端面与握杆结合部相结合。由于本技术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故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换向基座具有两个相邻垂直的结合圆端面,其中一结合圆端面可结合一套设于自行车把手的结合座,另一结合圆端面可结合一握杆,且该换向基座可相对结合座旋转,该握杆也可相对换向基座旋转,另外,该结合座也可以把手为轴而旋转调整,因此,握杆可相对把手作任一角度的调整,可满足不同骑乘者的需要。2)本技术的结合座的结合部及握杆的结合部都设有幅射状的压花纹路,且换向基座的两个相邻垂直结合圆端面也设有幅射状的压花纹路,因此在结合座及握杆与换向基座结合时,彼此的压花纹路相互接触从而具有摩擦力,并且因为结合座及握杆与换向基座的结合都以螺栓锁固,这样就不会因为自行车的震动而连带握杆产生晃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收折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的操作状态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操作状态图(二)图7为本技术的操作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结构包括一结合座10,其具有一结合孔11以供自行车把手穿设,并且可使该结合座10能以把手为轴旋转,该结合座10一端切设有一连通至结合孔11的剖槽12,剖槽12的两侧因此具有弹性,一穿设于剖槽12两侧的螺栓13,可束紧结合孔11的孔径,并可使结合座10与把手紧密结合。该结合座10还设置有一圆形结合部14,在本实施例中,该结合部14为一具有幅射状压花纹路的端面。一握杆20,有两端,一端设有一圆形结合部21,且该结合部21为一具有幅射状压花纹路的端面,握杆20的另一端为一握持端,可供操作者握持。一换向基座30,包括第一结合圆端面31及第二结合圆端面32,这两个结合圆端面31、32为相邻垂直设置且具有幅射状的压花纹路,由两个螺栓33、34穿设,可使结合座10的结合部14及握杆20的结合部21分别结合于换向基座30的两个结合圆端面31、32,且可分别相对这两个结合圆端面31、32旋转。如图3所示,结合座10借助螺栓13的锁紧功能与自行车把手40紧密结合,握杆20通过螺栓34锁固于换向基座30的第二结合圆端面32,并且又借助一螺栓33将换向基座30的第一结合圆端面31与结合座10的结合部14锁固结合;由于换向基座30的两个结合圆端面31、32都具有幅射状压花纹路,因此当结合座10与握杆20分别结合于换向基座30时,彼此压花纹路相互接触就会产生摩擦力,这样自行车就不会因为震动连带使得握杆20产生晃动。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收折状态图,握杆20与把手40呈平行收折状态,这样在自行车不使用的状态下,握杆20不会占用多余的空间。图5所示为本技术的操作状态图(一),握杆20可相对换向基座30第二结合圆端面32作一九十度的调整,从而使握杆20与把手40呈垂直向前的状态。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操作状态图(二),握杆20可相对换向基座30第二结合圆端面32再作一九十度的调整,从而使握杆20与把手40呈平行延伸状态。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操作状态图(三),换向基座30的第一结合圆端面31可相对结合座10作一九十度的调整,从而使握杆20与把手40呈垂直向上的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上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一结合座,结合于自行车把手,且该结合座具有一圆形结合部;一握杆,具有两端,一端设有一圆形结合部,另一端为一握持端;一换向基座,具有两个相邻垂直的结合圆端面,其中一个使换向基座相对结合座旋转的结合圆端面结合于结合座的结合部,另一个使握杆相对换向基座旋转的结合圆端面与握杆结合部相结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座具有一结合孔供自行车把手穿设。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孔的孔径大小可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座与把手紧密结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座一端切设有一连通至结合孔的剖槽,剖槽两侧具有弹性,有一螺栓穿设于剖槽两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座与换向基座结合的圆形结合部为一具有幅射状压花纹路的端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与换向基座结合的圆形结合部为一具有幅射状压花纹路的端面。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基座的结合端面具有幅射状压花纹路。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座与换向基座通过一螺栓相结合。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杆与换向基座系通过一螺栓相结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任意调整方向及角度的自行车辅助把手,其结构包括一结合座,套设于自行车把手,该结合座设有一结合部;一握杆,其一端可供握持,另一端设有结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巫松昀
申请(专利权)人:巫松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